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27|评论: 2

山野荡起千重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6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初冬时节,记者来到“小农水”建设重点村——平昌县双鹿乡玉鹿村。放眼望去,一栋栋白墙青瓦的小康楼掩映在翠竹丛中,一条条水泥路与石板铺成的排灌沟渠纵横交错,一口口修整一新的塘库堰泛着点点银光,一群群鸭子在池塘自由戏水……处处呈现和谐与生机。

  “我们村能有今天,‘小农水’立了头功。”正在管理油菜的村民杨国告诉记者,“过去水不归堰,堰不归塘,白花花的水满坡流,就是流不到田里;现在我们是能蓄能灌能排。灌溉问题解决后,来我们村投资兴业、发展产业的多了,我们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

     整合资金 破解投入主体单一难题

 “往年这个时候正是农闲。你看,现在我们这儿却是农忙时间,修建渠道、整治堰塘、整修公路、修葺房屋,大伙儿积极性高得很。”玉鹿村支部书记王宗仁介绍说,“今年村上吸收90万元的‘小农水’项目投资后,引来了其他涉农项目8个、资金260万元,带动群众投入36万元,新建渠道4.6公里,整治山平塘9口,新建蓄水池18口,庭园改土238亩,农房风貌改造56户。”

  为达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一片、成功一片、见效一片”的建设目标,平昌建立健全了“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户、信贷、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乘数效应,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有效整合以工代赈、现代农业、彩票扶贫、土地整理、农发水保等涉农项目,并集中打捆使用到“小农水”项目。今年以来,全县项目资金4916万元,县级配套816万元,专项补助1300万元,群众投入763万元,用于“小农水”项目产业扶贫建设,真正实现了“小农水”实施到哪里,道路建设到哪里,产业发展到哪里,环境整治到哪里,形象示范到哪里,群众满意到哪里。

  “往年缺水时,我们每晚睡在池塘堤坝上守水,吃了不少苦;现在国家投入这么多的资金改善我们的生产生活面貌,我们当然有积极性了。”村民王映中说,水通了,路通了,他不仅在自己的田里建起了蔬菜大棚,还动员在外务工的儿子回家发展水产养殖。目前村上已引进年出栏肉牛2000头以上和年孵抱仔鸡100万羽的业主2家,带动发展土鸡、生猪养殖小区23个,培育规模养殖户800余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创新机制 破解建设主体缺位难题

  “修不修,怎样修,都是我们自己说了算。”近日,记者在潘桥村“小农水”建设工地上看到,人头攒动,号声阵阵,由村里80多个村民组成的施工队伍“一”字排开,肩挑手提,锄头铁锹挥舞,一片忙碌景象。

  在“小农水”建设过程中,平昌采取“三不、三议、三自主”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民主,坚持指导不拍板,群众说了算。“三不”即坚决不办群众不受益的事,不办群众不参与的事,不办群众没能力办的事;“三议”即村“两委”提议、代表审议、村民决议,工程建设内容、建设形式、受益群众投劳筹资等由村委会、村支部提议,形成初步方案后召集村民代表审议,最后召开村民大会集体决议;“三自主”即群众自主决策,自主实施,自主监管。建什么、怎么建、谁来建、资金怎么筹集、谁来监督等,都由群众自己说了算。

  “‘三不、三议、三自主’真正把群众发动了起来,大家都把‘小农水’当成家业在办。”潘桥村支部书记冯平介绍说,村上通过比选获准实施“小农水”项目后,村民对实施内容意见不统一,村上通过逐户走访,综合群众意见,决定整治山平塘6口,新建和整治渠道6.5公里,建成集中供水工程1处。干部群众齐心协力,项目实施进度快,仅70天就高标准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0-12-26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野荡起千重浪,心海绽出万朵花。

发表于 2010-12-26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野荡起千重浪,心海绽出万朵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