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次盐亭县聊题四韵奉简严遂州蓬州两使君咨议诸昆季
杜甫
马首见盐亭,高山拥县青。 云溪花淡淡,春郭水泠泠。
全蜀多名士,严家聚德星。 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
杜的这首诗,被众多盐亭人引以为自豪,或因真的认同杜诗圣的水平,或因籍杜诗人的名气来提高盐亭的知名度,出发点肯定都是好的。
不是我喜欢标新立异,而是我历来喜欢对一些定论的东西持怀疑态度,故有如下臆想。
首先从诗的冗长的题目来看,作者的写作背景可知一二:
“行次盐亭”说明路过盐亭而已,不是慕名而来,盐亭非此行的目的地,仅是中途息足之地,甚至是本不愿意停留之地也未可知;
“聊题四韵”说明系应景之作而不是有感而发,有点勉强作诗的嫌疑;
“奉****”一串的官职称谓,可以透露出人在矮檐仰人鼻息的无奈,但嘴上又不好得说出来,把一串的正式官职称谓插入诗的题目甚至有点讽刺的意味,不象一般诗歌那样的有诗意;
再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中表达的也只是所见的盐亭普通风景(高山拥县、云溪花淡、春郭水泠这类的风景在川西北的小县城比比皆是并无特别);
“全蜀多名士,严家聚德星”系明显的奉承之语,臆测他是在严家隆重接待了他之后写的这首诗,于是有这样对严家的溢美之辞,典型的“吃人嘴软”于是就说好话;
“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这一句也只是勉强的表态,未见内心触动的真情流露,就好象是官员表态“你们说的都不错,我听了后很受感动很受启发”,究竟哪里不错?哪里感动?语焉不详,其实杜诗人就是在敷衍了事。
总的来说,杜的这首真的不怎么样,至少跟他的其他名篇相比逊色很多。怎么看都象是应景之作,就好比官员来盐请其提字一样,不能因为杜的名气大就把这首诗说得那么好。
个人见解,自说自话,无意跟人争执。我不会轻易接受别人的观点,也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观点,更不会强求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得罪了杜诗人或杜诗人的粉丝的话,请原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