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黑快速通道1公里处的路边正在燃烧的秸秆 朱建国摄
省道106线眉山东坡区三苏乡路段,秸秆燃烧浓烟呛得过往司机睁不开眼
华西都市报记者梁波摄影报道
●省道106线眉山东坡区三苏乡路段两旁,秸秆“狼烟”四起,过往司机称呛惨了
●村民称,秸秆是废物,运走、堆自己家都不划算、不安全,只有一把火烧掉
●有村民透露,乡政府也发出了“禁烧令”。不过,乡政府工作人员还说:“要烧,请凌晨车少时,再烧!”
省道106线眉山东坡区三苏乡路段两旁,一块接一块油菜地里,秸秆被堆成一座座小山。“点火了……”村民掏出火机点燃秸秆山,一分钟后,浓烟四起,瞬间将公路“吞噬”;好不容易从浓烟里“钻”出来,司机大呼:“把我呛惨了……”
这一幕,发生于昨日下午4点30分。而这一幕,或许还将继续上演,尽管眉山2011年秸秆“禁烧令”早已出台……
1【现象】秸秆浓烟又飘起
昨天下午,驱车沿省道106线,从眉山城区出发,一路往洪雅方向行驶。还未出城,即可看见,两旁建筑物,被青烟缠绕,忽隐忽现。
从车窗望去,远处绿树间,一股股浓烟升起。“那可不是农户家的炊烟,而是秸秆燃烧时,冒起的浓烟。”司机张先生一边说,一边加足马力,往洪雅方向驶去。
车来到三苏乡与万胜乡交叉路口,公路两边,在一块接一块的油菜地里,村民们正在地间收油菜籽。没用的秸秆如小山一般越堆越高。
“站远点,点火了……”正当记者想上前,询问秸秆山将会怎么处理时,一位村民一边招呼家人,一边掏出打火机,将一堆秸秆山点燃。
顺着风势,浓烟飘向省道106线,很快,公路被浓烟吞噬。过往司机,老远看见路两旁浓烟四起,纷纷放缓车速。
2【村民】秸秆无用“只好烧”
“不点起烧了,秸秆没任何用,地要种稻子,堆哪里?”提及燃烧秸秆,一位女士满脸无奈地说道。
坐在地梗上,望着四下冒着浓烟的油菜地,一位村民这样给记者算账:今年,油菜长势很好,一亩地,能产油菜2000斤左右。按照目前2元/斤的市价算,一亩油菜地的收入,就达到4000斤。尽管去年镇上倡导种菜,但他没有这样做,因为种菜效益,远不如油菜。“我承认,油菜籽收成后,秸秆便成了废物。但作为种地人,哪个效益好,当然就选择哪一样了哦!”这位村民说。
这位村民还表示,如果要运走,运往何处?无人引导。即使运,如今运费又贵,为了已变废物的秸秆花钱,不划算!如果运回家,堆在家附近,如果引发火灾,把自家房子烧了,咋办?“我也想过不烧,可是,如何处理?这个难题,反正我做不来。因此,一把火烧了,最洒脱!而且按多年习惯,秸秆灰还能肥田。”这位村民说。
3【禁令】现场未见“禁烟人”
今年5月4日,眉山市东坡区再次召开了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推进会。会后次日,东坡区环保局在眉山本地媒体刊发信息称,全区秸秆禁烧战役即将打响,今年禁烧工作要比去年干得更好。
据这篇信息稿介绍,今年秸秆禁烧工作,一定要杜绝睡大觉、干部调整、乡镇打火部门观战、看天气、看领导在否等“赌”的心态。据记者了解,东坡区今年出台的“禁烧令”,基本沿用了去年那份“史上最严”秸秆禁烧令。
采访中,华西都市报记者还发现,昨天燃烧秸秆最严重区域,距离三苏乡政府仅有500米。而沿省道106线,一路往眉山城区行进,远处的田坎地间,总会看见有浓烟冒起,这些冒烟区域,分别位于白马镇、尚义镇、万胜镇等乡镇。
同样,在现场采访整两个小时内,记者未遇见一个“禁烟人”。
记者手记
秸秆禁烧早成“老大难”
秸秆禁烧,开专题会,开推进会,区域间,还开过商讨会。而在这些会议之后,废物秸秆依旧被点燃,浓烟依旧再升空,再围城。细想后,才发现,秸秆禁烧,其实早成“老大难”。
面对收益,农民选择种油菜,无可厚非!面对废物,农民选择一把火,的确洒脱!政府出台禁烧令,可谓最严!不过,浓烟依旧四下冒起。
“史上最严”禁令,遭遇尴尬,不知是禁令本身出了问题,还是执行力出了问题。在采访中,记者曾听到有人对村民说:“要烧,请凌晨车少时,再烧!”
好一句“凌晨车少再烧”,这正好契合了推进会上:禁烧令背后藏着“赌”心态。村民“赌”,赌的是错时燃烧,无人管;禁烧执行人在赌,不知是不是赌的是,这把火,还没有烧得很凶?
5月5日,眉山市东坡区环保局刊发的文章题目为:《东坡区推进秸秆禁烧:不点一把火,不冒一股烟》。但仅过了10天,省道106线东坡区路段沿线却浓烟又起。这一幕,不知会不会继续上演,但愿不会,因为浓烟,真的遮住了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