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成渝经济区的落地,终于让这对“欢喜冤家”坐到了一条板凳上。“成渝经济区的发展关键在于破除体制壁垒,建立利益均分机制。”85岁的林凌坚信中央在这些方面将有配套措施和政策支持。 14年的梦想
“成渝经济区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林凌称在成渝两地设立经济区的思路,其实早在14年前川渝分治时已萌芽。
1997年,重庆成为中央直辖市。林凌记得,当时四川学术界就已在思考,川渝两地在行政区划上分开后,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协调的问题。那一年,他在完成《成都平原经济区发展规划纲要》课题时指出,“成都与重庆必须合作,建立以重庆和成都为两极的长江上游经济圈。”
随后在“十五”计划纲要里,四川、重庆在长江上游经济带开发的主体地位得以确定。2001年,成都市领导赴渝签订了《重庆—成都经济合作会谈纪要》,提出携手打造“成渝经济走廊”。
2003年,受国家发改委委托,中科院在完成的《西部开发重点区域规划研究》中提出,“成渝经济带”在未来5-10年内要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双核城市群”、“西部大开发的最大战略支撑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