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原创]唐代园林新繁东湖 [复制链接]

2005-11-16 20:19

浏览:6872 回复:77
  新繁东湖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著名宰相李德裕为新繁县令时开凿,是我国有遗迹可考的两处唐代古典人文园林之一。占地1.8万平方米,水面约三分之一。玲珑别致,布局谨严,韵味高雅。具备了我国古典园林中几乎所有的建筑形式和表现手法。园内有楼台亭阁等清代建筑20余处,掩映于古木名花之间,山水佳绝,风光秀丽,自古有“古蜀名园”之称。
 新繁东湖主体建筑怀李堂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清同治年间,平房青瓦,回廊拥挟,外朴内秀,深寓蜀人缅怀唐贤德裕公在川“镇危疆,保境安民”,维护国家统一, “会昌之政几致中兴”的历史功绩之美好情愫。园内还有纪念明末清初一门四世六乡贤的“四费祠”和纪念唐李德裕、宋王益(王安石之父)、宋邑人梅挚的“三贤堂”遗址,更显示出东湖文化名园的特色。
 千余年来,东湖盛名不衰,历代均为川西名人学士雅集之处,给后人留下了大量诗文、匾联、书画作品。东湖碑林中珍藏大量名家书画作品,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4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玉垒居士 麻辣社区认证摄影师 版主v

发表于 2005-11-16 22:04


玉垒居士 麻辣社区认证摄影师 版主v

发表于 2005-11-16 22:03


玉垒居士 麻辣社区认证摄影师 版主v

发表于 2005-11-16 21:52


玉垒居士 麻辣社区认证摄影师 版主v

发表于 2005-11-16 21:53


玉垒居士 麻辣社区认证摄影师 版主v

发表于 2005-11-16 21:48


玉垒居士 麻辣社区认证摄影师 版主v

发表于 2005-11-16 22:19

资料:新都县新繁镇位于成都市北郊23公里,是川西平原上一座美丽的历史名城。据史料记载,蜀族人民早在公元前八世纪左右,就创设了新繁最初的治所“繁邑”。
最初的繁邑,拥有今彭县和原新繁两县的大部分区域,其治所在今新繁镇北35华里附近。繁邑因其地处平原,气候温和,物产丰盈,人文俊秀,历史上被誉为“天府膏腴”,“西蜀明珠”。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将成都置为蜀郡,改繁邑为繁县,归蜀郡管辖,县治从此开始。
三国时,后主刘禅延熙十年(247年)和十七年(254年),蜀将姜维领兵北征,将凉州等地降众及河间、河关、临洮三县民众迁居至繁县屯垦,然后分批将原繁县部分人民迁移至繁县境内今清白江南地区聚居,用以拱卫蜀汉京城成都,将聚居地称为“新繁”,但仍归繁县管辖。西魏时宇文觉废恭帝自立,国号北周,初仍置繁县,后将县治南迁新繁,正式改繁县为新繁县。繁县有部分区域划归九陇县。
明末清初,四川地区持续战乱,人口锐减,一些州县只得合并治理。清康熙七年(1668年)撤销彭县并入新繁,直到雍正七年(1729年)才恢复彭县至今。
1965年正式撤销新繁县,合并入新都县,原新繁县城名繁江镇,合县后改称新繁镇。
新繁镇西龙藏寺,始建于唐代贞观三年(629年),初名慈惠庵,北宋开大为寺,更名龙藏。以后几经兴废,至清代同治年间大力扩建,成为川西一大佛教禅院。寺中现存明代大殿、明代壁画和著名的“龙藏寺碑林”。碑林中有苏轼,黄庭坚、文征明、董其昌、石涛、刘墉、何绍基、王懿荣等70多位名家的篆、隶、楷、行、草各体书法百余品。
新繁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各领风骚,名标青史。近代教育家吴虞抗日战争时期为新繁中学所作校歌云:“任先经苑起儒宗,桃椎法进著高风。勾涛梅挚擅文雄,张惠在元显事功。费家父子宏道隆,丹山杨氏诗人崇。”历数新繁从汉代到清代所涌现出的杰出人才来勉励学生同心力学,报效祖国。这些人才包括东汉教育家任末,唐代隐士朱桃椎和高僧法进,宋代贤吏勾涛和梅挚,元代宰相张惠,明末清初学者费经虞,费密、费锡琮、费锡璜等,清代诗人杨宏绪、杨宏纲等。歌词只是介绍了历史上一部分代表人物。其实“繁江文雅”何止于此!特别是在近现代,各个方面都出了一批著名人物,有的还扬名海内外。吴虞本人,就是五四时期扬名中外的“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其他如教育家吴君毅、生物学家张明俊、药物学家李兴隆、农学家何兴瑶、哲学家刘弄潮等,都是全国知名人物。现在还健在的有文学家艾芜,哈华,神话专家袁珂,戏剧家刘川、于英,语言学家周虚白,医学专家黄文、胡尚镛,解剖学家何光篪,航空机械专家周继荃等。
这些出类拔萃的人物,都是在新繁这块“膏腴”之地孕育、生长。可以预料,在社会主义新时期中,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春雨中,新繁必将涌现出更多、更杰出的新一代才人。

           引自《四川小城镇》

玉垒居士 麻辣社区认证摄影师 版主v

发表于 2005-11-16 22:16

资料:

李德裕与东湖
简介

李德裕(787—850),字文饶,中唐时期人,与大诗人自居易差不多同时,祖籍赵郡(治所在今河北省赵县),是宰相李吉甫的儿子,因被赐封为卫国公,所以,人们又称他为李卫公。他历任翰林学士、浙江观察使、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和宰相等职。在执政期间,他竭力主张削弱藩镇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的统一。季德裕很有军事才干,用兵“号令既简,将帅得以施其谋略,故所向有功”。他在率兵收复幽燕、抗击回鹘的侵扰、讨平泽潞节度使刘稹的斗争中,都取得很大胜利。同时,在整顿国家财政方面,他也有一定功绩.据史书记载,李德裕当宰相的“会昌之政几致中兴,盖与姚祟相上下。”因此李德裕是一位有功于国家和民族的著名宰相。
李德裕入相前任西川节度使时,正遇上南诏与吐蕃屡次起兵侵扰西川,烧杀抢掠,情况十分严重。他赴任前一年,南诏军队侵占了整个川西平原,攻入了成都,“大掠子女,百工数万及珍货而去。”李德裕受任来到成都后,认为“非痛矫革,不能刷一方耻”!为了保境安民,他主持修建了“筹边楼”,将边境形势绘制成详图置于楼上,进行认真研究,从实际出发作军事部署。为了提高抵抗南诏吐蕃侵扰的战斗实力,他又从河北、浙江等地招聘制造武器的良工巧匠,还大力训练军队和民兵“雄边子弟”,并在军事要冲修建了仗义城,御侮城和柔边城等军事堡垒。由于李德裕采取了一系列军事措施,终于使边境局势和缓, “南诏还所俘掠四千人”,人民重新过上了正常的生活。李德裕有功于蜀,蜀人世代忘不了他的美政懿泽。
李德裕和当朝的另外一些大臣如牛僧儒、李宗闵等人互相排挤倾轧,史称“牛李党争”。后来李派斗争失败,李德裕遭到牛党人士的打击,被贬到崖州(即今海南省海口市一带)作司户,最后死在崖州。《全唐诗》称赞他“少力学,善为文,虽在大位,手不去书。”他的著作流传至今的有《次柳氏旧闻》和《会昌一品集》。其中有诗140余首选入了《全唐诗》。
李德裕在西蜀功勋卓著,但其遗迹独存于新繁,这就是他开凿的东湖和在湖畔亲手种植的楠树和柏树。很早以前,人们就在县署西边建文饶堂,以纪念李德裕。北宋政和(1111—1118)年间,新繁知县雍少蒙将文饶堂更名为卫公堂;南宋建炎(1127—1130)年间,新繁知县沈居中又在东湖内建三贤堂,将李德裕、王益,梅挚奉为“三贤”。清代同治三年(1864),新繁知县程样栋重建东湖,在三贤堂之外建怀李堂。

      引自《四川小城镇》

玉垒居士 麻辣社区认证摄影师 版主v

发表于 2005-11-16 22:05


玉垒居士 麻辣社区认证摄影师 版主v

发表于 2005-11-16 22:06


玉垒居士 麻辣社区认证摄影师 版主v

发表于 2005-11-16 22:08


玉垒居士 麻辣社区认证摄影师 版主v

发表于 2005-11-16 22:12


玉垒居士 麻辣社区认证摄影师 版主v

发表于 2005-11-16 22:13


玉垒居士 麻辣社区认证摄影师 版主v

发表于 2005-11-16 22:09


玉垒居士 麻辣社区认证摄影师 版主v

发表于 2005-11-16 22:11


玉垒居士 麻辣社区认证摄影师 版主v

发表于 2005-11-16 22:11


玉垒居士 麻辣社区认证摄影师 版主v

发表于 2005-11-16 21:24


玉垒居士 麻辣社区认证摄影师 版主v

发表于 2005-11-16 21:19



玉垒居士 麻辣社区认证摄影师 版主v

发表于 2005-11-16 21:22


玉垒居士 麻辣社区认证摄影师 版主v

发表于 2005-11-16 21:16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