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468|评论: 11

郭历权:为阆中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作出贡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30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郭历权,男,汉族,1943年12月生,四川泸州市江阳区人,毕业于成都工学院电机工程系工业电气化自动化专业。1968年9月参加工作,197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阆中县副县长、县委常委;县委副书记、县长;阆中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2005年2月退休,享受副厅级待遇。  他勤政务实、忠于职守、作风正派、清正廉洁。任职期间狠抓全县的工业发展、水电、交通、能源、通讯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风景名胜的恢复保护;大抓农村改灶节能、发展沼气、保护森林,使阆中被列为四川省轻工基地县和外贸出口基地县,为阆中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撤县建市,以及对阆中“一江四河”水利、电力发展和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88年他被选为四川省第七届人民代表,198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农业部生产节能先进个人”。
  他一生誓言:永远和阆中人民一起快乐生活!2005年退休后,仍关心党和国家大事,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论学习,积极为阆中经济、社会、文化建言献策。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1-5-13 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人是不阆中解放后,第一个正规的科班(63-68年本科)毕业,后来当县长8个年头的那个人??!!!
    此人该赞,好像是阆中历史文化名城真正的创建者!是阆中撤县建市提出的第一人,也是最终办理下该事项的主要责任人!
    他是不还68年毕业后,在阆中修建了后来阆中所有的电站---罗家滩、乱石滩、陈家滩、石滩电站,还有后来的金银台电站!!!!!  据说,本来金银台电站第一次开工,是阆中人民政府自己修,他是指挥长,后来有人说不修,改修飞机场,结果开工后摆起了;后来,蒋辅义当政,没办法转交给省港航公司开发修建,连通以前的前期工作免费赠送该公司、、、、、第一次开工停摆期间,南部县委的伏文龙(超)原阆中干部深知郭历权在水电专业的资历,就拜请指点,后南部政府修建成了现在的红岩子电站,现在是南部人民自己收受无限利益,而阆中现在只可收金银台港航公司的税收、、、!!!
    据说,当初修现在的张飞大道,当时,郭历权当县长,要求至少修三车道,双向六车道。但,有的老干部认为“阆中没那么多车!占地、、、”没办法只能修成现在的双向四车道、、、、、、现在还有人说郭历权当时不准修宽,实在栽脏好人,他应该还没70岁,以后阆中人在街上遇见该多问他,证实一下。还说,当初长虹来阆中开发区考察,是他爱惜开发区土地,说一碗土一碗粮,而抵制长虹入阆,恰恰相反,他是学工科的,一直抓阆中工作经济发展,尽管当时很多县、区还没工业基础,他已经把阆中建成了四川的“轻工业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还保护和重用了张昆仑(当时的棉纺厂厂长,后来的副市长)、胥世勋、鲜明凡等有素养的些领导干部、、、、在他当县长时,修建的现在嘉陵江一桥,是当时省交通厅设计、施工的,他一再报告省厅、省府要求加宽现在的人行道两米或一米,但当时年代,省厅按统一规格设计、施工没能加宽成功,一直是他心中的遗憾、、、
    据说该老人很好,至今爱惜书报和学习,什么时讯他均灵通,因为他无不良嗜好而研习时政和自然科学。据说他不同流合污、不腐败变质,关注民生和阆中发展。据说两年前他就建言当局,在阆中搞“风水古城学说研习基地”,而今,阆中有了“游学基地”;据说他前一两年前,建言“书记、市长要把'阆中建规模城市'提响提亮”!而今,蒲书记要把阆中建50-100平方公里;还有,听说,阆中古城立法,最早是他和时任人大副主任的王明奎去云南丽江参观考察,看见丽江有地方立法,而后先期提议"阆中古城立法保护”--------
       这些,都应正他一生誓言:永远和阆中人民一起快乐生活!






   
   
可惜

发表于 2011-5-13 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夜深人寂,要休息,随便打的字,需要修改和整理

发表于 2011-5-13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langzhongbao.lz998.com/Dzb/newslist.asp?sortid=364

发表于 2011-5-13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共阆中市委机关报
中共阆中市委主管 中共阆中市委宣传部主办http://langzhongbao.lz998.com/Dzb/newslist.asp?sortid=364

发表于 2011-5-13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郭历权:为阆中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作出贡献

 

更新时间:2011-04-29  来源:阆中市报社  作者:

  郭历权,男,汉族,1943年12月生,四川泸州市江阳区人,毕业于成都工学院电机工程系工业电气化自动化专业。1968年9月参加工作,197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阆中县副县长、县委常委;县委副书记、县长;阆中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2005年2月退休,享受副厅级待遇。

  他勤政务实、忠于职守、作风正派、清正廉洁。任职期间狠抓全县的工业发展、水电、交通、能源、通讯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风景名胜的恢复保护;大抓农村改灶节能、发展沼气、保护森林,使阆中被列为四川省轻工基地县和外贸出口基地县,为阆中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撤县建市,以及对阆中“一江四河”水利、电力发展和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88年他被选为四川省第七届人民代表,198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农业部生产节能先进个人”。

  他一生誓言:永远和阆中人民一起快乐生活!2005年退休后,仍关心党和国家大事,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论学习,积极为阆中经济、社会、文化建言献策。

发表于 2011-5-16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郭历权,男,汉族,1943年12月生,四川泸州市江阳区人。毕业于成都工学院电机工

程系工业电气化及自动化专业(1963年--1968年5年制本科),1968年9月参加工作,

197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阆中县水电局技术员、基建股、农电股副股长,县电力

公司副经理。1980年12月至1983年10月任阆中县副县长,常委,1982年9月任县委副书

记;1983年10月至1990年3月任阆中县人民政府县长。1990年3月至1993年12月任阆中

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1992年12月至1997年12月任市委副书记、政协主席、党组书

记;1998年1月至2002年1月任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2001年11月,经省委批准享受副

厅级待遇。2005年2月退休。

     郭历权勤政务实、忠于职守、作风正派、清正廉洁。任职期间狠抓全县的工业发展、水

电、交通、能源、通迅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风景名胜的恢复保护;大抓农村改灶节

柴、发展沼气、保护森林,使阆中评为”四川轻工业基地县“、“外贸出口基地县”。
      
     1986年12月经国务院成功将阆中命名为“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11月首先

提出阆中“撤县建市”的奋斗目标,并带领全县人民努力创造条件申报,于1991年1月国务院

批准阆中“撤县设市”,结束了阆中2300多年的县制历史。
     
     郭历权在任市委副书记、政协主席、党组书记期间,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统战方针政策和

民主宗教政策,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基本政治制度,履行政治协商、民主

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阆中市政协于1996年和2001年连续两届被四

川省政协表彰为“地方政协工作先进集体”。

     郭历权本人于1968年9月至1980年12月从事阆中“一江四河”水利电力发展规划和建

设,涉及阆中现建成的罗家滩、乱石滩、陈家滩、石滩各电站及沙溪、河溪等各变电站建

设。在乱石滩水电站承担设计、施工并担任工程指挥组副组长、常驻工地负责人;在石滩水

库承担设计、施工,任勘测设计队队长和工程处副处长,工程现场指挥长。1981年夏,阆

中遭遇特大洪水袭击,他代表县政府具体指挥抗洪抢险,克服种种困难,成功保护全县人民

生命财产安全。在政府和政协工作期间,于1986年6月至2000年10月,先后兼任“阆中县

罗家滩水电站筹建指挥部”指挥长,“四川省金银台水电站前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和“阆中金

银台水电站工程筹建指挥部”指挥长。于1992年11月省计委、水电厅审查通过了金银台水

电站初设报告,并列入中央西部大开发和渠化嘉陵江的国家总体规划,2000年8月工程建设

正式启动。1987年11月任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第一届理事。1988年1月选为四川省第

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6年10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交通公路建设先进工作者”,

1988年11月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农业部生产节能先进个人”,1989年3月被省委、省政府奖

励晋升一级工资。
     
    郭历权被省委组织部、四川省人事厅、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四川分院

列为《四川省1979--1994人才年鉴》 中重点人才。80年代,组织上曾经建议他调任广安

任书记,被他婉言推谢,四川省水利厅曾经想调任他,也被他推辞、、、90年代,省委组织

部建议他调任南充人大或政协亦被他婉言谢绝,而就地享受副厅级退休、、、他曾说:我是

泸州人,泸州是我老家;在阆中工作生活很多年,在阆中安有一小家;今后,永远和阆中人

民一大家一起快乐生活!  

     退休后,郭老任关心党和国家大事,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论学习,

积极为阆中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建言建策。

     (为阆中市建市20周年简辑郭历权同志)
     
      

发表于 2011-5-16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70至80年代,郭历权同志就曾经建言:利用白溪濠流域水资源,在枣碧乡等位置,修筑堤坝,

汇集水源,一方面,解决思依片区人畜和灌溉用水,二、保护生态环境,调节该流域气候环

境;三、开机建设一定量水电设备,生产发电。

但因为资金等多方面原因,一直未能施建,但愿现今加逢全国水利建设东风,可以更好开发

保护和利用该流域的水资源。

发表于 2011-5-17 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与“撤县建市”的回顾
----------------郭历权

全文转自 南充文史资料 第十七辑 《见证三十年-----南充改革开放纪实》第208页至第212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充市委员会编,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 2008年12月第1版)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古城阆中也进入到

了发展新阶段。
   
    1981年8月,根据国务院(1980)229号文件精神,阆中县人民政府第一次编制报送了

《阆中县城总体规划》,1983年5月,南充地区行政公署以(1983)132号文件转报到四川

省人民政府及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1984年1月,阆中县政府和县城建局派城建局综合股股

长邓仕元等同志专程前往省城建厅规划处汇报,规划处领导及工程师们对阆中的历史沿革及自

然环境很感兴趣。1984年3月,省城建厅规划处处长杨明宁(女)带着有关工程师前来阆中考

察指导县城总体规划,发现阆中城颇具特色,山、水、城融为一体,名胜古迹甚多,古城区保

护完整,在全省乃至全国少见,她向陪同考察参观的我和周有德(时任阆中县城建局局长)、

邓仕元说:“建议你们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定要珍惜历史,保护好古城风貌.。”县委、

县政府为了广泛宣传,发动全县人民大家都来保护古城,爱护文物古迹,决定由阆中县城乡建

设环境保护局、阆中县政协文史研究委员会负责牵头,组织县政协、县人大和有关老同志,如

县政协副主席侯泽周、李文密、张际中、副秘书长戴则民,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林由、安天

泽,阆中中学老教师王义超、毛明文、县委办公室主任李炽昌,县政府办主任马正经等同志,

于1984年5月编辑了《古城阆中历史概述》一书,对宣传阆中历史和古城发挥了重大作用。

1985年2月2日,四川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以(1985)规0144号文件批准了《阆中县城总

体规划》。还在批复中着重指出:“阆中县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西汉时期曾是全国天文

研究中心之一,三国名将张飞镇守的军事重镇,城内遗存名胜古迹甚多,部分古城古巷保持完

好,应划定范围加以保护。在保护区范围内必须新建的房屋,要注意与原有建筑风格相协

调。”“希望阆中县政府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做好详细规划,加强城镇建设管理,努力把阆中

县城建设成为不失古城风采的社会主义新城镇。”
   
   县城总体规划批准后,县委、县政府又决定向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努力,由城建局

局长周有德负责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组织有城建、文化、文物、政协文史委等方面的同志编

写申报资料,草拟县政府申报文件,尽快上报了省城建厅,省城建厅审查同意后并转报了国家

城建部。在国家城建部、文化部、文物局组织全国有关专家讨论评审之前,县城建局领导多次

前往北京向有关部门汇报。1985年8月,我带邓仕元、牛德强一行又专程前往北京,在宋廷

明、王青、王华(均为在京工作的阆中籍人)同志的关心、支持、配合下,向城建部、文物局

的专家和处长罗哲文、王景慧、郭旃汇报,并报送了补充资料。我作为县长代表县人民政府向

文物局郭旃副处长递送了请柬,邀请他到阆中观光考察,他在县政府领导及城建局、文化、文

物等有关方面负责同志的陪同下,爬山涉水,不辞辛劳,对阆中古城、文物古迹、风景名胜、

生态环境、民族风情等作了深入的了解,搜集和拍摄了大量的资料和照片带回了北京,为历史

文化名城的讨论评审作了充分准备。
   
    1986年12月8日,国务院104号文件批准公布了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8个城市,阆

中名列其中。当时四川除成都已列入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外,列入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的只有

重庆、阆中、宜宾、自贡四个城市。阆中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后,在全省及

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更加激励阆中人民热爱自己的家乡,增强自尊、自信、自强的进取

精神和焕发出保护好名城、建设好名城的更强的创造力。

1987年2月21日至23日,四川省第一次城市建设工作会议在阆中召开,44个地方州县,省级

有关部门,8个新闻单位出席会议,省建委主任杜恒产传达了全国城市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与会

代表交流了经验,并参观了阆中古城的保护和建设,顾金池常务副省长到会作了重要报告和会

议总结。我在大会上代表县人民政府作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地方经济蓬勃发展》

的发言。1987年11月,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城市规划局和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联合在

阆中召开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62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专家、

学者以及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的教授现场参观考察了阆中的古城保护和建设,并给予了高度的

评价,使阆中的知名度和影响进一步提高和扩大。

    1987年11月4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山东曲阜召开,我和周有德

同志出席会议,并被选为研究会理事。大会休息时,我同周有德同志边议论边商量。我认为,

城市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曲阜是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阆中是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

名城,曲阜的人口、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和阆中很相似,但曲阜是周代鲁国都城,孔子在

这里创立了儒家学派,现存的孔子故宅、孔府、孔庙、孔林世界闻名,曲阜还有两所大专院

校,我们阆中不能与之相比。但阆中也有超过曲阜的地方,如阆中山、水、城融为一体,生态

环境美,阆中的工业,外贸出口企业和名牌产品,传统产业的继承和发展都比曲阜强,是四川

省轻工和外贸出口基地县。综合起来考虑,我们阆中也有条件撤县建市,回去后要努力抓好这

件大事,周有德同志也表示赞同。回到阆中后,我们重点抓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动员全县人

民努力抓好经济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二是对外宣传力度,树立阆

中的良好形象;三是积极向上申报撤县建市。
  
   在加大宣传力度的方面,县城建局组织阆中有关人士写了不少文章,在国内外报刊上宣传阆

中的悠久历史、文化、古迹、名胜,周有德同志在1987年第3期《城乡建设》杂志上发表文

章------《古城阆中的保护与开发》。1988年10月四川画报社《交流》经济画报编辑部发行

了精致的《阆中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大型画册,以阆中概述,巴蜀胜迹张飞庙,伊斯兰教

圣地巴巴寺,独特完好的古民居,璀璨的历史、斑斓的文化,嘉陵第一江山,享誉中外的东方

丝绸城,城乡遍广厦、山水亦多情,诗情画意染江天等九个方面向国内外展示。
  
    12月,《阆中古建筑》、《阆中民居》编辑部与阆中县建委合作,将阆中现存有价值的古

建筑,古民居收集整理,编印成精美别致的画册-----《阆中古建筑》。四川省建委主任杜恒产

12月27日在该画册首页上亲笔题词:“古城阆中的寺庙、官署、宅第、街道等古建筑,是巴蜀

历史文化证据之一,应当好好保护。”与此同时,我也于4月署名写了《保护和建设好历史文化

名城---阆中》的文章,并在《中国城乡建设报》上发表。

    1989年4月20日,国家文物局文物处副研究员、副处长郭旃以《阆中的名城保护模式》在

北京国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会上发表演讲。同年,天津大学建筑系在天津大学学报(增

刊)上发表了《古城阆中的风水格局》的长篇论文,浅释风水理论与古城环境意象。古城阆中

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进一步扩大。

    在积极向上申报撤县建市方面,1988年由县城建局代县政府起草文件,县长(我)审签,


直接报送四川省人民政府(抄报省建委),数月后,省政府办公厅反馈信息,认为县级政府不能

直接行文报省政府,必须通过地区行署转报省政府,行政建制调整变动是由民政部门负责办

理。于是,1989年2月县人民政府重新补充完善了上报资料,于2月20日以阆中县人民政府关

于撤销阆中县设立阆中市(县级)的请示(阆府函[1989]13号)正式上报南充地区行政公

署,抄送南充地区民政局。1989年3月,由南充地区民政局局长涂家绪代行署起草了南充地区

行政公署转报阆中县人民政府关于撤销阆中县设立阆中市的请示,于3月14日报四川省人民政

府(抄送省民政厅)。四川省人民政府于1990年10月22日上报国务院审批。国务院于1991

年1月12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民行批[1991]2号)关于四川省设立阆中市的批复,正

式批准阆中撤县设市。经过数月的筹备,于1991年5月1日在阆中县城广场举行了阆中建市庆

祝大会。从此,阆中2300多年的县制历史结束,市建制历史开始,揭开了阆中历史发展的新篇

章。

发表于 2011-5-23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scncrb.com/html/channel_4/2011/0522/68537.h

当前位置:首页>南充日报·四版>>新闻内容
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撤县建市的台前幕后
2011-05-22 23:26:19 阅读次数: 19 字数: 1223 来源:

今年是阆中市被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第26个年头,也是阆中市撤县建市20周年,这些载入阆中古城发展史册的历史瞬间,值得珍藏和回忆。近日,笔者采访了原阆中县县长郭历权,他回忆了当年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撤县建市的“台前幕后”。
    郭历权回忆说,1984年3月,原省城建厅规划处处长杨明宁女士到阆中指导县城总体规划,发现阆中城名胜古迹甚多,古城区保护完整,在全省乃至全国少见,她向时任阆中县长的郭历权和周有德(时任阆中县城建局局长)说:“建议你们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85年2月2日,原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批准了《阆中县城总体规划》,还在批复中着重指出:“阆中县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西汉时期曾是全国天文研究中心之一,三国名将张飞镇守的军事重镇,城内遗存名胜古迹甚多,部分古城古巷保持完好,应划定范围加以保护。在保护区范围内必须新建的房屋,要注意与原有建筑风格相协调。”
    于是,阆中县委、县政府决定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5年8月,郭历权一行前往北京,代表县政府邀请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到阆中观光考察。
    1986年12月8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共有38个城市,阆中名列其中。当时,四川除成都已列入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外,列入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的只有重庆、阆中、宜宾、自贡。
    1987年11月4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山东曲阜召开,郭历权出席会议,并被选为研究会理事。大会期间, 郭历权与同去的同事边议论边商量。郭历权认为,阆中有条件撤县建市,回去后要努力抓好这件大事。
    1988年10月,四川画报社《交流》经济画报编辑部发行了《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大型画册,介绍了阆中的历史古迹。
    1989年4月20日,国家文物局文物处副研究员、副处长郭旃以《阆中的名城保护模式》为题,在北京国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会上发表演讲。同年,天津大学建筑系在天津大学学报(增刊)上发表了题为《古城阆中的风水格局》的长篇论文。古城阆中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进一步扩大。
    阆中县委、县政府积极向上申报撤县建市。1988年,由县城建局代县政府起草文件,县长郭历权审签,直接报送省政府。数月后,省政府办公厅反馈信息,认为县级政府不能直接行文报省政府,必须通过地区行署转报省政府,行政建制调整变动是由民政部门负责办理。于是,1989年2月,阆中县政府重新补充完善了上报资料,于2月20日以阆中县政府关于撤销阆中县设立阆中市(县级)的请示(阆府函[1989]13号),正式上报南充地区行政公署。
    1989年3月,由南充地区民政局局长涂家绪代行署起草了南充地区行政公署转报阆中县政府关于撤销阆中县设立阆中市的请示,于3月14日报省政府。省政府于1990年10月22日上报国务院审批。国务院于1991年1月12日正式批准阆中撤县设市。阆中县委、县政府经过数月的筹备,于1991年5月1日在阆中县城广场举行了阆中建市庆祝大会。
郭历权/口述 潘明清/图 张晓东/整理

发表于 2011-5-26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5-30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2_29:}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