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789|评论: 23

[对联灯谜] 兄弟君臣一时际会(求教:武侯祠对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6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侯祠刘备殿有一对联据说是清人张清夜撰,今人方滨生补书:

兄弟君臣一时际会,当年铁马金戈树神旗开西川大业
祖孙父子千古明良,今日丹楹画栋崇庙貌志后汉丕基


“而”字在上、下联重复,不知有何用意,请高人指教。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1-5-27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坐沙发认真听课。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1-5-27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兄弟才是有心人
顶起来!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1-5-27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不懂,只想探究一个问题,下面这段话你能悟出什么呢?
      事实是,康熙二十四年(1685),四川巡抚张德地重建青羊宫,曾力邀张清夜去那里做住持,他坚辞不就。经张德地多次恳请,他才推荐其徒汪一萃上任。汪于康熙二十四年二月十五日太上老君圣诞之辰,到青羊宫创悬钟板,接待四方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1-5-28 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1-5-28 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顶

发表于 2011-5-28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何竹君:看了你提出的问题后,我觉得你提的有质量,于是搜寻了很多网站,无法准确地回答你的提问,这就将你的这个问题转发到我的论坛里,很快就有了回答,个人认为:这些答案很有些道理,就转发过来,请何竹君浏览。

1.网友穷北(湖南省某市市长办公室主任,某市作家协会会员)说:
       萍水老师好,个人以为这里用“而”最主要是出于韵律的考虑。如果没有“而”字,下联则是庙貌志后汉丕基,中间出现了五连仄,这是对联忌讳的,加一“而”字则避免了这个。其次,古时书对联是没有标点的,且多是竖着写,由于古汉语语义的特殊性以及八字联句的断句多样性,很容易错句树神旗开西川大业,读起来拗口,下联如是。再者,联句中诸如“而”字,可上下相对,不算“犯规”、“出糗”、“门外汉”。
      个人理解。

2.网友汀洲白鹭(某市诗词协会会员,专攻古诗词)说:
      南齐梁刘勰的《文心雕龙》有论:……“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据事似闲,在用实切。巧者回运,弥缝文体,将令数句之外,得一字之助矣。
      刘勰论及的一些语气助词,不仅道出了它们在旧体章句中的所在位置、具体应用,而且还说出了运用它们的功效。
      武侯祠联中的“而”字,正是“巧者回运,弥缝文体”的表现,制联者熟谙此道,句意中亦有起承之意,故此念来如得“一字之助”。


发表于 2011-5-28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3.谈正衡(某市晚报副刊主任,省市作协成员,文言文主帅)说:       这里的“而”相当于现代语法中的连词,是顺连,且又有调节语气的语助词之功效。但上下联两个“而”同时出现,却实有点超乎寻常,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下都是将“而”和“以”拉来轮换用,虽然都是仄声字,总比重复用一个字好……可能作者要的正是这种不同寻常的效果吧。

4.秋不老(吴家花园第四代传人,文字功底厚实,现为深圳某区老年人诗文会所负责人)对此联的看法:

    祖孙父子千古明良,今日丹楹画栋,崇庙貌而志后汉丕基。 -----此下联的内容是对诸葛亮祖孙三人的赞誉。

     诸葛亮早年无子,其兄诸葛瑾将儿子诸葛乔过继给他,诸葛亮晚年又得一子诸葛瞻。诸葛亮死时,诸葛瞻才8岁。后来,魏灭蜀时,诸葛瞻驻守涪城与邓艾作战,最终以身殉职。其子诸葛尚,当时年仅10岁,闻父亲阵亡,也冲入敌阵战死。所以后人称赞诸葛亮祖孙三代是“三世忠贞”。 他们都是为了后汉基业而鞠躬尽瘁的,因此下联才给了他们“崇庙貌而志后汉丕基”的盛誉。
     武侯祠解释:认为下联是指“蜀汉王朝祖孙父子英明贤良,足以流劳百世”是不对的。蜀王朝从刘备算到刘禅才父子两朝,后来就被灭掉了,刘禅也当了乐不思蜀的俘虏,刘禅即是“阿斗”,迂腐昏庸,那配得上“英明贤良”呢?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mingshen7077 的帖子

明深先生过誉了,我就是爱钻牛角尖而矣。
1.jpg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1-5-28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何竹 的帖子

子入太庙每事问,求知欲强,赞赏。
其实你我的观点都非常简单、明白,就不说出那么多的道理来吧。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mingshen7077 的帖子

明深先生费心了,我倒是悟出了几点:
一是康熙年间尊仙重道,才重建青羊宫。
二是张清夜能耐高,本事大,巡抚才让他出任青羊宫住持。
三是张清夜任贤不避亲,赶鸭子上架,把他的徒弟推进了宫
四是天神太上老君的生日办得奢靡,却让人间替他出资(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天上的玉帝太抠)。

五是:lol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广成子 的帖子

谢谢先生顶贴,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萍水 发表于 2011-5-28 19: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何竹君:看了你提出的问题后,我觉得你提的有质量,于是搜寻了很多网站,无法准确地回答你的提问,这就将 ...

萍水老师辛苦了。谢谢您,也请您代我谢过其它各位老师。
穷北老师,汀洲白鹭老师,谈正衡老师的观点都说明了一点:那就是,在这一联中“而”字是为了凑足音节,并没有实际的意义。
秋不老老师的看法似乎是说两个“而”表示两个“儿”,我觉得有些牵强。不过对于他解释的下联,倒是很新鲜,这样一来,上联与下联相合正如汉昭烈庙与武侯祠同体了,将整幅对联的含义又提升了一个层次,很有见地。
再次感谢萍水老师。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1-5-28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何竹 的帖子

五是......语法是约定俗成的吧?!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mingshen7077 的帖子

其实我觉得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寻根究底的过程,从中是能学到不少东东的,并且趣味横生更能加深印像。我就喜欢调侃,更爱钻牛角尖,希望明深先生别往心里去。
按照我那“逻辑”,五的话不是语法,而应该是张清夜的徒弟更牛,他师傅让他一人进了宫,而他却让“四方”更多的人进了宫。:P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1-5-29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何竹 的帖子

先生过虑了,我贴那帖只想说明张清夜所处的年代而已。:handshake

发表于 2011-5-29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萍水 的帖子

细读萍水转帖,长见识了!

发表于 2011-5-29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诸葛武侯祠中这副对联是为诸葛亮一家撰写的而刘备在这里充其量不过是一个陪衬罢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和孙子诸葛尚都是为国战死的绝对是忠良。对于下联的解释也就应当是确切的了。至于我转过来网友秋不老所说,仅只是针对刘备而言的,个见。

 楼主| 发表于 2011-5-29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闲鹤 的帖子

谢谢闲鹤老师顶贴,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11-5-29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萍水 的帖子

我觉得如果上联也是为诸葛亮而写的话,有宣宾夺主之嫌。诸葛亮只有兄弟君,并无臣。浅见。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