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训课上,老师教低年级学生发音
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给予他们更多温暖和呵护,更需要用特别的爱心去培养和教育。
近年来,巴中特殊教育中心巴州区盲聋哑学校的教学环境得到不断改善,进入该校享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残疾孩子越来越多。近日,笔者实地探访了该校残疾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感受到了学校在发展特殊教育方面做出的贡献
学校 一个温暖的家
创办于1992年的巴州区盲聋哑学校经过17年不断发展,在校学生达到140人,教职员工31人。学校老师十几年含辛茹苦,把关爱无私的给了学校的孩子们。
谢中煜是盲聋哑学生的“爸爸校长”,是全校师生很敬重的人。自1998年任校长到现在,谢中煜呕心沥血在这个岗位上默默无闻奉献了整整12年。12年来,他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酸甜苦辣。看着办公室挂满的各种奖牌和锦旗,谢中煜笑了:“当你把爱心倾注给那些需要爱的生命时,生活中便多了一份关爱,多了一份和谐与安宁。我无悔于自己的选择!”
在谢中煜的带领下,区盲聋哑学校一路风雨兼程,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2008年“5·12”地震造成学校校舍和教学楼严重损坏,谢中煜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尽快回到学校继续学习,他顶着烈日东奔西走,忙碌了几个暑假。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关心下,今年秋季,该校灾后重建的新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
在学校管理方面,安全是第一大事。在学校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谢中煜一直狠抓学校内部管理和学生安全教育。学校专门成立校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安保主任、班主任、门卫、生活老师、炊事员等。班主任负责班上的安全教育,科任教师负责本节课的安全工作,门卫负责学生的出入和课余时间的安全工作,生活教师负责学生课余时间的安全,炊事员、采购员负责学生的饮食卫生安全,每位教职员工都和学校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安全责任具体落实到人。这种安全管理模式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安全、健康、快乐的生活学习环境。
师爱 照亮残缺人生
“学生永远是天使,作为老师,我们就是为天使修补翅膀的人。”这是该校谯君老师常说的话。
今年35岁的谯君老师从四川乐山特师部毕业以后就来到刚刚开始招生行课的巴州区盲聋哑学校任教。在这个岗位上,谯君老师孜孜不倦、默默无闻地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心血。
刚到学校的时候,谯君老师感到很不习惯。她说:“我刚刚接触这个特教事业的时候,最大的困惑就是不被社会理解。”当她告诉别人自己是做特殊教育的时候,别人总会投来异样的眼光,她自己心里觉得十分难受。
“最开始总觉得不被社会认同,被别人歧视,感到不公平。那个时候我曾想调离岗位,到更好的学校去任教。”但是,谯君老师跟这些孩子相处久了以后,她发现这些孩子非常需要他们。“我们不能为了自己而抛弃他们。我当时就扪心自问:如果每个人都不愿意来这里任教,那么这些孩子的未来又该怎么办呢?”最终,谯君老师毅然留下,帮助他们成长,并且一呆就是十七年。
为了管理、照顾好盲聋哑孩子,谯君老师将全部时间、精力都放在了学校,实行全天侯“母亲式”管护,既当老师,教他们手语,又当“妈妈”,管他们在校的吃、喝、拉、撒、睡、玩。谯君的全身心投入,让这些孩子感受到了母亲的关怀与爱抚。
南江沙河镇学生何夕窦来到学校时才4岁,何夕窦晚上害怕,不敢一个人睡觉。于是,何夕窦跟着谯君老师睡了四年。夜里,何夕窦尿在床上,谯君老师经常半夜起来换床单。
感恩 残疾孩子茁壮成长
人们都说,做一个合格的老师不容易,做一个合格的特殊教育的老师更不容易。
学校刚开办的时候,巴中的特殊教育才刚刚起步,很多人不了解,都觉得在这些残疾孩子身上花时间是浪费时间和精力,但是实践证明,通过在学校接受教育,残疾学生一样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学校,很多残疾孩子的家庭经济都十分困难。一方面,大部分孩子来自农村,家里为给孩子治病花费了巨额医疗费;另一方面,由于遗传因素,有的家庭有两个甚至更多的残疾人,因此家庭负担很重。据谯君老师介绍,正在该校读六年级的侯宗丽,爸爸妈妈都是残疾人,爷爷瘫痪在床,奶奶患有癌症,在广元做了手术后,家里债台高筑。去年侯宗丽的父亲在工地上做工的时候,不幸从工地上摔了下来,光医药费就花了3万余元,家庭经济情况相当困难,最后学校开会决定给他们家里解决700元。
2004年毕业于巴州区盲聋哑学校的冯阳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考上了湖南长沙职业学院,成为巴中市第一位残疾人大学生,大学毕业后回到母校任教。
“从事特教事业,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心,用好每一份爱,每一片情,老师们对学生的照顾更多类似于母亲对孩子的照顾。”巴州区盲聋哑学校谯君老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