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江发展的冷思考 (前言:有幸参与重建大事,面对即将完成的重建,作为南江灾后重建的参与者与见证者我们心中涌动不仅是一份自豪,还有心灵深处那份重建结束后南江如何发展的忧思?) 当前现状:南江县(乃至整个巴中市)当前的经济就是项目经济,且看灾后重建、港澳援建、国外优惠紧急贷款项目、特殊党费的项目、红十字会捐赠项目、高速路、铁路建设等那一项不是项目资金在拉动?再看我县建设的轰轰烈烈的学校、医院、城镇基础事业、铁路、高速那一项能离开项目支撑?正如一位领导所讲,就是要牢牢牵好项目这个牛鼻子。当然,我也可以心安理得坐享国家的扶持与帮助,因为在国家这个大盘子里,我们落后老区外出的上百万农民工在外创造的剩余价值,国家通过税收又反哺于老区的发展和建设!但一个稍有理性的人都知道,这不是长远之策,如何造血才是我们发展的根本,尤其是针对当前“国八条、京十五条”等这些“限购令”的地方保护主义条款出台,没有户籍地人无法在大城市买房、居住,入学、考试等,这些不平等条约将我们刚刚起步的户籍改革又打回原处,我们这么多的农民工兄弟将来不得不叶落归根不得而知?我们在家者如何为在外打拼者留一条后路?如何有效地利用国家的项目资金给我们造血生精? 国际形势:政府工作报告如是说“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深刻变革,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孕育突破,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整体实力步入上升期。国内形势:从国内看,我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劳动力素质提高,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重大挑战的能力明显增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尤其是十二五规划明确的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十字路口,我们落后地区未及发展,又面临着转型。我以为当下对我们来说,面临三种机遇:一是东厂西迁。纵观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以亚种四小龙为例,同样面临生产方式的转变,日本、韩国等采取了减税退税、政策扶持、开办研究院等方式有力的促成了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而香港采取了厂部迁入内地的方式,走上了穿新鞋、走老路的路子。而我们大陆的当下,因此很可能沿袭香港的旧路而重蹈覆辙,既为了消化更多的内地的过剩劳动力,又避免大量的游资上市冲击市场,即便我们可能承接的是别人的过身产业,但也难免走过历史的弯路。因此我们的反问自己,做好承接的准备了吗?二是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以及大交通网络,大力引进新兴产业。利用我们本身过剩的人力资源、天然的资源优势,大力争取投资支持,引进新型产业,如中药材、本地农产品精加工;大型的农田水利产业,建成农业产业园区,尤其是搞好旅游产业的次生产业。三是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从政策支持、人文环境、政府要起到主导作用,让投资者放心投资,乐于投资。不要怕别人赚到钱,而是要大力鼓励在外务工者回家创业。前日,我碰到一位以前在城内建筑承包商,最近竟然回农村老家去竞选村主任,询问其故,一是觉得自己虽然富了,而自己的老家却还是落后,可以借助的经验引领家乡亲友们少走弯路,快致富!二是觉得农村有较大的潜在发展空间。因此,相形之下,我们的落后(未开发)也正是一种潜在的资源优势,因此,若能因势利导,好好用之,何愁引不来金凤凰! 即兴而论,请网友们批评!
于2011年3月18日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