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131|评论: 13

[转帖]重庆1.5亿搞“刷城”运动 市长否认是面子工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19 17:47 | |阅读模式

临街的老楼房被粉刷一新,而后面的楼房却保持原貌,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场令人关注的“刷城”运动正在重庆进行着--城区主干道两边的老楼房、破旧民居和临街店铺都被粉刷一新,一栋栋被各种涂料覆盖,表面崭新的“老房子”似乎一夜之间换了容颜,在高楼林立的山城显得十分醒目。这是为迎接10月上旬在重庆举行的“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而进行的一项重大工程。这项耗资1.5亿元的城市“整容”行动,虽然不要老百姓出一分钱,但还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和关注。

“为了市长峰会,重庆将市区沿街的老房子外墙重新粉刷,外观漂亮了,内部居住环境却没有变化。有市民认为这是典型的‘面子工程’,市长对此有何评价?”这是一位网民在重庆市长王鸿举做客新华网时,提出的一个尖锐问题。在这一问题的背后,是不少重庆市民对这一工程的普遍疑问。

解放碑繁华地段中华路口的一家服装店的女老板对记者说,国际会议能在重庆召开,作为重庆人当然十分欢迎。但是,整修老房子应该是政府平时就做的工作,为什么非要等到开会前才“临时抱佛脚”,这很明显是做给外人看,而且,只粉刷临街的老房子,街道背后更破烂的房子就不管,这不是“面子工程”是什么?

由于粉刷外墙,人行道上搭建起密密麻麻的脚手架,施工人员在上面忙碌着,并不时提醒行人小心坠物。这让临街店铺的生意大受影响,服装店女老板告诉记者,自从“刷城运动”开始后,店里的生意一落千丈,以前一个月的营业额最差的时候都有两三万,而今年8-9月的营业额才一万多一点儿,店里一个季度的月租都要2.5万元,去掉人工、税收等成本,她这个月是“亏惨了”,但上缴税务的钱一分也不少。

重庆虽然是西部唯一的直辖市,但大城市、大农村二元结构的十分突出,3100万人口有2/3在农村,农村目前还有65万贫困人口,城市下岗失业人员也有21万人。2004年重庆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2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535元。因此,政府投入1.5亿元为老房子“整容”也引起了一些市民的异议。在重庆江北区一栋刚刚粉刷一新的老楼房中,退休多年的龚老师直言不讳地说,这种工程就是“政府受益,百姓埋单”,看起来老百姓不出一分钱,但政府的投入还不是纳税人的钱,这些钱用来改善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不是更好?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5-9-20 11:44 |

并不是啥子好事,就像前段时间成都改造几条主干道两边部分乡村住宅一样,只是“面子工程”。

发表于 2005-9-20 10:51 |
[em02][em02][em02]

发表于 2005-9-19 21:41 |

一笑而过!

发表于 2005-9-20 22:04 |

粉刷城市,不必大惊小怪

重庆主城粉刷老房子外墙正接近尾声时,突然引起更广泛关注(见猪喽)。有外地媒体甚至名曰“刷城运动”,把城市建筑色彩的改观与“面子”联系起来,报道了几个市民质疑和我市社科院一领导的另类声音。对“面子”,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对这种声音,我们同样熟悉,无论政府干好事还是什么事,总有人踊跃质疑和“另类”。
虽然大家都知道,刷了总比不刷好,早刷总比晚刷好,且市长早强调“不是面子工程”,但外地媒体为何还如此热衷?
为何还有一些人跟着起哄?是想有意为难,还是想“洗刷”重庆?
其实,大规模粉刷城市建筑外墙并不是什么怪事,更不必大惊小怪。在申奥前,北京就大规模粉刷了不少建筑,该市也早出台规定,不定期对建筑物进行“洗脸”,其中包括彻底粉刷。而这种城市“洗脸”,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城市比北京更早。每一座城市面孔都有属于她的颜色,这就是当今广受重视的“城市色彩规划”。
色彩专家指出:城市色彩规划和设计是发达国家进行城市建设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政府邀请色彩专家对城市色彩进行设计,制定色彩规划指南,从城市的整体色彩到一盏路灯、一块广告牌的颜色都进行规划引导,从而使城市和谐美观。在日本,每一座城市,政府都免费向建筑商提供《城市色彩规划指南》,政府甚至也免费粉刷墙壁。而巴黎比东京更早开始城市色彩规划,80年代就将色彩规划作为政府条例颁布。

在中国,城市色彩规划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结果“粉刷”被一些人误解,甚至嘲笑为“面子”,很正常的城市建设让他们大惊小怪。看来,政府除了大规模粉刷,还应向市民宣传城市建设的基本知识。

发表于 2005-9-21 09:00 |
以下是引用黄桷兰在2005-9-20 22:04:00的发言:

粉刷城市,不必大惊小怪

重庆主城粉刷老房子外墙正接近尾声时,突然引起更广泛关注(见猪喽)。有外地媒体甚至名曰“刷城运动”,把城市建筑色彩的改观与“面子”联系起来,报道了几个市民质疑和我市社科院一领导的另类声音。对“面子”,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对这种声音,我们同样熟悉,无论政府干好事还是什么事,总有人踊跃质疑和“另类”。
虽然大家都知道,刷了总比不刷好,早刷总比晚刷好,且市长早强调“不是面子工程”,但外地媒体为何还如此热衷?
为何还有一些人跟着起哄?是想有意为难,还是想“洗刷”重庆?
其实,大规模粉刷城市建筑外墙并不是什么怪事,更不必大惊小怪。在申奥前,北京就大规模粉刷了不少建筑,该市也早出台规定,不定期对建筑物进行“洗脸”,其中包括彻底粉刷。而这种城市“洗脸”,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城市比北京更早。每一座城市面孔都有属于她的颜色,这就是当今广受重视的“城市色彩规划”。
色彩专家指出:城市色彩规划和设计是发达国家进行城市建设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政府邀请色彩专家对城市色彩进行设计,制定色彩规划指南,从城市的整体色彩到一盏路灯、一块广告牌的颜色都进行规划引导,从而使城市和谐美观。在日本,每一座城市,政府都免费向建筑商提供《城市色彩规划指南》,政府甚至也免费粉刷墙壁。而巴黎比东京更早开始城市色彩规划,80年代就将色彩规划作为政府条例颁布。

在中国,城市色彩规划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结果“粉刷”被一些人误解,甚至嘲笑为“面子”,很正常的城市建设让他们大惊小怪。看来,政府除了大规模粉刷,还应向市民宣传城市建设的基本知识。

希望是这个样子,不过只刷一部分有点说不过去吧?

还有北京上海刷外墙是物业的事情,这个是每年居民交的的物业费用里面的正常支出,政府不用出一毛钱。

所以,还是觉得有点底气不足……

发表于 2005-9-20 18:39 |
以下是引用FAY675在2005-9-19 17:47:00的发言:

退休多年的龚老师直言不讳地说,这种工程就是“政府受益,百姓埋单”,看起来老百姓不出一分钱,但政府的投入还不是纳税人的钱,这些钱用来改善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不是更好?

感觉怪怪的。在猪喽看来,好想重庆做点什么事,都首先得过是否改善低收入者这一关才可以一样。
时光回到60年代,那时的全中国绝大多数还没有现在的低收入者富有呢。但是,陈毅元帅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就是再穷,再没吃没穿,也一定要将两弹一星(氢弹、原子弹和卫星)搞上去!自从有了两弹一星从此中国人在世界上说话的份量就巨增了!
可悲的猪喽啊,你们永远也不会长大,死也不会明白这样的道理的!
依你的眼光,这些经费就分给你吃光用光才逸?

发表于 2005-9-20 19:56 |
反正刷墙的都是农民工——应该还是重庆本地的

发表于 2005-9-20 20:01 |
以下是引用黄桷兰在2005-9-20 18:39:00的发言:

退休多年的龚老师直言不讳地说,这种工程就是“政府受益,百姓埋单”,看起来老百姓不出一分钱,但政府的投入还不是纳税人的钱,这些钱用来改善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不是更好?

感觉怪怪的。在猪喽看来,好想重庆做点什么事,都首先得过是否改善低收入者这一关才可以一样。
时光回到60年代,那时的全中国绝大多数还没有现在的低收入者富有呢。但是,陈毅元帅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就是再穷,再没吃没穿,也一定要将两弹一星(氢弹、原子弹和卫星)搞上去!自从有了两弹一星从此中国人在世界上说话的份量就巨增了!
可悲的猪喽啊,你们永远也不会长大,死也不会明白这样的道理的!
依你的眼光,这些经费就分给你吃光用光才逸?

类比失当哈,黄桷兰,没有“两弹一星”我们就的腰板就不可能挺直。这是民族的脊梁。刷楼不能和这个比。如果你说重庆市不刷楼,国家的腰都直不起,全国人民都会无条件地支持,如果有这么事关民族尊严的话,甚至于这一点五亿,全国老百姓私人都给你募捐上了,你信不信。

发表于 2005-9-21 11:30 |
以下是引用大米深蓝在2005-9-21 9:00:00的发言:

希望是这个样子,不过只刷一部分有点说不过去吧?

还有北京上海刷外墙是物业的事情,这个是每年居民交的的物业费用里面的正常支出,政府不用出一毛钱。

所以,还是觉得有点底气不足……


顶,确实并不是涮重庆,成都也很多这种情况。两弹一星的国家大事和这种切实关系到人民生活的事是有很大区别的。只有总体生活水平上去,这种公益性事情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发表于 2005-9-21 14:18 |

刷来刷去,

总要说花了好多钱三!

阳光 阳光!

发表于 2005-9-22 18:40 |
虽然大家都知道,刷了总比不刷好,早刷总比晚刷好,且市长早强调“不是面子工程”,但外地媒体为何还如此热衷?为何还有一些人跟着起哄?是想有意为难,还是想“洗刷”重庆?

发表于 2005-9-22 18:40 |
[fly]对“面子”,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对这种声音,我们同样熟悉,无论政府干好事还是什么事,总有人踊跃质疑和“另类”。 [/fly]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22 19:10:38编辑过]

发表于 2005-9-22 20:27 |

不是针对重庆,成都的面子工程,一样的批判的多.只是群众的声音而已,请楼上不要又拉到成渝之争的问题上来.

不过楼主这个贴应该放在"群众呼声"或者"麻辣杂谈"里面更好。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