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六月,走进位于巴州区兴文镇的巴中经济开发区,记者真切感受到新区开发建设的“热”度:挖掘机长臂挥舞、工程车往来穿梭、建设者们挥汗如雨……到处都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巴中东部新城的决策部署,巴中经济开发区广大干部和新区建设者集中智慧、集中力量,以超常的思维、超常的举措、超常的付出及最大的魄力和干劲,正大踏步推进东部新城的开发和建设。
当地干群 全力支持新城建设
“要当发展的先锋,不做发展的阻力”成为新区百姓的共识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6月13日下午,记者在位于兴文镇石笋村的巴中经济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施工场地上看到,数十名工人正忙着支模和混凝土浇制。晒得一脸黝黑的兴文镇党委委员、纪委副书记吴永俸和副镇长余志自5月25日工程开工以来便一直坚守在这里,负责矛盾纠纷的协调处理。他俩告诉记者,巴中经济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办公用房占地近30亩,区域内涉及36户老百姓的鱼塘、果树等各类经济林木,但从土地的丈量、青苗林木的赔偿到机器进场仅仅只用了24个小时。“开始还以为当地群众会阻拦进场,没想到开工以来没有一个老百姓阻挠施工。”吴永俸感慨。
“赶上建设东部新城,对个人是机遇,对国家是责任。”“我们要成为发展的先锋,不能成为发展的‘绊脚石’。”在巴中经济开发区,这种认识和理念正成为广大干群的共识。也正是在这样的责任和使命驱使下,“五加二”、“白加黑”成了新城建设者的习惯。
使命在肩,不容懈怠。4月28日,随着兴文镇建设用地冻结的通告发布和巴中经济开发区筹备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宣告成立,东部新城建设者们也开始进入“战斗”状态。筹备领导小组及兴文镇党委、政府在第一时间召开了新城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对新城建设的目的及重大意义广泛宣传,在全镇干部群众中广泛开展了新城建设“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大讨论,统一干群思想。镇党委向全镇干部提出了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高负荷的工作状态、高标准的工作要求、高效率的工作作风的“四高”要求。开发区干部淡化节假日、忘记星期天,加班加点,不分白天黑夜,与新城建设执法监察工作组迅速对新城建设涉及的17个村、81个村民小组、4382户、16637人的区域内的在建工程、土地进行了冻结;组织17个工作组对冻结区域内农户的宅基地、耕地、林地进行了丈量和现场锁定;对冻结区域内的人口进行核定并锁定;完成了区域内各类管干线的搬迁……短短20多天时间,共清理调查在建项目92个、占地面积50268平方米、建筑面积64912平方米。特别是在地形地貌现状图测绘工作中,老百姓主动为测绘人员送水,吃饭不收费,按常规需5至6个月时间才能完成的测绘工作仅15天就完成了。
石笋村二组村民闫天芳老人一家为了支持新城建设,主动把自家一幢二层楼房租给新城建设指挥部作临时办公用房。“新城建设是好事嘛!今后我们由农民变为城市居民了,理所当然应该全力支持新城建设。”闫天芳大娘高兴地对记者说,喜悦和幸福洋溢在脸上。
积极探索 破解建设中的难题
确保失地农民住有所居、老有所养、业有所就
17个村、81个村民小组、4382户、1.6637人——如何做好安置工作?如何确保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这是当前新城建设中面临的新课题。“新城建设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但在征地拆迁安置过程中也会有阵痛。”兴文镇党委书记熊伟坦言。
不但要打造经济新城,也要打造社会新城,解决新出现的社会问题。可喜的是,巴中经济开发区筹备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兴文镇已经在积极探索。
筹备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兴文镇党委、政府要求镇、村干部积极转变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适应新城发展要求。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对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反复征求老百姓的意见,直面民生诉求。
按照要把东部新城建设成巴城一流的精品社区,让新区老百姓享受城市文明给他们带来的实惠和现代文明的要求,巴中经济开发区筹备领导小组办公室已把辖区老百姓的居住、保障、培训及再就业平台的搭建纳入议事日程和工作目标,确保实现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目前,征地拆迁安置方案已基本形成,首批约20万平方米的集中安置社区已经通过选址,预计9月份开工,首批可安置6000人以上。
兴文镇党委、镇政府也提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五个建立”上,即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机制;建立养老、社保机制;建立教育培训机制;建立再就业创新机制;建立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和利益机制。
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将使新区老百姓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发生质的变化。对此,兴文镇及早谋划,加大培训力度,教育和引导老百姓从观念上、思维方式上、生活上及产业培育上对接大新城,让老百姓从农业岗位转移到非农岗位上来后,不仅能从事制造业、加工业、服务业和工商业,还能够到市场上去实现多途径就业。
蓝图绘就 现代化新城呼之欲出
构建以产业为中心,以城市为载体的城园相融、产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
6月13日,记者翻开刚刚出炉的东部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图,新城美好的发展蓝图和磅礴的发展气势尽收眼底。
“按照市委、市政府规划设计至少五十年不落后的要求,我们立足巴中、着眼全国、放眼世界,高起点规划,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原则,在3至5年内打造一座城园结合、宜居宜业的一流现代化城市。”巴中经济开发区商贸园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兼巴中经济开发区筹备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巨强介绍,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已经通过第一次评审,目前正在抓紧修审之中,预计7月中旬形成新城总规成果,9月初完成新城控制性详规。
按照规划,东部新城将以兴文、清江、奇章为主体,覆盖曾口,构建以产业为中心,以城市为载体的城园相融、产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据了解,东部新城总规划面积为31平方公里,其中产业物流园区规划面积为10平方公里左右,城市及其他公共建设面积为20平方公里左右。按照一次规划、分步推进和一年打基础、两年成规模、三年见成效的要求,在3至5年内建成现代化的一流新城。新城与巴中老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弥补了老城区功能的缺失和容量的不足,又提升了城市的品味和文明水平。建成后将成为巴中市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平台和市、区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家园。
未来的东部新城交通便捷。巴中至达州高速公路横跨新城,重庆至西安高速公路竖向穿越新城,巴中至达州铁路也横穿新城,已纳入国家规划的绵阳至万源高速公路也将路过新城。同时,还规划了三条市内城市大道直通兴文。
东部新城水源如何保障?这是老百姓关注的问题。据介绍,新城水源将以化成水库和天星桥水库为主,目前已通过论证,两座水库完全能满足新城20万人口和产业园区用水,并且,巴中二水厂可向新城供水。
据了解,为加快新城发展,通木垭收费站将搬迁至清江境内,同时目前还向铁道部门提出了兴文火车货运站站点的调整方案。
新城的带动作用开始凸显。6月13日,在采访中,记者正巧碰到市、区招商局负责人陪同来自北京的富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的聚创投资有限公司和河南冶金规划设计院的三位老总在新城考察投资事宜。通过实地考察,三位老总对东部新城投资创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兴文镇镇长张学荣介绍,最近以来,他们接待来兴文考察的企业家一拨又一拨,企业家们对入驻新城的愿望强烈,目前已有台湾、重庆、苏州等近百家企业准备入驻新城工业园。
这是一片朝气蓬勃的土地,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新城。新潮拍岸,风帆满挂。巴中东部新城在路上,巴中东部新城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