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悦来乡境内有一段水面,从两岸青山中穿过,人称“平羌小三峡”。 关于小三峡,当地学者言之凿凿,认为李白那首“峨眉山月歌”所写的“夜发清溪向三峡”就是写的此处。对于这些口水仗,“济公”或许并不关心,每天只是在小三峡边跑来跑去。 “济公”是一只峡谷边长大的乡村土狗,公的。对于小三峡中每一株树,每一片草丛,每一个小小的洞口,每一块岩石,或者附近的男狗与女狗,想必它一定比那些摇唇鼓舌的学者、专家们更清楚。 专家们说,狗的眼里,这个世界是黑白的。而“济公”的眼睛里,却看见四季变幻的斑斓五彩。见惯了从峡谷中飘下来的打渔船,闻够了从峡口吹来的江风。春天的油菜花地里,奔跑,抖落一身的黄色花瓣,夏天,慵懒的卧于竹林深处,半闭狗眼,如痴如醉听蝉鸣;秋日夜晚,立于岩石上,看一轮满月,从峡谷东面的山脊上缓缓升起,投射一片月影,洒下一江清辉;冬天,趴在窝里,蜷缩一团,睡眼惺忪的看雾气弥漫中那片瘦了的山,那条细了的水。 那一天,我们驱车前往小三峡,车开到公路的尽头,一打开车门,旁边农家乐里就过来一位笑容可掬的中年妇女,以及一条白色的狗。妇人热情招揽生意,介绍自家店里河鱼如何鲜美,狗也趁势摇头晃脑,狗脸一副殷勤模样。我们说,慕名而来,想逛逛再说。女主人便说,这狗名叫“济公”,它对小三峡可熟呢,一来客人,它就会带路去逛峡谷。于是,就出发,“济公”确实走在前面,沿着峡口的没膝的青草遮盖的小路,小跑着。我们不紧不慢跟在后面。坡下,就是从峡谷中流出的江水,许是昨夜上游落雨,江水陡涨,且浑浊。江对岸,至下而上,是连绵的绿色植被,青草,树丛,掩映在绿荫中的农舍。我们贪看景致,却见“济公”停在前面不走了,频频回头看我们。当我们起步后,又继续跑在前头。 “济公”对我们讶异的风景熟视无睹,只顾闷头前行,至多对草丛中扑腾的一只田鼠,或是一只蚱蜢,兴趣盎然。 小三峡由犁头峡、背峨峡、平羌峡连贯而成,全长约18公里,若是顺岸边小路走,要踩着没膝的青草,穿过低矮的树丛,翻过乱石的山坡。河边有据说是李白垂钓处遗址,有产江团的鱼窝。走了一里多路,前面的路更难走,爬坡上坎。朋友中有打退堂鼓的,嚷着要回去了。于是,召唤前面的“济公”,沿来路折返。 我们一个劲儿夸“济公”聪明,有灵性。“济公”东张西望,一副不屑听夸赞的模样。我行我素,又乐于助人,这个家伙颇有几分像与它同名的那位散仙。 曾经站在右岸的山梁上,远眺过平羌小三峡,一水似练,云影波光。最想乘一叶扁舟,从上游飘下,独立船首,观山、观水、观树。或许还能看到一只狗,立于岸边竹林旁,临水不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