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8971|评论: 136

[讨论]四川为什么将达州边缘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8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详情如下: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31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06-1-28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





巴蜀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成,又各有特点.古巴人一支活动在今天的宣汉渠县一带,蜀人主要聚居在成都平原.巴蜀各有互容,因而文化交流也必不可少.

古巴人文化产生于野兽出没\交通不发达的荒芜之所,文化内涵相对落后保守,但也出现了制工精良的青铜器,科技哲学绘画文字都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还与毗邻有一定的经贸往来.特别是在联系四方经济交流,互通有无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纽带作用.但与经济发展比较繁荣,文化交流与发展异常活跃的平原蜀地及蜀文化相比,差距甚大.巴文化的传承在建国后出现断层,文化传递活动在后代中的影响仅仅是一种言行上的保守与封建.大巴山儿女对自己悠久的历史文化少有认同感.对之蜀文化的发扬光大更是难以匹敌.

四川建国后的文化中心迁移到成都平原一带.受到巴山文化影响的达州市人往往难以突破自我,更难以创新.把随遇而安与稳定视为一种幸福生活.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的达州经济发展必然缺乏创造力\凝聚力和自我超越.多年来依靠经济和文化舶来品过活的思想意识制约着达州工农业的规模扩大和自我创新发展,最终导致没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纷纷破产.

省委制定的四川文化节活动实际上更多的是突出蜀文化.外界对于大巴山的认识一直还局限在老少边穷的概念上.对达州市的排斥心理依然存在.这些认识必将严重影响实力雄厚的外来企业和外来资金的落户,但却极为容易带来东部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强滩达州.这种容纳实在是缘木求鱼,杀鸡取卵,必将让达州市受到大自然的强烈报复.

在四川实施开发大西北的计划中,没有把文化和科技发展重点放在巴中市和达州市上.06年十运会在达州的举办可以说建国五十六年来达州市最大的体育交流活动,必将伴随文化与经济等方面的交流.省委不搞慈善辅助弱市而只注重经济实效,大搞文化歧视的残酷做法让达州市与外地的许多科技和文化交流活动流于形式,四川更注重关注经济强市.

 楼主| 发表于 2006-1-28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执政理念及措施

<<山路十八湾>>这首歌曲可以形容四川省委和达州市委的执政理念及措施.

众所周知,四川省委和市委是密切连通的.朝廷无人莫做官,做官就到十八湾-----越闭塞的地方,腐败越严重,越贫穷的地方,老百姓受到的苦难越深重.

首先,四川省委完全背弃当初建国初期承诺的把偏远老少边穷地区的百姓带进新生活的誓言.达州老乡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四川省委和市委曾经的执政理念总结起来八个字:为民服务,带民致富.

从78年全国进行轰轰烈烈的经济建设以来,达州市经历了三个阶段的经济改革变化:

(一)78年----89年的农村改革

(二)90年---99年的企业改革

(三)2000年到至今的企业改制和农业税收改革.

达州市从79年开始,也对农村进行了不同层次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对分田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落实上.但由于农业税太过繁多,农产品价位偏低或者被中介榨取了极大的利益,交通阻塞,当地官员思想落后等靠观念严重而导致农民生活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农民出外打工求富趋势开始出现.

当时由于达州市的金融市场和经济市场不健全,伴随着的是与全国交相呼应的通货膨胀,出现在全国各地的抢购潮也在达州各地出现.省委市委对此现象缺乏有力的引导和改革措施,致使民怨丛生,官民对立思想高度发展。
此时的达州市的部分企业开始出现一种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竞争力不强,对经济的干预不大。
值得幸庆的是,因为达州市的老百姓受到民主思想的影响不深,对八十年代末期全国政治风波的回应小,故没有出现四川省城内人民商场被烧,学生大串联,生活、学习、生产活动遭受严重破坏的现象.即使当时的达师专的部分学生聚集在街心花园门口高喊了"严惩腐败,打倒官倒"也不过只持续了一天,就纷纷喊饿而草草收场.当时的政治落难者鲍彤隐藏于达州市行署,后被抓。

90年到99年,达州市的企业出现了令人可喜的振兴局面,职工效益有所提高。但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的深化改革、依法治理与管理出现极大的漏洞,明显缺乏法制与上级监督,企业的创新与发展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科技文化发展强市富民观念被省委市委的自以为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大搞形式主义的官僚作风彻底抛弃。与其他行业一样,省委市委的官场腐败现象更加突出,买卖官爵已经白热化,群众疾苦扩大化,改革成果被侵吞化日益严重,达州黑恶势力甚嚣尘上,人民的生活水平隐隐约约地出现了一种逆流。

达州市的农业由于省委和市委领导执政流于口号,漠视农村实际困难,导致县乡镇交通不便,没有形成大的农副产品交换市场,没有形成拳头的农副产品,没有连接省外省内及四方进行互通有无,没有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没有建立良好的四川农民医疗保障系统,没有对四川乃至达州的农业问题提出尖锐的批评,提出新的改革措施,四川的农业发展实际上已经是一片散沙。达州市的农业浮夸风强劲出现,一些徒有虚表的小康村被达州各级领导树立起来糊弄各种检查以凸显政绩。达州各地的大批青壮年农民纷纷出外打工,家里留下老弱病残耕种几亩薄田,企图获取生产口粮和交纳应该上缴的国粮。农民的牺牲与获取的利益明显不成正比,达州市的农业发展出现明显的停滞和倒退状态,耕地荒芜,良田被私营企业占有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一批农民由此完成了农转非,还有农村人自己掏钱购买城市户口的买卖行为出现,但这些半路加入的农转非人口却没有得到城市人应该享有的各项正当权益.

综观以上两个阶段,我们发现,省委与市委的执政理念实际上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达州市的红顶商人进行各行各业的利润分红和控股,兴办公司,金融市场被彻底搞乱,在各级银行信用社骗取贷款轻而易举,大量的死帐,呆帐,不良贷款就在省委和市委的眼皮底下应运而生。很多省级官员通过各种方式把黑手插向达州市的金融、房产、矿产等领域
获取多少不一的腐败回报。

达州市的各级官员与省委,甚至是中央的关系盘根错节,一些平庸无能腐败的官员被省委任命后掌管着达州市的各行各业,其改革措施落后,改革观念明显与民情实际脱钩,排斥新生事物,引进二汽的改革措施遭受地方官员地强烈抵制,专制与腐败行为没有得到省委的遏止、纠正与法律的严惩,上级的政策文件不与民见面,自行制定地方政策,强硬抵制中央省委的部分改革方针政策,

导致达州市失去最佳的改革时机,致使一些企业的倒退现象开始出现,农村教育的辍学率明显提高,输出的自发出去的农民工技术含量低,在外的合法利益没有得到家乡政府的大力关注和热心帮助,达州市科教卫生教育的发展根本无力拉动人才发展和经济需要,大量实用人才纷纷外流。

河市飞机场,达渝高速公路的市委向各行各业的借贷行为一直没有兑现退还承诺,一些民心工程进行强行摊派,资金出路失去法制监督,失去民心。

特别在外号李茅台的市委书记李隆春统治达州市的十多年里,夜晚黑,官场黑,经济呆,民心恨,道路烂,环境臭,污染吓死人,这一极其恶劣的改革成绩丝毫没有引起省委市委的高度重视。
03年8月,晏永和担任达州市新一届市委书记。此人大搞小面积的形象工程----美化达州市通川区的亮化工程:重新修建迎宾路(此路刚刚被李隆春翻修过)和滨河路,几次邀请省委有关领导下来对此这点表面文章给予口头赞誉,然后匆匆玩乐享受一番就打道回府。但对达州市的县乡镇级的烂路不闻不问不动。05年,还在任期内的晏永和甩下630万达州人民,迅速得以高升,换言之,他不过是省委派来进行过度并且积累一些政治资本的小人物。

2000年到至今。由于全国对农业问题的重新重视,达州市也开始响应中央号召,落实省委有关 政策,对达州各地实行退耕还林开始,逐步落实减免部分农业税的中央省委政策,农民医疗保险还没有纳入正式施政纲领,农业贷款和商业贷款受到遏止,个人信用和住房等贷款手续和时间明显受到更加严格的审批。达州天然气的开发与利用被地方官员作为可以振兴达州的新兴产业。

达州市的企业改制与破产处理进入高潮。达州市各地职工因反腐败反不公正不公开的企业改制的抗议此起彼伏。市委省委乃至中央经常会有达州职工代表进行前赴后继地上访。

达州市第三产业出现泡沫增长,普通职工收入与经济增产出现停滞或倒退,公务员与事业单位的职工收入却出现明显地增长,这引起部分群众的强烈不满。
达州教育和医疗卫生保障系统实际上已经不能满足本地人民的实际需要,产业化与高消费让绝大多数的群众叫苦连天,达州各级银行参与大学生贷款事宜不见任何响动,政令不通是达州市与省委最大的离心离德之实际表现。

每年,中央及省委只是简单地下拨给达州市一些扶贫资金,至于用在何处,老百姓不知道,上级官员也不知道。对于省委对达州市的科技扶贫不见起色,达州市建国几十年来的科研建设,科研成果平平,老百姓极少享受到科研成果带来的甜头。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如今,没有任何一届省委市委领导愿意长期扎根大巴山区进行实地考察,多是到偏远贫困地区来去几日就作罢。省委领导不仅极少光顾达州市,而且即或来做几日的考察,也是提前半月就打招呼,下面的地方官员立刻开始忙碌,想方设法提高招待标准,突击修上级领导要通过的马路,把电视机等物无偿送往省委领导将要去探访的穷苦农民家里。省委领导亲临达州的时候,火车站附近如临大敌,实行交通管制,省委领导所经之处,全部是前拥后呼,警车开道,清一色的日本产的多辆轿车呼啸而过。明为调研,实为扰民。


严格地说,省委市委目前执行的“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的执政理念和策略还没有彻底变成踏踏实实的行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没有彻底进行,导致大巴山地区的经济等领域的改革应该是一次不彻底的改革,没有提高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反而形成了贫富悬殊的两个对立阶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1-28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达州地处四川东北部,“辖通川区、万源市、达县、宣汉县、开江县、大竹县、渠县,幅员面积1.66万平方公里,人口630万,被誉为川东明珠。 达州北同陕西省、湖北省接壤,南与重庆市相邻,东连三峡库区,是我国中西部的中转站”。 交通比较便利,铁路公路四通八达,资源有限,如今只有天然气、煤炭、钢铁炼造作为龙头的门户企业,主要经济发展仍然以农业为主,第三产业的发展景象逐步兴旺。虽人才济济,但多流向外地,科技、教育和体育事业还在摸索阶段,发展雏形实际为落后的巴山文化。本土文化发掘发展缓慢,以罗家坝出土文物为证可以依稀知道这里在古代曾经是一个政不通人还和,消息闭塞、地域观念强烈制约经济发展的地方。正是由于本土文化千年侵蚀着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民,这里的经济、文化、科技、体育、卫生等方面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回旋,达州的发展已经被若干次地摆进市级领导的发展规划书中。

笔者认为:科技强市、经济强市、文化强市已经迫在眉睫,否者达州市将被中国改革大潮彻底吞没,失去生存和发展机会。但省级政府对我们达州市各项发展与提高的重视度明显不够,我们本地的领导和老百姓应该怎么办?

地理

由于达州市位于大巴山山麓,山高路曲。古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今有省风不到达州“湾”之谈。

“湾”是逼仄偏远而落后的地方,达州市自从建国后,由于土地贫瘠,山高路远,资源开掘与利用,文化科技卫生等事业的发展和提高,政策传递和实施必将受到深远的影响。君不见,达州的县乡公路坎坷崎岖而至险途不在少数。与外界的联系往往失去常来常往,交通不发达曾经在相当一段时间阻碍了达州的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这也无形当中影响到上级的执政策略,他们长期实行的发展方针是:就近发展,平原优于山区发展。试问:远离省府的达州怎么会一下子就落入四川当政者的脑海里呢?


人才

四川人才的分布应该是网状形,各有千秋,其中尤其以大巴山的儿女最具有鲜明的乡土特色:为建国立下丰功伟绩的无数革命者曾经在这里建立了原全国的第二大苏区,并以昂扬毕胜的精神战胜了千难万苦,最终看到了红旗插遍这里黑山绿水。一度贫困的成千上万的农民兄弟渴望致富,不得不渐渐走出大巴山参与各省的经济文化建设。

达州市培养出的优秀人才具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坚韧不拔,努力进取。虽然巴山文化强烈地制约着达州人的办事作风,但其好学自强的精神还是让 希望了望外界接触外界的大巴山儿女逐年增多,且逐渐走出山地意识,飞往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

尽管如此,但达州市的人才建设还是明显滞后。这表现在,在整个达州市没有一个有规模的文化科技军事博物馆,没有 一个可供青少年游乐学习的大型少年宫,没有把巴山文化发扬光大,群众文化活动逐年萎缩,没有像模像样的教育发展新模式,没有具有强烈感召力和号召力的新文化的传乘者。

因此,我们培养出来的绝大多数劳动者在与外界接轨中常常感觉力不从心,甚至是一种劳动型的建设者而非智力型的建设者,我们的人才在观念改革和创新上缺乏突破,养旧阻新,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的一部分劳动者还试图回到原有的计划经济模式中去,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达一中高中部私有化进程被阻挡。

在以上的分析中,达州市的人才优势在四川省不足以显山露水,这如何让省府就地取材而实施西部大发展政策呢?

我们看到了具有一些开放意识的达州市吸引不了高技术型的外部人才,也留不住土生土长的本地优秀人才。在缺乏人才,缺乏有力竞争和关注的达州市要想完全领、操纵和实施西部大开发计划,确实是一个大难题。

经济

达州市的经济从建国以来一度以农业为主。即使到今天,在遭遇两次特大洪水肆虐后的万源市、达县、宣汉县、开江县、大竹县、渠县的农业发展一旦受到巨大的影响,就会阻碍达州市的协调发展。这显然是几十年的科技强市没有落实到实处而留下的病根-----农业现代化至今还遥遥无期。

没有农业的稳定发展就没有达州市的工业和第三产业长足发展。因为占达州市多数人口的农民兄弟消费和文化水平低,带动不了本土消费,贫瘠的土地,苛捐杂税曾经让分田到户的农民吃尽苦头,其生产积极性受到打击。落后的生产方式促进不了粮食及农副产品显著变化,这也影响了达州农业与其他经济的协调发展,农民生活困难的现状不容忽视。他们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即使非常强烈,也多是靠当地青壮年出外打工来实现。





无须质疑的是:达州市在建国后产生的一些新兴的纺织化纤钢铁天然气之类的企业和第三产业派生经销厂家也在多年的种种困境中逐步发展着,但随着全国改制步伐的大跨越,达州市本来就泡沫般膨胀起来的新兴国有产业即将毁灭----全部退出历史舞台,代之以私有企业的蓬勃兴起。

由于达州市的拳头企业不多,自身消化和发展能力不强,故与外界的竞争力明显不足。工业发展实际上没有获得长足的进步与扩大。再者,达州市的企业管理水平与其他市相比存在差距,其培养出来的企业工人素质不高。导致发展到今天,数以万计的一线工人一旦被企业分流买断后重新参与竞争的能力降低。可以预见,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一线工人,没有大量年轻的踊跃欲试的后备人才,达州市工业的私有化进程将受到极大的挑战。

达州农业的保守发展让农民看不到实惠,荒芜的土地或耕地被占的现象日渐突出,

达州市的第三产业在发展中遭遇瓶颈----因为下岗工人的增多和农民外出务工让近几年的消费力大减,发展出现停滞现状。

达州市的工业遭遇改制带来的阵痛,这些丝毫没有引起四川省委多大的重视,为什么呢?

因为达州市的工农业和第三产业的盛衰不足以在全省带来巨大的破坏力,它们的贡献屈指可数。与此相反的是,省级领导还曾经多次为达州市落后的工农业发展拖全省后腿而伤透了脑筋。





四川省的政策具有夜盲症和趋光性

夜盲就是在暗环境下或夜晚视力很差或完全看不见东西。四川的发展政策为什么具有夜盲症的特点.首先,省委在制定有关方针政策的时候,眼光较差.顾此失彼,

四川的发展政策的夜盲症体现在水利建设和社会公共应急系统非常落后.从达州市两次特大洪水爆发后看四川省委相关领导的反映和群众灾后重建工作就可一斑.

达县南城停水达半个月之久,灾民叫苦连天.以至遭遇第二次洪灾后,多数灾民纷纷蓄水害怕再次受无水之苦.

第二次百年未遇的洪水来临的时候,一干省委领导还在某地参加开幕式狂欢.

更加意味深长的是:04年的9.5洪灾后,省委有关领导下来看了看,然后就是本地的灾后抗洪英模报告团迅速成立,神采飞扬地到全省各地去做汇报讲演.本来是一次损失几百亿的的洪灾,但省委和市委就可以让悲事变成喜事.没有花大力气从中深刻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弥补缺陷,事隔10月后,第二次百年未遇的洪灾再次侵袭达州市.这次铁的教训终于再次重击达州市的公共应急体统和水利系统.牺牲了万源和宣汉保全了达州市通川区.

四川省除了赵紫阳在当政期间摸索出了分田到户的农村发展新模式,这么多年来,没有任何一届省委领导把发展包括达州市在内的落后山区的经济文化科技建设作为一项施政重担来承担.因为患有夜盲症的历届省委领导总是想尽快尽早见政绩,而一致认为把发展重点或余力放在经济底子薄的落后山区,施政后见效迟缓,风险大,吃亏多,费力难讨好.

四川发展政策中对于环境保护一直处于相当落后的探索阶段.解放前,山区森林茂盛,野兽出没,鸟雀飞翔,山清水秀.解放后,由于重工业的无节制无计划发展以及大小不一的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疯长各地,导致越落后的地区环境污染越严重.在达州市的几十年的建设中,最失败的就是环境保护完全流于形式.几百万人口的饮水点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县镇乡的水污染和植被破坏令人触目惊心.城区废气废渣废水乱排乱放,根本没有引起省委市委相关机构的高度重视,每年下面做一些形式主义的报告,上面坐在台上听听了事.末了,喊一些空洞无物的大口号,给予口头和书面上的若干指示.有多少人亲自下来调研过或指导改进?

四川发展政策的夜盲症还体现在对达州市的整体发展缺乏规划和法制监督.

达州航运发展历经十年风雨仍然是不见任何成效.一个飞机场修在低洼处,遭遇两次百年洪水的严重侵袭仍然不改地址.省委领导没有任何人给予良性建议。

县乡镇公路建设不见显著成效,严重阻碍当地的经济发展.省委领导偶尔下达州视察的时候,当地官员会突击修路,这等事实被百姓引为笑谈。

达州市的若干届领导素质低下,任人唯亲,一手遮天,腐败根深蒂固,忽略民生工程,社会治安有所恶化.此等严重脱离群众的官僚事实省委领导视而不见,导致一些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遭受挫败或被迫改制,大量的一线工人生活困顿,农业生产根本无法摆脱家庭贫困.达州市成为全省最大的劳务输出市.

达州市的工农商学贸在几十年的发展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民怨极大,脱离山区实际,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教育卫生科技体育发展出现了停滞或倒退,全市几十年来没有修建过大规模的群众活动场所.四川省十运会会馆的修建屡次停建,没有一处在全省有影响的科研所.由于教育产业化医疗产业化的渐趋形成,造成达州市一些贫困地区的失学率大幅度提高,山区老百姓不敢看病住院.

在四川省的经济发展链条中,成都市,绵阳市,德阳市,南充市是几个闪光点,所以,四川政策的趋光性特点就体现在每年的经济发展规划和扶助对象都把上述城市作为龙头在拉动全省发展.达州市就在发展链条外,龙头即使想方设法地摆动发展,游离于链条外的达州市也是老牛拉破车,赶不上趟.

正因为,历届省委领导忽视大巴山区的经济发展,达州市若干年的建设成就事倍功半.

如今居然还有想把达州市作为囊尾,一刀切除后成立秦巴省的呼声出现

(未完)

提纲:1)达州的人才资源、能源和文化资源

2)省级政府:地理、人才、经济、政策、文化

执政理念及措施、发展眼光及策略、市市联合、落实西部大开发的方针政策情况)

 楼主| 发表于 2006-1-28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是天静小斋的原创作品,禁止任何造谣中伤之言论,特别说明.另:现在达州市人口为638万.

(接上)
发展眼光及策略

达州市经过若干换届后,每次新上任的领导都会风风火火地搞一些富民措施,并大张旗鼓地在当地媒体公布欲为民办的实事,但其落实情况如何呢?并不理想.

达州街道几十年来的脏乱差是顽疾;一城不扫何以强达州?


另以达州市的臃肿机构就可以看出在这个小小的地级市,很多部门人员明显超过编制.达县国土局,达州税务\工商\交通系统及政府各级管理人员人浮于事,就连原本是村小规模的几所学校也要硬生生地各自安排一个行政领导班子,9个党员的支部居然还要分成两个党支部,然后就可以安排两套领导班子.虽然这几年,市委领导也在提倡精兵简政,但收效不大.造成的后果就是老百姓去办事,被推委的多,积极落实的不多.前几年,还有外来投资者在达州碰壁的事情发生.其发展眼光明显跟不上时代.
因此,达州第一要务就是要彻底地精简各个部门各个系统的富裕人员,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人员分流,落实中央省委的相关文件,一个萝卜一个坑,而不是如现在一边精简一边又巧立名目暗设多余的位子以安排被淘汰的富裕人员.


实事求是地说,近几年被精简的达州人员多是普通职工,公务员队伍却在超常膨胀.

而达州每年的公务员及其他行业的各类考试应该全部面向社会,接受群众及上级\司法相关部门的监督,不以形式化的考试来应付外部的种种猜测,或明为公开考试招聘,实为暗箱操作,近亲繁殖,也不是向以前那样只能消化内部职工子女,把一些无能的人吸收进去,造成达州政府信用降低,本地人才外流,外地人才被排斥的现象.


达州司法腐败已经达到半公开化的程度.老百姓对于打官司,民告官的各种期望值最终以无钱无势的一方失败收场.对于捍卫正义与真理的法律在达州之所以走不通还以司法部门常常受到市委省委一些领导的干扰有莫大的关系.试问:对于已经向全国市场开放的达州来说,还有什么比达州领导清明,达州司法清明更让外地投资者关注和放心的事情?

因此,落实整改外部投资环境,肃清达州官吏歪风邪气,清理司法部门的害群之马应为当务之急.

改革号角已经吹响,达州的老百姓积极响应,但作为领头羊的达州各级部门领导是否该扪心自问:你们的发展眼光中有没有自我审视,自我超越,甚至是自我引咎辞职?

没有!就以卸任两年多的原市委书记李隆春为例,上级领导和司法等相关部门并没有对其进行必要的离职审计(审查),对于若干民愤不闻不问不回,难道达州的新一届领导还是一群仅凭良心办事的热血青年吗?

达州老百姓信任守法官员,老百姓更信任时刻接受社会监督,接受上级和司法部门监督的官员.

达州另外一项改革措施应该大力强化达州在比邻的市省之间的"中转站"的作用.
对于达州通川区塔石路的农产品交易市场来说,那是一个噩梦.因为那里的交换活动并不频繁,也不异常繁荣.现在还处于初期的自产自销模式,外来的农产品进来的规模和种类并不足以表示出达州已经具有中转站的大派气势.市级领导对此缺乏强有力的资金政策拉动和宣传攻势,甚至对其发展势头报有漠然的态度.

达州市通川区的中心广场及附近的商业区明显缺乏规划,导致一片广场成为半是商业区半是休闲中心的鬼剃头场地,电脑入住达州市的中心广场比较理想,但为什么排斥农产品和汽化商铺等多种行类的销售种类呢?
在达州市老城区的黄金地段,凡是单一的商业模式必然会引起肠阻塞,对于百花齐放,多种经营的商铺和开辟广阔的休闲广场一是聚集人气,二是吸收商家,三是表明达州的多项辅助政策趋向成熟,达州的农工牧林商面向各地开放的市场,欢迎各方各类买卖主及投资者.

达州的第三项发展策略是农业\工业及第三产业必须齐头并进.忽视达州农业发展是一种短视,也会造成达州的畸形发展.任何领导,如果不彻底解决达州这个山区里各县村乡镇的交通问题,无法根除达州几十年来的老大难的问题-----达州农业已经明显停滞,甚至开始倒退.盘活农村及农产品交易市场,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提高农产品价格,禁止农副产品无原则的涨价,禁止一些农村干部对政策的私自更改和自制土政策,以至败坏党及地方领导和农民的关系,影响农村稳定.


同时,确保农村干部急驻扎农村公务员的 待遇,引导人才走进农村,实行责任制与福利待遇特殊化相结合的政策,


市场购买欲望最强烈也最具发展潜力的农村人一直都是处于劣势,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落实,让一部分农民可以走出去,引进来,对于农村繁荣与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达州市的各级领导和省委相关领导,应该切实长效地保证政令畅通,政策稳定与落实,不做面子工程,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保护农民的各项利益,保护农民工的劳动积极性,落实法律监督机制,自查自纠,违法必究.


达州各类企业厂矿基本实现无阵痛改制,对于民愤极大的呼声也已经被想法设法地制止.那么现在应该做到的就是对于抢收各个企业厂矿的私营家的经营活动实现法制化管理而非以往的各级各类官员的行政管理.
这样既保障了经营者的利益又保障了达州人民政府及职工的合法利益.堵住各种违法行为的产生,带动达州企业厂矿的健康有序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达州官员要允许私营者养大壮大自己的经营地盘,不要伸手过长,吃得太狠,以至窒息刚刚起步的改制后的大小私营企业.
(未完)

 楼主| 发表于 2006-1-30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达州市委在对达州工农业的规划和发展中,切记不要外行指导内行.如果多来几个庸官,那么发展达州农业机械化,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就会流于形式,把盘石通江等地的优良农产品推向外地市场的同时全面拓宽农产品的交易市场,在达州火车站附近,北外和南外建立农工商互换交易平台,想当初,深圳一个小渔村因获得中央亲睐,在政策上特殊支持,才会在资金技术人才引进上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占领改革先机,从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因此达州必须借助中央省委的政策,利于开发大西部的号召,高薪引进人才和技术,引进建造无污染企业的商家,盘活达州经济,挖掘达州潜力,

全方位发展达州的农工商第三产业及旅游业,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节,宣传达州,与四方互通有无.

达州市委必须构建合理的发展纲要,重在落实,精兵简政,高瞻远瞩,跟进民生工程,把重大灾害应急系统和水利系统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以免出现类似通州商场火灾和达州两次百年未遇的洪灾中所出现的救援不力,损失惨重,改革成果随之东流的不利局面.

发表于 2006-1-29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兄你说得不错,[em02][em02]

发表于 2006-1-29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要是能够总结一下达川文化的劣根性就更完美了[em02][em01]

发表于 2006-1-31 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6-1-31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扎个这段时四川新闻网不更新内容啊,编编些都回家过年了吗????

发表于 2006-2-1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em03][em03]

发表于 2006-2-1 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em03][em03][em03][em03]

发表于 2006-2-1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震撼、沉思中。。。

[em02][em02]

发表于 2006-2-1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

发表于 2006-2-2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川东北的大门!

    [em06][em06][em06]

zyy

发表于 2006-2-2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兄说的好,地方有没有冲劲,就要看领导有没有干劲

发表于 2006-2-2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达州正在建设中国西部最大的石化基地!!!建成后地方财政年税收50亿RMB。

 楼主| 发表于 2006-2-2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对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是如今比较顺应发展的 双联合,在达州市策划和举办巴山文化节,顺势与外界进行经济科技文化旅游体育等类的交流互动和取长补短是一个明智之举.


如今,有"第二个三星堆"之称的罗家坝古遗址的宣传缺乏力度和声势,宣汉百里峡,八台山,列宁街等风景区更是少有人问津.挖掘达州各地的民俗民间杂技(曲),了解\宣传和继承灿烂星河中的一朵奇芭----具有四千多年历史的巴文化是当务之急,而这些和诸如渠县彩亭会之类的民俗 民粹都可通过举办巴山文化节得以起死回生,发扬光大和代代相传.

发表于 2006-2-4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em05][em03][em04][em06]

发表于 2006-2-4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em18][em23][em28][em28][em33][em37][em40][em45][em48]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