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已难安,食亦难安? 人们经常用“寝食难安”来形容一个人的焦急,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我觉得拿它来描述如今普通大众的生存状况更为妥当些:房价飙升,我们的寝已难安;现在食品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安全问题,只怕食亦难安,是为寝食难安也。
现代人的生存压力空前加大,生活危险也时时处处存在:各种骗局和陷阱令人眼花缭乱防不胜防。以前我们总以为,只有吃饭和睡觉最安全了,毕竟被人投毒和祸降床上的几率要小得多。可是这个“以为”如今不大正确了,你睡在按揭来的房间里,负债在你做梦之时也未停涨,可不就是“祸”从天降么?至于吃不安全的话题,最近在两会上讨论得热火朝天。
我印象中,食品安全问题被大家空前关注是在安徽阜阳“毒奶粉”事件之后,“三聚氰胺”是那一年最大牌的明星——只不过是被声讨的众矢之的。它的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大绝对是历来之最,连蒙牛和伊利这样的大企业都未能幸免,三鹿集团更是因此破产。
好像从那以后,人们开始特别关注食品安全,几乎到了敏感的地步。《食品安全法》成了最受关注的明星。你说这事儿也怪,若不在意,就会觉着什么都是美好的;但你如果稍稍较真,你会发现美好只是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形容词。一个个骇人听闻的食品安全事件就是这么被挖掘出来的。于是,我们担心了:现今是否进入寝食难安的时代了?
民以食为天,这是基本的常识。吃都不安全,我们怎么好好学习工作生活?所以,国民需要“维和措施”及“维和部队”,切实地保障食品的安全。首先,监管部门应该从源头上杜绝隐患。必须严把食品质量关,坚决查处妄图蒙混过关的生产厂家,把潜在的危险消除在萌芽状态,是最有效的手段。其次,食品安全不能一再丢失阵地。这需要我们的监管部门拥有真正的“火眼金睛”,能够敏锐的识别食品存在的安全隐患,该出手时就出手,防范于未然。若仅仅是“事后诸葛亮”,给受害者一个说法、一些赔偿就算了,那肯定是不行的。再次,执法部门务必练就“打虎”真功夫,不要纵容、漠视违反《食品安全法》的行为,养虎为患,更不能与违法者暗中勾结,做出不利于消费者食品安全的事来。最后,各部门建立联合执法网,多方协作,及时沟通,信息共享。这不但有利于查处食品安全事件,也有利于各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一举两得。
总之,职能部门该好好整治一下食品市场的安全问题了,别让民众感到寝与食皆难以安全、安定——如此的话,我们的社会恐怕也不能的得到真正的安定、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