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市河溪渡口是四川省最大、嘉陵江南充段唯一的汽车轮渡渡口,年运送过江乘客109万至146万人次。经营着4艘机动船、3艘车船、1艘分流船的47名船工们,一年到头雨里来、风里去,在东河、构溪河与嘉陵江交汇的这段特殊“水上公路”上,创造出了20多年安全渡运的奇迹。
A 嘉陵江阆中段涨水 河溪渡口车船停开
9月17日上午,记者冒雨来到河溪渡口,感受渡口船工们的工作。
“要过河哟!”9月17日上午10时许,72岁的刘淑华老人撑着雨伞来到河边,见载人的机动船在河对面,于是扯起嗓门喊起来。
刘淑华是阆中市河溪镇人,家住距嘉陵江不远处的河溪镇街上。她平时喜欢过河去走亲戚,来往过河坐机动船已成习惯,船工们对她都很熟悉。河溪渡口的嘉陵江宽不过300米,老人的声音很快传到河对岸。不一会儿,只见一艘机动船朝这边驶来。
驾船的船工叫王乔,34岁的他已有5年驾龄。平时他驾的船是运送汽车过河的车船,9月16日晚上因为构溪河涨大水,使渡口处的嘉陵江水变得湍急。为了安全,9月17日上午9时许,渡口的车船停开。为方便群众过河,渡口特地安排一机动船值班,王乔刚好轮班。记者朝江对面看去,两艘车船停靠在江边。
“老人家,坐好,把救生衣穿起哈。”船上的一名水工提醒刘淑华。刘淑华熟练地穿起救生衣,靠着船边坐下。王乔见河边没有其他过河的人,于是发动机动船,载着老人朝河对面驶去。
B 河溪渡口添加车船 数十年载着汽车过江
河溪渡口是阆中市区通往该市河溪、水观、洪山一带的咽喉,也是这一带20多个乡镇的人们进城的必经之地。上个世纪70年代,随着通往县城的班车在这一带乡镇开通,河溪渡口增设了车渡业务。“当年的车船没有动力,全靠人力拉。”阆中嘉陵江旅游公司经理高德红说,所谓人拉,即船工们以连接两岸的篾绳助力,在车船上行走,带动船游动。
上个世纪80年代初,阆中文成经五马至河溪公路修通,前往河溪、水观、洪山方向的车辆可以绕过河溪渡口,但却要多跑15公里路。在尝试了一段时间的绕行后,所有的车辆最终还是回到原线路。面对日益增长的运量,渡口增大了车船马力。如今打主力的两艘车船,分别为63马力和100马力,前者一次可载6辆小车,后者一次可载9辆小车。
C 阆中交通部门着手规划 在河溪渡口修建大桥
9月17日,河溪渡口的渡船
42岁的船工文永红,算得上渡口的“老资格”。在他看来,安全工作是渡口的头等大事。“10多年前,渡口就实行客车过渡人车分离的办法。”他说,客车上船前乘客必须先下,待客车过河后乘客再上车。
“经过10多年的努力,如今乘客们的安全意识很强,主动配合安全工作。”高德红说,这个结果来之不易。拿人车分离来说,开始时总有一些乘客以种种理由不愿意下车,特别是夏天和雨天。“救生衣行动”实施到如今,仍有个别乘客不愿意穿救生衣,他们将救生衣拿在手上,任凭船工们监督而无动于衷。
渡口实行两班倒工作制,每个班的上班时间达12个小时。“没办法,如果实行三班倒,势必要增加人,这样一来,大家的工资水平就要下降。”高德红说,车船驾驶员每月工资可以拿到2800元,其余船工比其少两成。“工资如果太低,就留不住人。”
车船驾驶员工作较苦,驾驶室距机器房最近,柴油机噪声很大,约七八十分贝,一听就是12小时。“站在驾驶室里,外面人隔着玻璃说话都听不清。”王乔说,这种工作环境他已习惯了。“最恼火的还是夏天,高温加上柴油机产生的热量,使驾驶室像个火炉。”
涨水、大雾、刮7级以上大风,渡口就要封渡。宗旨一条:安全第一。每逢封渡时,所有车辆只好绕道。来自阆中市交通运输局的消息,河溪渡口已着手规划架桥。毕竟,这个嘉陵江南充段唯一的汽车轮渡渡口,每天通过的汽车500余辆,乘客达3000多人。
http://www.cnncw.cn/pdf/ncwbnew/res/1/20110919/14871316399556375.gif
http://www.cnncw.cn/pdf/ncwbnew/res/1/20110919/95681316399556390.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