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68|评论: 0

心灵的震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30 12:45 | |阅读模式
心灵的震撼

□ 屈理津




又是鲜花撒满园野的五月。但这五月的百花却在潇潇雨水中,低垂悲鸣,她们在为三年前“5.12汶川大地震”中去了天国的同胞哀惋。

虽经三年,但记忆并未远去,那一幅幅画面总使人泪眼模糊。

颠簸的大地,摇晃的建筑物,飞沙走石……

震塌的医院、学校,瓦砾成堆的城镇……

破碎的民房、毁弃的村庄,断裂的道路和桥梁……

惊恐的人群,肢体残缺的儿童、妇女,血肉模糊的尸身……

更有那举着纸牌的寻亲者和撕心裂肺般对亲人的呼喊……

我国是个有5000年文明史的国家。“好生之德”是我们民族永不改变的本性。

你听,聚源中学初一学生小亚死前的话:“我坚持不住了,小雪,答应我,你一定要活下去……” 这中国人自小就懂得关爱别人的生命与关爱自己生命一样重要的例证,难道还不足打动每个人的心灵?

你看,地震发生时,那个正在田里劳作的孙子,不顾一切,飞奔回已被震塌的屋下,徒手掏出80岁高龄的爷爷,让老人得以幸存,而自己已满手是血,皮肉不存。这正是中国孝道文化的自然流露。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你想,这废墟下的妇女,临死前给孩子留下的短信,是否充分地体现了“爱”是人之本能的道理?

“生死至大”。汶川特大地震已停息了,人们都不愿再见那些悲惨的场面,但一年来,那一拨拨勇敢的人群,那一股股向上的精神,那无数次奋不顾身的救援,却让我们的心至今不能平静。

总书记和总理都是 66岁的老人,地震后却数次穿行于废墟上,灾民帐篷前,伤员病床边……

地震后不到十小时,就有近两万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进入灾区,随即又有13万军人和预备役人员赶赴四川,从废墟下抢救幸存者,把孤立无援的村民带进安全地带……

医疗救护队来了,搜救队、防化队来了,与死神争分夺秒……

机械工程队来了,物资运输队来了,无数生命通道被架起……

没有强迫,没有激励,成千上万志愿人员从四面八方奔赴重灾区,抬担架,运物资……自找苦吃。看到这些画面,谁人不受到鼓舞?

一个残疾女孩,四肢萎缩,一只脚反转搭在肩上,但她却用残缺的小手向地震灾区捐出了乞讨的三十多元钱,因为她有健全的心灵。

另一乞丐将自己讨来的硬币和一角、两角纸币换成整钱,三次捐款300多元。捐款时,他口中还念叨着:“灾区人民,灾区人民!”他人穷志不短。

失去五个亲人的安县88岁老太太李永如,被战士背离废墟后,一再要求去当志愿者。她要体现活着的价值。

地震发生后,甘肃定西两个农民,昼夜兼程,行经千里,代表全体村民把4吨鸡蛋捐送给灾区。这是他们爱心所能及的,他们就那样做。

还有某陆航团飞行员邱光华和他的飞行组成员5人,在抢运了200多伤员和90多吨救灾物资后将生命抛撒青山;某部炮兵连士官武文斌,在灾区连续劳累32天后,长眠抗震战场;正在灾区家乡新婚休假的中尉陈大桂,地震后,义无反顾,与妻子杨欢连续救出11人后,英勇捐躯。还有为抢救学生光荣献身的老师,用自己的奶水哺育孤婴的民警……

我们国家需要传统美德和灵魂。地震后,这种美德和灵魂,已升华成了独特的抗震救灾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舍小家,顾大家;兄弟情深,牺牲自己造福别人。这种精神力量在我们亿万人心灵中的震撼,将长久回荡着。

“5。12”的瞬间,近9万个同胞齐去天国而不返,上万人因灾致残,但人们对新生活的追求和渴望并未被眼泪浇灭。地震可使山塌路断,可震垮建筑物,可使花园般的城镇乡村变成瓦砾场,却不能屈服中国人的意志和决心。相反,震魔使中国人的脊梁更挺直,民族的凝聚力更坚强。

至2010年,社会各届向四川地震灾区捐赠款总额已达1000多亿元;在四川,仅中央和省安排的重建资金就达2800多亿元,已到位资金近2500亿元;共救治伤员450万人次,15万人住院治疗;已建成农房近700万套,学校近3000所,医疗卫生机构1000多个;帮助300多万受灾群众就业……。这一组不完全的数字正是爱心的表白。

你见过绵阳景观大道上那两万间灾民板房吗?谁能感觉到那里住着流离失所的灾民?那一应俱全的生活设施,干净平整的道路,屋外花草葳蕤,居民平和乐观的心态,那真是一个和睦相处的大家庭。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个大家庭,家里的人要互相照顾,共同分担责任。而一颗颗爱心,一个个舍己救人的举动正是我们家庭成员的美德和灵魂。国家需要毅力和勇气,这是我们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的脊梁;国家需要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楚。

现在,一片片崛起的新房代替了毫无生气的废墟,一条条高等级公路贯通灾区城乡,漂亮的学校,整洁的医院,生活无忧的老人和孩子……恢复重建速度之快,令人惊奇。无论北川新城的开朗,新都江堰的英姿,映秀新镇的灵动,无不被蓬勃生机和五彩祥云包庇。我的心再次被震撼。




( 作者屈理津,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通讯地址:四川巴中市农业银行,邮编636000)
scbzqu@126.com

(此文章通过QQ邮箱投稿)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