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张老侃者曾经写文《巴蜀俚语说蔬菜》,主要评讲金钱板《小菜打仗》。大略转贴如下:
有学者论食物,说北京是牛羊之邦,沿海是鱼虾之邦,四川盆地乃蔬菜之邦。严冬,当北国尚是一片冰雪天地时,你翻过秦岭进入四川,眼前就会呈现一片绿意,因为田野里长着各式绿油油的蔬菜。这蔬菜一多,给巴蜀盆地带来了两大好处,一是为川菜烹饪大师们提供了丰足的原材料,于是乎川菜名扬四海;二是蔬菜养人,养育美女。
民间俚语中多有以蔬菜作诙谐之譬喻者。譬如有句歌词“红萝卜的胳膊白萝卜的腿”,以萝卜形容女人,既水灵又性感。“指如削葱根”,意为手指白嫩如葱。菠菜,够寻常的吧,而在乾隆皇帝诗中,就成了“红嘴绿鹦哥”……四川盆地蔬菜丰足,生性幽默风趣的巴蜀百姓,以瓜菜的形象特点去发挥各自的语言才能。
“豆芽菜”或者“干豇豆”比喻瘦而高的姑娘或小伙。“冬瓜”指矮胖之人,“长不像冬瓜短不像南瓜”。以“苦瓜”形容人的精神状态,指那些苦命倒霉之人。“老薑疙蔸”说的是“蔫茄子”或者“蔫丝瓜”一样的老头子。说某人固执听不进别人劝解,叫“四季豆不进油盐”;某下属是某上司的心腹,叫“铁心豆瓣”。
三四十年前,四川流行民间曲艺“金钱板”唱词中,有个保留曲目叫《小菜打仗》,由当时的著名金钱板艺人邹忠新唱遍全川乃至全国。这个节目算是唱出了老四川人对“蔬菜之邦”的自豪感。小菜即蔬菜,唱词以蔬菜为对象,充分展现了巴蜀饮食文化的魅力。
数数看,唱词中提到了多少种蔬菜,单是用作进攻性兵器的,就有冬瓜大炮、豇豆火绳、韭菜宝剑;遭杀得最惨的是打滚的豌豆、血淋淋的苋菜、一包筋的老丝瓜、丢了官帽的茄子、驾土遁的红苕……多么形象,多么诙谐风趣!金钱板艺人采用拟人化手法,把巴蜀的蔬菜说唱得样样可爱。接下来,当“小菜打仗”打得难分难解时,烹饪大师们出场了。
精彩!自“厨倌老将军”出场之后,小菜们经打整和水洗,下“锅州府”,撒盐、放醋,煎炒直至放到“碗平城”,端上八仙桌“桌州府”,来了八位食客,你推我让“不成敬意”,举起手中“筷差”送进口中,经“狼牙府”咀嚼,“舌太君”品尝滋味,吞咽下喉,交给“下喉吞”……妙哉,一幅烹饪、进食的全程图变得来活灵活现,最后还请出了《杨家将》里的佘太君和《三国演义》中的夏侯敦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