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4118|评论: 39

[川剧知识] 金钱板大师邹忠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3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钱板,四川民间曲艺品种。表演者左手执两块竹板,右手执一块竹板击节伴奏说唱故事。因其中两块竹板上嵌有古铜钱而得名。又称打连三三才板金签板。流行于四川汉族地区及贵州遵义、铜仁、毕节等地。约形成于清同治年间,民国后即通行今名。当时的民间艺人杨永昌、闵贵廷、万年宽等人对金钱板演唱艺术颇有贡献。杨把川剧高腔定上曲牌名称,并归纳出主要板式及打法,对金钱板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金钱板的唱词通俗易懂,段末一句略有拖腔。句型变化节奏鲜明,每句字数不限。全篇多一韵到底,偶有转韵。唱腔有[富贵花][江头桂][满堂红][红衲袄]等曲牌。唱词多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全篇多一韵到底,也有转韵的。其流派分"花派""杂派""清派""花派"板式打得花,打得热闹,且打且耍,眉眼身法灵活自如;"杂派"唱词长短运用自如,不受节奏拘束,唱一段说一段,说中带唱;"清派"重视咬词吐字,字正腔圆,细腻准确,行腔中不能有""""""等虚字尾音出现,表演动作不大。

金钱板的传统书目有《三国》、《水浒》、《游江南》等长篇的长条书 还有取材于民间寓言、故事、笑话的二、三十句的小段,叫作诗头子。传统书目中有最能吸引听众的三段买米书,即《武松赶会》、《武松闹庙》、 《武松打店》,以及瞎子算命》、《货郎子》、《绕口令》、《十八扯》、《老实话》、《小菜打仗》等,现代题材的曲目有黄伯亨、邹忠新创作的《双枪老太婆》、《断头山》(由邹忠新演唱),黄伯亨、郑华钰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画魂》(共5回,由陈雪演唱)等,均由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播放。

著名金钱板艺人邹忠新1949年后吸取各艺术流派之长,不断改革创作,演出了《俩相帮》、《圈套》、《激浪丹心》、《洪湖凯歌》、《双枪老太婆》、《偷鸡》等。重庆的唐心林、宜宾的李少华、南充的冯治国等也是四川有影响的演员。

邹忠新表演的“武松”段子,神形兼备,镰锵有力,把民间传说中的这个英雄人物演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故有“活武松”之称。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1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06-1-3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邹忠新

 楼主| 发表于 2006-1-3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钱板大师”的夫妻情

(转贴)


今年82岁的邹忠新是四川金钱板艺术(一种类似山东快书的说唱艺术)的大师,身为国家一级演员、原省人大代表和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的他,8岁开始学艺,迄今已70多年。艺术生涯中,邹忠新创作演出了一大批金钱板作品,多次赴朝为志愿军演出,并出版有《四川金钱板》等著作。在老人心目中,作品是他大半辈子的智慧结晶,而贤妻则是他一生的感情珍品。

三次演出夫荣妻“醉”

舞台生涯几十年,妻子一直是邹忠新的第一个观众和发烧友。最让夫妻俩难以忘怀的,是小平同志曾作为观众三次观看他的演出。1951年,邹忠新到重庆参加新中国成立后的首届西南区文艺汇演。他根据《水浒传》创作表演的金钱板节目《武松打虎》得彩最多,时任西南区主要领导的小平同志在看了他的表演后,站立起来长时间为他鼓掌,这是让他终身难忘的第一次。第二次是1952年。成渝铁路举行盛大的通车典礼,小平同志为通车仪式讲话并剪彩。典礼上,邹忠新表演了他为通车专门创作的金钱板作品《火车开到川西坝》。表演中,当邹忠新看到小平同志面带笑容不断鼓掌时,激动得差点忘了台词。
1958年著名的成都会议期间,邹忠新迎来了第三次难忘的演出。那次,时任成都市长的李宗林请与会的共和国元帅们到家中作客。在小平同志的提议下,李市长特别邀请邹忠新给元帅们表演金钱板。邹忠新知道,十大元帅中有多人是四川人,对金钱板决不陌生。表演那天,他状态特别地好,直让小平同志和众多元帅们个个乐不可支。表演未完,掌声已噼里啪啦地响起,有人还用四川话喊着好哦!再来一段!
妻子至今还记得,那次演出回家,丈夫对她说起这事时,神情兴奋得跟小孩子一样,弄得她也激动地一宿没睡着。如今几十年过去了,闲暇里,妻子还经常翻看当年的报纸和照片,深深陶醉于丈夫那三次特别引以自豪的演出之中。一位熟悉他们的曲艺界人士说:如今的夫妻求的是夫荣妻贵,可这对夫妻却是夫荣妻“醉”!

保护丈夫的“义演权”

如今邹忠新年事已高,双眼因患青光眼失明了,金钱板这门艺术也渐渐不吃香了,他开始和老伴一起安度晚年。但晚年的他仍留恋舞台,“演”趣不退。退休多年以后,只要有单位请他演出,他总是不嫌远近、不谈报酬就乐颠颠地“赴约”。此外,没人请他上正规舞台,他就免费演坝坝戏。许多节期假日,在公园、社区等公众场所,人们不时看到邹忠新的“义演”。邹忠新说,只要有机会让他亮身手,有观众看他表演,没钱挣他都乐意。

有一次,夫妇俩应几个老年朋友之邀去公园聚会,一进大门就遇到一群孩子,当有家长认出他并向孩子们介绍时,“老夫聊发少年狂”的邹忠新一时兴起,把老伴晾到一边,就为孩子们即兴表演起根据小说《红岩》创作的《双枪老太婆》的段子。看着丈夫和孩子们忘情开怀的样子,被“凉拌”的老伴也忘了聚会。几个朋友在久等不到的情况下找过来,才发现邹忠新正在为一群孩子表演节目。直到这时,老两口才想起今天到公园的目的。
邹忠新强烈的表演欲,让子女和朋友常常不解,这么大年纪了,眼睛看不到,“义演”又没效益,万一摔着碰着了又何苦嘛!而老伴倒是特别理解丈夫:现在不是都兴讲这个权那个权吗?老头子麻将不能打,电视无法看,这辈子就爱金钱板,我能剥夺他的“义演权”吗?

自家的“孩子”自己疼

在成都东风大桥旁边的一个院落中,坐落着邹忠新的家:老式的一套二居室,摆设简单朴实。屋后面有个小花园,算是邹大师的“世外桃源”。每天,他都会在这里练拳做操,养花弄草。间或,还会兴之所致地吊吊嗓子,吊嗓子不但使他达到了运气健身的目的,一唱一喝中,还常常唤醒了许多沉睡的往事。不过,如今的观众只剩下了一个人——老伴。邹忠新幽默地说:“年轻那会儿,妻子是我的第一个观众,人家都羡慕她可以先睹为快。到老了,妻子成了我的最后一个观众,羡慕她的人全没了,感激她的人倒是有一个,就是我这瞎老头。”
眼睛的失明及生活的清贫,没有让邹忠新感到太多的失落,“神仙都还有落魄的时候,凡人哪能事事如意呢?何况,老伴跟了我从来都很知足。”但有一件事让邹忠新心中挺郁闷:如今的金钱板艺术,既没市场,更缺乏观众,弟子们跑得光光的。子女们别说子继父业了,就是让他们看都没兴趣。为此,老伴多次劝慰他:别说金钱板了,就是有上千年历史的川剧,政府经常喊振兴扶持,可还是很难扶得住呢。一代人自有一代人的趣味嘛!
在家中,邹忠新好多事都听老伴的,偏偏在这个事上就是不听劝。两年前,双目失明的他开始了“艺术遗产自救”,老伴成了他进行整理工作的“专职秘书”,夫妻俩把多年来金钱板的精彩唱段和代表作品,都整理出来,收录在了磁带中,有的刻录成光盘。邹忠新说,任何艺术形式都要与时俱进,这我懂。但作为有几百年历史的艺术形式和民间文化遗产,让它留下一个身影还是应该的吧。

 楼主| 发表于 2006-1-3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夫妻相濡以沫,携手街头。

 楼主| 发表于 2006-1-3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邹忠新 50年代演出秀才过沟

 楼主| 发表于 2006-1-3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退休后坚持演出。

 楼主| 发表于 2006-1-3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邹忠新表演《武松打虎》

 楼主| 发表于 2006-1-3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1-3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丰富的面部表情

 楼主| 发表于 2006-1-3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1-3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1-3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世纪59年代,中央乐团根据邹忠新作品改编的:

[重发]四川金钱板: 秀才过沟 (手风琴伴奏) mp3

 楼主| 发表于 2006-1-3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6-1-3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敬的一代大师!不应当成为绝唱啊!

发表于 2006-1-3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钱板在川南泸州较为流行,是市井百姓喜闻乐的曲艺形式之一。本人也深切怀念邹忠新大师!

发表于 2006-1-5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6-1-8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录黄伯亨老师诗一首:

赠邹忠新老朋友

·黄伯亨·

横空出世见精品:《曲苑金荷邹忠新》。

金板翻飞风雷滚,荷叶飘香沁人心。

上下求索攀峰顶,中外仰慕老艺人。

仁心令德流芳远,振兴曲艺喜逢春。

 楼主| 发表于 2006-1-9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钱板大师”的夫妻情

恩爱相伴的夫妻  豫龙摄

1955年在人民大会堂的演出剧照

发表于 2006-1-9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曲苑金荷邹忠新》很受感动,书中有流沙河写的序,语言朴实生动。

邹忠新的一生有太多的坎坷,但他热爱艺术,终其一生而不悔,留下了许多让人喜爱的曲艺作品。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