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2164|评论: 52

[川剧知识] 川剧史上由军阀创办、名家执教、人才辈出的“新又新”科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5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人一年多前就想把关于“新又新”的故事输成文字发到网上,但是内容较多,本人又比较懒惰,且没有扫描仪,故而拖到今天。网友zhengfeng1老师发了一些关于李勇新的故事,有网友还问李勇新是个XXXX。我觉得我应该把新又新的故事发上来供大家欣赏。以下内容全来至于大邑县志之文史资料专集之三《大邑文化今昔》中的《刘树成与“新又新”川剧团》,(原载《龙门阵》1994年第三期),如有谬误之处,我想当年新又新的老师们多有健在,希望前辈们能提供更多的有关资料,让人们更详细的了解在川剧史上赫赫有名的“新又新”。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97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树成与新又新川剧团

文明巴蜀的穿军服将刘树成,是国民党第二十一军新编十七师(独立师)少将师长。他一字不识,却喜爱川戏,并且亲自组建了一个全川第一流的的“新又新”川戏班,唱遍了巴山蜀水,红遍了川西南。他和戏班的故事,至今流传川西民间。

         

   一、弃业从军 连升五级(1/7

  刘树成是四川大邑县安仁镇人,出身贫寒,在唐星亲戚家做过佣工。15岁开始学理发。由于个子矮小脸又麻,人称“刘麻子”。出师后,在安仁镇场中心戏台前摆摊营业,工余时间爱看川戏。每当演出川戏时,他就站在人山人海重点起脚看,仍常被高个子挡住视线。因而心想,如果将来我有了出息,一定要自己办个戏班子,让老百姓看个够。

  民国十一年(1922年),正当军阀混战时期,四川军阀各霸一方,闹得蜀无宁日。在大邑这块土地上,就出了三个军长,四个师长,九个旅长,十八个团长,简称“三军四师九旅十八团”。那些穿“黄皮”的丘八横冲直闯,估吃霸赊,剃了头不给钱不说,有时还要打骂。柳树承受不了这些气,乃愤然离乡,步行到重庆,找到四川督军刘湘,开始投军。五年的努力才从连队伙夫升为下士。

    1927年,再一次军阀混战中,刘湘部队失利撤退,忽然一颗流弹飞来,打瞎了刘湘坐骑的左眼,战马长嘶,疯狂蹦跳,把刘湘摔下马来,跌伤了右腿,倒在地上动弹不得,贴身的卫兵也被打散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刘树成飞奔过去双手扶起刘湘,背在背上,夺路逃命,自己的下身负了伤也毫不察觉,一口气跑进深林,知道后续部队赶来,刘湘方才得救。刘湘分外感激刘树成救命之恩。问及他的家乡住址,父母姓名——他们竟是同族兄弟。从此刘湘就对堂弟格外垂青,不断提拔重用,把他提升为连长,后又任手枪营营长。到1931年,刘树成升为机关枪团团长。1935年又任独立师师师长,负责守卫全军武器辎重。几年间,连升五级,被人誉为“福将”。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哟???!!!无语,一个dang字都要审核!!!
继续第二小节!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发展爱好 自办戏班(2/7)

         当了师长的刘树成想起当年的愿望,决定自己办个川戏科班。

       科班取个什么名字呢?刘树成向他的副师长罗宗信(中共地下党员)请教。罗宗信说“《大学》里有句话——汤之盘名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如取名‘新又新’”。刘树成点头说“好嘛!” 又经戏班里的文人刘叙怀等人琢磨一番,终于把科班定为“新又新戏剧传习社”。于是“新又新”1935年正式在重庆成立,地点设在李子坝原“老又新”戏院处,开始张贴广告,招收少年科班演员。条件是:高小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五官端正,12岁到16岁的娃娃。培训时间一年。同时受军事和艺术训练,出科后在本剧团当演员。这消息传开后,顿时惊动全川。须知,当时许多老百姓都生活无着落,能保证职业与收入是多么不易的事情啊。因此不少青少年从四面八方赶来应考。主考老师分工是:张德成、筱桐凤(阳友鹤)负责招考男生;名旦筱群芳、爱丽负责招考女生。通过面试、口试、笔试后,验身高、体重、有无病症,再查看五官相貌,听几句川剧唱腔,声音是否明亮清晰等。一个月后,就录取了男女青少年50名,住校学艺他们的食用均由师部发给薪饷,衣服按统一规定制成发给。男科生意绿川高中生麻制服,戴黑盘帽,脚穿黑色操鞋、打绑带,个个出落得风流潇洒。女科生一律上穿白衬衣,下穿黑布裙,脚穿白色球鞋,冬天要发外套,个个打扮的英姿飒飒。刘树成亲任社长,任命剧作者刘叙怀任副社长,名丑“当头棒”刘成基任教导主任。

    在旧社会,川剧艺人被列为下九流,而新又新巨蛇客胜的装束如此整洁出众,立刻引起社会的瞩目。《新新新闻》专题作了报道,倍加赞赏。重庆和成都军政要艺界均来祝贺。有的同僚拍肩赞他道:“老兄为川戏培训了一批新人,真不愧为‘戏将军’,必将名满天下”。刘树成笑得合不拢嘴。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审核,累倒了,今天休息了!!!

未完待续!!!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0-11-6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珍贵史料,期待续文。

  “男科生意绿川高中生麻制服”,该句是否有误?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珍贵史料,期待续文。

  “男科生意绿川高中生麻制服”,该句是否有误?

  
长歌悠悠 发表于 2010-11-6 09:57 http://www.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男科生一律穿高中生麻制服,呵呵呵,没有仔细检查。可能上世纪20、30年代的高中生的流行制服是黑色麻制服吧,现在的影视中也能看得到的!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0-11-6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原来是这样。刚才把我看得麻麻扎扎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以老带新 日新月新面貌新(3/7)


       新又新剧社成立后,实行以老带新,传艺包教方式,高薪聘请著名川剧演员授艺。采取一教一,师带徒的方法,从唱腔、演艺上传、帮、带,训练严格,一丝不苟。严师出高徒,几个月后即见成效。为了使科生的名字规划一致,一律重新取名。生旦净末丑各角色的名字里都有一个“新”字,以示剧社出新人。文生谢文新、吴辉新由张德成包教培训;武生李勇新、吴林新由老艺人付幼林任教练;文旦林琴新、姚媚新等由胡蝶(胡漱芳)、周金钟任教练;花旦李布新、李子新、张汝新、陈多新由陈凤珠、筱桐凤任教练;花脸刘震新、彭继新等由吴晓雷、罗琼林任教练;丑角熊再新、庞谐新、邱福新等由“当头棒”刘成基、刘小扬任教练。包教老师月薪20块银元,学徒月薪两块银元,实行“供给制”。

同时规定社训:科生学艺期间,一律不准吸烟喝酒、不准打架斗殴,不准谈恋爱。如有违犯,将受到处罚,以至开除。再加以军事训练,几个月后全社纪律严明,生活有序。演员乐观向上,苦练川剧技艺,无论声、情、姿、艺均有很大的进步。由于军训治理,后台老板又硬,社会上的恶势力也不敢来肇皮,培训工作十分顺利。


     刘树成十分关心科生的生活。有的科生还拜他为养父,成为干儿、干女受到保护。全团新老演员,凡家庭生活有困难者,均可申请补助,解除了后顾之忧。

   

经过严格训练,科班已能独立演出。良马要用好鞍配,此时演出的道具、演员的服饰也更换一新,属当时川中戏班最高水平。锣鼓家什崭新,生旦净末丑的衣服都是由绫罗绸缎特制。古装、宫装、开氅云肩、亵子披风、蟒袍、靠子(铠甲)、凤冠等都是雍容华贵、明艳富丽的的精品。其中一套武将用的白盔白甲,就花了一千多银元才从上海购回;一顶缀满珠翠的凤冠和描龙绣凤的宫装也同样名贵。所以,每当戏班演员出台亮相,顿生万道霞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当时有观众赠的一幅对联就说:“南腔北调唱出戏中戏,行头把子换成新又新”。扮将军的因披铠甲而威风凛凛,美姬因金缕玉衣而风采照人。仅以《苏三起解》为例,由林琴新主演的苏三,她戴的枷也是由银质包皮,手舞丈多长的的银锁链条,再加上年轻美貌,人才出众,大有倾国倾城般迷人。她的声腔圆润甜美,观众一听立刻爆发出如雷掌声。名旦石元秀饰演樊梨花,头戴帅盔,威风凛凛,美貌绝伦。《营门斩子》一派高强唱功戏,她嗓音清脆,吐字清晰,台下喝彩声此起彼落。“新又新”初试锋芒,即受到各界好评,日夜两场,戏院有人满之患。

  

演出的成功,是新老艺人苦练技艺的结果。每天早晨六点半钟,男女演员一听到军号响就起床练功:文生、文旦跑步到嘉陵江边练嗓,练身段指抓;武生武旦丑角飞身攀登枇杷山头练功。书社墙上贴的座右铭是:“闻鸡起舞、枕戈待旦”,颇有激励作用。

  

1935年,刘湘再次任四川省主席。刘树成向他汇报了新有新的成果并请示公演,得到了刘湘的同意。于是,重庆李子坝新又新戏院修葺一新,准备公演。

初冬的一个夜晚,剧社演出了《龙凤呈祥》全本。张德成饰演刘备,文质彬彬,惟妙惟肖;罗琼林饰演孙权,稳重大方;美男子李勇新饰演周瑜,雄姿英发;林琴新饰演孙夫人,雍容华贵;刘震新饰演关云长,忠义肝胆,铿锵有虎声。师部和剧社特邀请刘湘前来过目验收。刘湘同时邀请了四川军阀邓锡侯、田颂尧、刘文辉前排就坐,光临指导。刘湘不时对台上人物点头微笑,然后倾首左侧笑向邓锡侯道;“邓公,你觉得如何?”人称水晶猴子的老邓,翘起拇指赞道;“演艺出色,不愧为新又新,是军座执牛耳之盟的洪福也!” 刘湘又侧首向田颂尧:“田公,你又认为如何?”人称“田冬瓜”的田颂尧奉承道:“台下台上都是群英会,浦公做四川的统帅,这个戏演出了新意。”刘湘又向幺叔刘文辉挤挤眼睛,号称“多宝道人”的刘文辉连打几个哈哈道:“好,很好!”从此,心有新剧社名声大震






                                                                                                       未完待续!

发表于 2010-11-6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

发表于 2010-11-6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棒!很好!精彩哦!是这样的历史,遗憾的是,新又新,新字辈的艺人,所剩无几了!

发表于 2010-11-6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跃字辈的艺人,也在70岁上下,而且有很多亦作古了!

发表于 2010-11-6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上传!

发表于 2010-11-6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秋天飞老师:前几日我跟帖网友几则关于李
勇新老师短文;因电恼死机,后写字板分辨系统只有念字声不显字;我叫孩子与我邦整编辑视频,孩子问我在写什么帖?我说是追忆李勇新老师的跟帖;玩世不恭孩子打出对李老师大不敬字符;我气急臭骂他一通;未及时删字,望秋天飞老师及见字网友鉴谅!'新又新'科班在近代川剧史上占有举足轻重之地位;为川剧发展铸造过辉煌!在广大戏迷特别是川南地区年长资深戏迷朋友心中仍有挥之不去的记忆...秋天飞老师特著文记述另人感怀!支持与期盼中!!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白衣寒士


    呵呵呵,没什么的!!!白衣老师见谅哈!!!:lol :handshake

发表于 2010-11-6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点见识来哈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移师到成都 火烧旧剧场 重建新剧场(4/7)

  

    1936
年——1937年,21军军部移至成都。刘湘兼任四川省主席。刘树成的独立事业调至蓉城驻防,新又新剧社随军来蓉。最初,全团驻扎在北门兴禅寺。以后,又搬到布后街某官员私宅。最后,迁到了祠堂街新又新剧院(锦屏戏院前身)。一年冬天,由于临街汽车房失火,至烧到戏院,全团奋起抢救,无济于事。等消防赶到,才扑灭大火。可戏院已经成了灰烬。全团士气十分低落。刘树成得到消息后,马上坐上福特轿车赶来了。他视察了一番后,即令剧社管事召集全团人员就地训话。刘树成站在戏院门口条石上慢慢吞吞地说:“兄弟们,小姐妹们,戏院烧了,是坏事也是好事。烧了旧的我们修新的嘛!钱!我出!大家放心,剧社绝不会垮,你们的伙食费、薪水,停演期间每月照发!请各位暂时在少城公园内栖身,我担保,不出一年,新的戏院会比原来的更加漂亮!”



     1940
年——1941年间,新又新剧社暂驻少城公园,在空地上搭草棚住宿,并在辛亥革命纪念塔碑下临时搭戏台演出。后又移到商业场宜昌电影院演出一段时间。由于人新、服饰新、剧目新,颇受成都市市民的欢迎。



    1941
年底,新又新剧院重新修复,坐落在祠堂街东口,共两层高楼,场内分堂厢与楼厢,宽敞明亮,拥有一千多个座位,通风设施和音响效果均佳。地面前低后高,俗称“龙吃水”,最后一排也能看清舞台上的演出。堂厢周围是楼厢,成锅边形:三边高,中间低,述当时成都第一流剧场。取名“锦屏大戏院”。新的剧场给剧社锦上添花。

                                                         未完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语!!!还没审核完吗???

难道我们要道路以目,惊弓之鸟的破“档”!!!!!!!!!!!!

发表于 2010-11-6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又新”的老师我接触得不多,在重庆就只得群川的吴辉新、林琴新夫妇。记得前几年,吴辉、林琴二位老师请我在重庆临江门吃火锅,吴辉老师吃鸭肠像吃面条一样,可惜吴辉老师患脑血栓去世了~!听说林琴老师到成都定居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又新”的老师我接触得不多,在重庆就只得群川的吴辉新、林琴新夫妇。记得前几年,吴辉、林琴二位老师请 ...
山城戏痴 发表于 2010-11-6 21:38 http://www.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老弟真是有幸,认识那么多名家!!!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