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与“撤县建市”的回顾
----------------郭历权
全文转自 南充文史资料 第十七辑 《见证三十年-----南充改革开放纪实》第208页至第212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充市委员会编,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 2008年12月第1版)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古城阆中也进入到
了发展新阶段。
1981年8月,根据国务院(1980)229号文件精神,阆中县人民政府第一次编制报送了
《阆中县城总体规划》,1983年5月,南充地区行政公署以(1983)132号文件转报到四川
省人民政府及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1984年1月,阆中县政府和县城建局派城建局综合股股
长邓仕元等同志专程前往省城建厅规划处汇报,规划处领导及工程师们对阆中的历史沿革及自
然环境很感兴趣。1984年3月,省城建厅规划处处长杨明宁(女)带着有关工程师前来阆中考
察指导县城总体规划,发现阆中城颇具特色,山、水、城融为一体,名胜古迹甚多,古城区保
护完整,在全省乃至全国少见,她向陪同考察参观的我和周有德(时任阆中县城建局局长)、
邓仕元说:“建议你们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定要珍惜历史,保护好古城风貌.。”县委、
县政府为了广泛宣传,发动全县人民大家都来保护古城,爱护文物古迹,决定由阆中县城乡建
设环境保护局、阆中县政协文史研究委员会负责牵头,组织县政协、县人大和有关老同志,如
县政协副主席侯泽周、李文密、张际中、副秘书长戴则民,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林由、安天
泽,阆中中学老教师王义超、毛明文、县委办公室主任李炽昌,县政府办主任马正经等同志,
于1984年5月编辑了《古城阆中历史概述》一书,对宣传阆中历史和古城发挥了重大作用。
1985年2月2日,四川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以(1985)规0144号文件批准了《阆中县城总
体规划》。还在批复中着重指出:“阆中县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西汉时期曾是全国天文
研究中心之一,三国名将张飞镇守的军事重镇,城内遗存名胜古迹甚多,部分古城古巷保持完
好,应划定范围加以保护。在保护区范围内必须新建的房屋,要注意与原有建筑风格相协
调。”“希望阆中县政府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做好详细规划,加强城镇建设管理,努力把阆中
县城建设成为不失古城风采的社会主义新城镇。”
县城总体规划批准后,县委、县政府又决定向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努力,由城建局
局长周有德负责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组织有城建、文化、文物、政协文史委等方面的同志编
写申报资料,草拟县政府申报文件,尽快上报了省城建厅,省城建厅审查同意后并转报了国家
城建部。在国家城建部、文化部、文物局组织全国有关专家讨论评审之前,县城建局领导多次
前往北京向有关部门汇报。1985年8月,我带邓仕元、牛德强一行又专程前往北京,在宋廷
明、王青、王华(均为在京工作的阆中籍人)同志的关心、支持、配合下,向城建部、文物局
的专家和处长罗哲文、王景慧、郭旃汇报,并报送了补充资料。我作为县长代表县人民政府向
文物局郭旃副处长递送了请柬,邀请他到阆中观光考察,他在县政府领导及城建局、文化、文
物等有关方面负责同志的陪同下,爬山涉水,不辞辛劳,对阆中古城、文物古迹、风景名胜、
生态环境、民族风情等作了深入的了解,搜集和拍摄了大量的资料和照片带回了北京,为历史
文化名城的讨论评审作了充分准备。
1986年12月8日,国务院104号文件批准公布了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8个城市,阆
中名列其中。当时四川除成都已列入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外,列入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的只有
重庆、阆中、宜宾、自贡四个城市。阆中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后,在全省及
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更加激励阆中人民热爱自己的家乡,增强自尊、自信、自强的进取
精神和焕发出保护好名城、建设好名城的更强的创造力。
1987年2月21日至23日,四川省第一次城市建设工作会议在阆中召开,44个地方州县,省级
有关部门,8个新闻单位出席会议,省建委主任杜恒产传达了全国城市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与会
代表交流了经验,并参观了阆中古城的保护和建设,顾金池常务副省长到会作了重要报告和会
议总结。我在大会上代表县人民政府作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地方经济蓬勃发展》
的发言。1987年11月,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城市规划局和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联合在
阆中召开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62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专家、
学者以及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的教授现场参观考察了阆中的古城保护和建设,并给予了高度的
评价,使阆中的知名度和影响进一步提高和扩大。
1987年11月4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山东曲阜召开,我和周有德
同志出席会议,并被选为研究会理事。大会休息时,我同周有德同志边议论边商量。我认为,
城市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曲阜是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阆中是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
名城,曲阜的人口、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和阆中很相似,但曲阜是周代鲁国都城,孔子在
这里创立了儒家学派,现存的孔子故宅、孔府、孔庙、孔林世界闻名,曲阜还有两所大专院
校,我们阆中不能与之相比。但阆中也有超过曲阜的地方,如阆中山、水、城融为一体,生态
环境美,阆中的工业,外贸出口企业和名牌产品,传统产业的继承和发展都比曲阜强,是四川
省轻工和外贸出口基地县。综合起来考虑,我们阆中也有条件撤县建市,回去后要努力抓好这
件大事,周有德同志也表示赞同。回到阆中后,我们重点抓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动员全县人
民努力抓好经济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二是对外宣传力度,树立阆
中的良好形象;三是积极向上申报撤县建市。
在加大宣传力度的方面,县城建局组织阆中有关人士写了不少文章,在国内外报刊上宣传阆
中的悠久历史、文化、古迹、名胜,周有德同志在1987年第3期《城乡建设》杂志上发表文
章------《古城阆中的保护与开发》。1988年10月四川画报社《交流》经济画报编辑部发行
了精致的《阆中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大型画册,以阆中概述,巴蜀胜迹张飞庙,伊斯兰教
圣地巴巴寺,独特完好的古民居,璀璨的历史、斑斓的文化,嘉陵第一江山,享誉中外的东方
丝绸城,城乡遍广厦、山水亦多情,诗情画意染江天等九个方面向国内外展示。
12月,《阆中古建筑》、《阆中民居》编辑部与阆中县建委合作,将阆中现存有价值的古
建筑,古民居收集整理,编印成精美别致的画册-----《阆中古建筑》。四川省建委主任杜恒产
12月27日在该画册首页上亲笔题词:“古城阆中的寺庙、官署、宅第、街道等古建筑,是巴蜀
历史文化证据之一,应当好好保护。”与此同时,我也于4月署名写了《保护和建设好历史文化
名城---阆中》的文章,并在《中国城乡建设报》上发表。
1989年4月20日,国家文物局文物处副研究员、副处长郭旃以《阆中的名城保护模式》在
北京国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会上发表演讲。同年,天津大学建筑系在天津大学学报(增
刊)上发表了《古城阆中的风水格局》的长篇论文,浅释风水理论与古城环境意象。古城阆中
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进一步扩大。
在积极向上申报撤县建市方面,1988年由县城建局代县政府起草文件,县长(我)审签,
直接报送四川省人民政府(抄报省建委),数月后,省政府办公厅反馈信息,认为县级政府不能
直接行文报省政府,必须通过地区行署转报省政府,行政建制调整变动是由民政部门负责办
理。于是,1989年2月县人民政府重新补充完善了上报资料,于2月20日以阆中县人民政府关
于撤销阆中县设立阆中市(县级)的请示(阆府函[1989]13号)正式上报南充地区行政公
署,抄送南充地区民政局。1989年3月,由南充地区民政局局长涂家绪代行署起草了南充地区
行政公署转报阆中县人民政府关于撤销阆中县设立阆中市的请示,于3月14日报四川省人民政
府(抄送省民政厅)。四川省人民政府于1990年10月22日上报国务院审批。国务院于1991
年1月12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民行批[1991]2号)关于四川省设立阆中市的批复,正
式批准阆中撤县设市。经过数月的筹备,于1991年5月1日在阆中县城广场举行了阆中建市庆
祝大会。从此,阆中2300多年的县制历史结束,市建制历史开始,揭开了阆中历史发展的新篇
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