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街的老楼房被粉刷一新,而后面的楼房却保持原貌,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场令人关注的“刷城”运动正在重庆进行着--城区主干道两边的老楼房、破旧民居和临街店铺都被粉刷一新,一栋栋被各种涂料覆盖,表面崭新的“老房子”似乎一夜之间换了容颜,在高楼林立的山城显得十分醒目。这是为迎接10月上旬在重庆举行的“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而进行的一项重大工程。这项耗资1.5亿元的城市“整容”行动,虽然不要老百姓出一分钱,但还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和关注。
“为了市长峰会,重庆将市区沿街的老房子外墙重新粉刷,外观漂亮了,内部居住环境却没有变化。有市民认为这是典型的‘面子工程’,市长对此有何评价?”这是一位网民在重庆市长王鸿举做客新华网时,提出的一个尖锐问题。在这一问题的背后,是不少重庆市民对这一工程的普遍疑问。
解放碑繁华地段中华路口的一家服装店的女老板对记者说,国际会议能在重庆召开,作为重庆人当然十分欢迎。但是,整修老房子应该是政府平时就做的工作,为什么非要等到开会前才“临时抱佛脚”,这很明显是做给外人看,而且,只粉刷临街的老房子,街道背后更破烂的房子就不管,这不是“面子工程”是什么?
由于粉刷外墙,人行道上搭建起密密麻麻的脚手架,施工人员在上面忙碌着,并不时提醒行人小心坠物。这让临街店铺的生意大受影响,服装店女老板告诉记者,自从“刷城运动”开始后,店里的生意一落千丈,以前一个月的营业额最差的时候都有两三万,而今年8-9月的营业额才一万多一点儿,店里一个季度的月租都要2.5万元,去掉人工、税收等成本,她这个月是“亏惨了”,但上缴税务的钱一分也不少。
重庆虽然是西部唯一的直辖市,但大城市、大农村二元结构的十分突出,3100万人口有2/3在农村,农村目前还有65万贫困人口,城市下岗失业人员也有21万人。2004年重庆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2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535元。因此,政府投入1.5亿元为老房子“整容”也引起了一些市民的异议。在重庆江北区一栋刚刚粉刷一新的老楼房中,退休多年的龚老师直言不讳地说,这种工程就是“政府受益,百姓埋单”,看起来老百姓不出一分钱,但政府的投入还不是纳税人的钱,这些钱用来改善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不是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