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寨位于南部县五灵乡境内,建于明末清初,1933年至1935年,红九军81团政治部曾设在这里并建立苏维埃政权。 石刻标语见证红军足迹
7月5日上午,记者来到南部县五灵乡。乡镇府所在地的大门外有一个巷子,名叫“红军巷”,巷子的石墙上刻满了标语,虽经风雨剥蚀,仍能辨认。“坚决消灭敌人,扩大和巩固川陕苏区”、“坚决保卫得到的土地和政权,苏区寸土不让”等标语一下把笔者的思绪带到上世纪30年代。
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来到川北宣传革命。五灵乡一大批青年响应号召,踊跃加入红军。
南部县党史研究室提供的资料表明,五灵乡走出的红军中,有名在册的烈士达60人。
从五灵乡场出发,向东前行不足半个小时便来到石城寨。这里海拔610米,四周沟深壁陡,地势极为险要。山寨与外界相连的仅为东南方向的寨门。门高3.4米,宽1.4米,150级石梯直通山脚下。
“石城寨建于明末清初。”石城寨村80岁的村民周发坤说,石城寨位于石城寨村境内,有土地30多亩,1933年,红九军81团政治部曾设于此,此地居高临下,周围的敌情能看得一清二楚。
不过,当时驻扎于此的81团政治部不久后即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石城寨地势高,易守难攻,但是,敌人一旦包围这里,驻扎在寨子里的红军战士必将被困死。
随后,红九军81团在石城寨组织当地群众建立起了苏维埃政权后,便撤走了,仅留下一个营驻守。
瓦解“扇子队”
1933年9月,五灵乡各村开展打土豪分田地运动。盘踞在新政大东山的“扇子队”有土匪400多人,匪首唐鼎成经常组织匪徒杀害苏维埃干部,抢劫农民粮食、财物等。而且,这支扇子队还搞封建迷信,对外鼓吹他们是“打不尽、杀不尽,一刀砍个白印印”的“神兵神将”。
当年9月的一天,他们组织200多人,每人背着一个装满“神水”的竹筒浩浩荡荡杀奔石城寨而来。
红九军81团镇守石城寨的副营长王定双得到情报后,通知全营做好战斗准备。当头扎白布帕,腰系红布带,手拿大砍刀的扇子队接近石城寨时,王定双一枪击毙匪首,扇子队立刻大乱。战斗结束,扇子队死伤30多名匪徒。
一家人守着“红军地”
至今,石城寨还保留有当年红军题写的标语:“坚决保卫自己的土地和政府”。
“这块地叫红军地。”周发坤指着石城寨上一块长满玉米的土地告诉笔者,曾经有一位牺牲的红军战士埋葬在这里。每年清明节,当地人都会跑来祭拜那位无名的红军战士。
“1935年,红军撤离石城寨。”据周发坤介绍,过去寨子里居住着10多户人家,几年前仅剩下3家,如今这里只剩下一家人了。
寨子里仅有的一家人就是唐明生这一家人。46岁的唐明生对石城寨有着很深的感情,尽管人们都劝他搬下山,但他仍选择留下来,一方面是因为对家乡的留念,另一方面因这里埋葬着一位牺牲的红军,他说,“如果我走了,他就太孤单了。”
http://www.cnncw.cn/pdf/ncrbnew/res/1/20110706/67451309885132506.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