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白情(公元1895-1959),字鸿章,安岳县来凤乡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善词、赋、诗歌。他在陈独秀《新青年》的影响下,于1918年秋,与傅斯年、罗家伦、毛子水等人以“反对旧文化,提倡新文化”为口号,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月刊。1919年,“五四”反帝国运动开始,康白情及“新潮社”成员参加了这一运动。并于同年7月1日在北京宣武门召开“少年中国学会”成立大会。同年7月15日,创办《少年中国》月刊,由李大钊、康白情负责编印。
1920年,康白情留学美国。1926年回国,致书北洋政府段祺瑞,陈述对国事的主张,后深感事与愿违,便去山东大学任文学教授。以后又曾在广州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任教。
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康白情先后在广州中山大学、华南大学担任文学系教授。他发表的白话诗有《草儿在前,鞭儿在后》、《朝气》、《和平的春天》、《别少年中国》、《女工之歌》等,蜚声海内,影响深远。著有诗集《草儿》、《河上集》等。
【草儿】
草儿在前,
鞭儿在后。
那喘吁吁的耕牛,
正担着犁鸢,
眙着白眼,
带水拖泥,
在那里“一东二冬”地走着。
“呼——呼……”
“牛也,你不要叹气,
快犁快犁,
我把草儿给你。”
“呼——呼……”
“牛也,快犁快犁。
你还要叹气,
我把鞭儿抽你。”
牛呵!
人呵!
草儿在前,
鞭儿在后。
1919年2月1日,北京
康白情《草儿》以其内容的多样,艺术手法的自觉和早熟,在五四白话新诗期间对于新诗诗体的确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一些方面原因,康白情《草儿》一直处于被忽略的落寞状态,康白情及其《草儿》的文学史地位,还亟待时间来进一步研究确定
【和平的春里】
遍江北底野色都绿了。
柳也绿了。
麦子也绿了。
水也绿了。
鸭尾巴也绿了。
茅屋盖上也绿了。
穷人底饿眼儿也绿了。
和平的春里远燃着几野火。
1920年4月4日津浦铁路车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