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430|评论: 4

回访台州援川:沙州样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4 15:34 | |阅读模式
回访台州援川:沙州样板
   2010年09月14日     09:50:35     星期二     来源:台州商报

http://news.taizhou.com.cn/news/data/attachement/jpg/site2/20100914/4487fca0d5c80df919f915.jpg

沙州街景

9月的沙州,尘土飞扬,挖土机轰鸣,载重卡车穿梭其间。

走在沙州镇街上,镇上的房屋基本上都是震后重建的,除少数房屋尚留有加固痕迹外,基本上看不出这里曾经遭受过地震伤害。

沙州镇正在进行最后的道路硬化工程,由于赶工期,镇内车辆间隔放行。

“等水泥路浇好了,沙州将不再是原来的沙州。”镇上居民文在权激动地说:“想都没想过,如果仅凭沙州镇现有财力投入,50年甚至100年后才可能是现在的面貌。”采访结束时,文在权一再重复:“感谢你们,无私的台州援建兄弟们!”

现代化的中小学教学楼、精致的幼儿园、功能齐全的卫生院、美观大气的祈福公园、设施现代的水厂……可以说,台州援建队伍在本月结束援建使命后,沙州将变成一个公共设施齐全的现代化花园式集镇。

学校新颜

沙州镇的重建,是台州市本级援建的中心工作。

在副指挥长施月中看来,沙州重建离不开公共基础设施的大规模重建。

沙州镇是青川县的中心镇之一,镇上人口超过7000人,在当地算是上规模的乡镇。1996年,由于水库搬迁,沙州镇集体搬迁上移,也就是现在的位置。

昔日的“鱼米之乡”,由于大批肥沃的田地被淹,沙州当地居民只能在山上耕种。路边,一些坡度超过45度的陡坡,都被当地老百姓开发,见缝插针种上玉米或者马铃薯。

如此,又加剧了水土流失。在当地,每逢大雨,泥石流就会从山顶冲刷而下,212国道常常会被淹没在泥水中。在一些泥石流高发地段,大型推土机还会随时待命,以备不时之需。

地少,特别是建筑用地极度紧张是重建的大问题。

重建后的沙州中小学,位于白龙湖边,紧挨着深沟。此前由于地形限制,学校活动空间狭小。

台州市援建指挥部大手笔劈山造地,把40多米深的深沟填成了平地,沙州初级中学拥有了一个200米塑胶环形跑道的操场。

施月中说,在操场地底下,埋着一个2.5米直径的排洪管道。他说,有了这根管道,山上的雨水可以顺着这根管道直排白龙湖。即使下再大的雨,沙州中小学也不愁被淹。

祈福公园

台州市援建指挥部在沙州的另一个大手笔是位于公包梁山上的祈福公园。

说起这个公园,还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祈福公园位于沙州安居小区“台州茗苑”后山,当初指挥部“愚公移山”的时候,由于山体紧挨着小区,靠山这边要做护坡治理。

实地测量,山包高64米,按照工程预算,光做护坡这块投资就要高达六七百万元。指挥长王加潮犹豫了一下,他当时考虑“有没有更合理的方案?”

在查看地形后,王加潮酝酿削山,将64米的山体削到39米,从工程角度来说,山体高度降低意味着护坡工程难度大为降低。一算成本账,护坡治理成本可以节约近一半。王加潮心里有底了,节省下来的资金还可以在山顶建设一个大型公园。

前后一个月时间,台州援建者硬是将山顶高度削掉25米,形成了6700平方米的山顶平台。这在沙州,可以说是破天荒的创举。

沿着台阶,缓缓拾级而上。走到山顶,回廊精致壮观。站在祈福公园上,俯瞰沙州镇全貌:街道笔直、房屋风格统一。就在祈福公园下面,台州援建的“台州茗苑”成为白龙湖边一道景观。远处,湖面山色,尽收眼底。

在祈福公园高处,还有一个大型主题浮雕“万福台”,寓意祈求人们幸福平安。王加潮说:“我们要把台州的祝福永远留在沙州。”

【记者手记】

把城市搬进农村。这是记者在沙州镇采访最大的感受,镇上的公共基础设施完全达到甚至超过台州同等水平。

沙州是青川重镇,援建指挥部成立时,深知这里重建难度之大的青川县领导说:“沙州重建要争先进很难,不被批评就好了。”2年过去了,沙州的重建工作却处处走在了前头,令人刮目相看。

在沙州,台州市援建指挥部在指挥长王加潮的带领下,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不怕险的“四不怕”精神,用自己独特的响亮口号作为行动标杆:晴天抢着干、雨天瞧着干、晚上挑灯干、双休日加班干、合理安排科学干!

台州援川,无私无畏。王加潮说,援川是组织上和台州人民信任我们。台州人民在看着,沙州人民在盼着,我们冲锋在前,义不容辞。

作者:蒋回力   责任编辑:余彩虹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0-9-14 15:49 |
回访台州援川 从“愚公移山”到“精卫填湖”
www.taizhou.com.cn      2010年09月09日     09:15:00     星期四     来源:台州商报
  


台州市援建指挥部所建的“台州茗苑”小区。



温岭市援建指挥部所建的“曙光苑”小区。

在青川县,流传着台州援建的两个动人故事——“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湖”。

说起安居工程建设,台州市本级援建指挥部和温岭市援建指挥部遇到的最大难题是无地可用。

沙州镇和木鱼镇位于白龙湖湖边,属于水库库区。由于场地狭小,集镇上的公共建筑和民房大都依山而建,建筑用地可谓“见缝插针”。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省援建指挥部下达建设安居工程任务后,台州援建队伍苦干加巧干,通过劈山移石、填湖造田,创造性打开了安居工程建设工作局面,在青川乃至广元打响了“台州援建”的声誉和口碑。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的故事发生在青川县沙州镇。这是台州市本级援建指挥部所在地。

用“弹丸之地”形容沙州镇区,决不为过。1996年,宝珠寺水电站建成蓄水,沙州镇整体搬迁上移。站在沙州镇中小学操场上,还能看到当年镇自来水厂水塔的圆顶露出湖面。

汶川大地震后,沙州镇建筑几乎全部被摧毁。当台州市援建指挥部赶到沙州时,镇上1000多户居民都还住在活动板房内。

浙江省援建指挥部下达给台州市援建指挥部的一个任务是:在沙州援建2.5万平方米的大安居工程。

在沙州镇区,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一块足够大的土地来建安居工程。经过现场踏勘,反复论证,台州市援建指挥部最终选定了公包梁山东南山嘴处。

由于工期紧,方远集团全体建设者发扬连续作战精神,24小时昼夜施工。开山,首先是攻克爆破关。由于山体离最近的民房仅2米多,援建建设者精细作业,采用机械挖掘与炸药爆破相结合的方式。爆破作业最多的一天,达到100多炮。

从2009年7月20日进场,到同年10月4日,移山工程顺利完成。减去施工期间因暴雨影响停工的22天,实际施工仅52天,开挖土石方共50余万立方米。这一速度,堪称灾后重建的“台州速度”。

“奇迹!奇迹!奇迹!”当初半信半疑的沙州人,不得不佩服台州人的实干精神。走在镇上,一提起安居工程,沙州人无不竖起大拇指。

物尽其用。挖山挖出来的土石方,一部分用于沙州中小学生操场的填土工程,一部分则填到了镇区的烂泥沟里,填出了80多亩的镇休闲公园用地。

细细算笔账,台州市援建指挥部为沙州镇再造160亩土地。而此前,沙州镇集镇原有可供建设的土地面积仅为300亩。劈山造地,可谓一举多赢。

今年8月中旬,沙州镇400套安居工程全部竣工。

夕阳下,白龙湖畔的“台州茗苑”分外秀丽,成为沙州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精卫填湖”

“精卫填湖”的故事发生在青川县木鱼镇。这是温岭市援建指挥部所在地。

汶川大地震后,镇村居民住房近乎全部倒塌,基础设施瘫痪,工厂学校夷为平地,是青川县的极重灾区。

与沙州镇的遭遇一样,温岭市援建指挥部在当地援建安居工程也遇到了土地问题。

木鱼镇地处山区,有限的土地上人口稠密。作为规划中的青川县重点镇,建设用地奇缺,加上要避让断裂带,在老城区内寻找一块空地几乎不太可能,拓展城镇住房建设用地空间势在必行。

借鉴台州围海造田的经验,温岭市援建指挥部决定填湖建设安居工程。在白龙湖尾水区围湖造地,指挥部硬是造出了一块空地来。

考虑到地面沉降等因素,承建的曙光集团光是基础就深挖了五六米,是平常要求的3倍左右。

安居工程项目总投资概算6893万元,其中包括80平方米的安居房220套、50平方米的廉租房50套。

自2009年7月底开工建设,今年4月27日安居小区通过竣工验收。木鱼由此成为青川县8个有安居房建设任务乡镇中进度最快的一个。

走进小区,楼层错落有致,设施完备,整个小区完全是台州中高档小区的翻版。在落成仪式上,木鱼安居小区被命名为“曙光苑”。

温岭,新世纪第一缕阳光升起的地方。如今,温岭市援建指挥部给木鱼镇带来新的曙光。

记者手记:“5+2”,“白加黑”。这是在青川援建的台州人最常见的工作状态。

在沙州安居小区山体开挖的时候,4台挖土机、4台开岩机一齐上马。每台机器都配备了3个人,24小时不间断作业。人歇,机器不歇。

由于前期规划选址、社会维稳、地质状况复杂等客观因素制约,等到台州市本级和温岭市援建的安居工程开工,工期都普遍往后推迟3个月左右。而省援建指挥部定下的交付日期却是不能变的。

在劈山最紧张的时候,凌晨2点钟,台州市援建指挥部指挥长王加潮还会拉上司机到工地去转转,监督施工人员。两年间,白发已经爬满了王指挥长的头,以致他妻子来探亲的时候,差点没认出他来。

在建设过程中,援建队伍还要面临余震不断、交通不便、生活不惯、停水停电、运输困难、汛期多雨、建筑材料紧缺、施工难度大等诸多困难。施工项目推进可谓举步维艰。

“太不容易了,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台州在青川援建口碑是如何而来的,相信读者能体会一二。

作者:蒋回力   责任编辑:余彩虹

 楼主| 发表于 2010-9-14 15:52 |
台州援川故事:沙州祈福公园
www.taizhou.com.cn      2010年09月07日     13:50:09     星期二     来源:台州晚报
  
在沙洲镇的祈福公园里,有一座浮雕,名为“祈福台”。祈福台正面有一个巨大的“福”字,背面记载着沙州历劫重建的感恩事迹,寓意祈福沙州人民幸福平安,也体现了台州援建抗震救灾的精神。

公园坐落在公包梁山上,登上阶梯,映入眼帘的是一幕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站在公园向远处眺望,整个沙州集镇一览无遗,崭新的安居房、精致的幼儿园、碧波荡漾的白龙湖……视野开阔,风景怡人。

这么美丽的公园,只是市本级指挥部援建的一个“副产品”。地震后建设安居工程,用时52天,硬生生移掉了公包梁山一角50万方的土石方。山就像被劈了一刀,留下一个倾斜的坡面,既不美观,对山脚下的安居工程也造成威胁。

指挥长王加潮灵机一动,何不在山顶建一座公园,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为沙洲镇人民提供休闲好去处,丰富当地的精神文化。

说干就干。指挥部花了一个月时间,将65米高的公包梁山顶削掉25米,形成一个6700平米的山顶平台,建成祈福公园。坡面护壁也在同一时间开工,钢筋搭建,外层涂上10多公分厚的混泥土,巩固坡面。

“晚饭后终于有散步的地方了。”杨永均是公园的建筑工人,住在公包梁山脚。记者采访时,他和工友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

“我孙子三周岁了,特别好动,平时也不知道带他上哪儿玩。”杨永均说,地震前镇里也没有公园,只能在马路上散散步。震后住在板房里,更别提活动场所。现在终于有了公园,大家都盼着早点完工。

目前,公园有十几个工人加班加点,预计9月中旬能完工。“以后我可以带孙子来公园玩了,还能告诉他,这个公园是爷爷建的,很有成就感。”杨永均自豪地说。

公园虽然不属于援建项目,但建设过程中也花了不少心思。光是“万福台”的设计,就包含了几组很有纪念意义的数据:碑的两面与底座两条边线的宽度为2.008米;碑高5米,长12米,宽度为1.25米,碑的两个侧面与底座座凳外边线宽为1.25米;碑底座长14.28米。这些数据正是2008年5月12日,为了纪念“5·12”特大地震。

作者:张茹颖   责任编辑:余彩虹

 楼主| 发表于 2010-9-14 15:57 |
回访台州援川 姚渡镇“重生”
www.taizhou.com.cn      2010年09月06日     09:22:35     星期一     来源:台州商报

http://news.taizhou.com.cn/news/data/attachement/jpg/site2/20100906/4487fca0d5c80dee95b116.jpg

姚渡镇新建的临街店铺。

http://news.taizhou.com.cn/news/data/attachement/jpg/site2/20100906/4487fca0d5c80dee95be17.jpg

鸡鸣三省公园。

三省通衢

“半日穿三省。”姚渡镇,三省通衢之地。

9月3日下午,从沙州镇驱车姚渡镇,40公里的路程足足开了1个小时。

一路,212国道塌方不断,特别是在三省桥路段,一段公路已经完全被8·18特大泥石流冲断,现通行的道路是削掉山体,从靠山一边借出来的。

从沙州镇到姚渡镇,要先进入甘肃省,绕道陇南市安县,再进入姚渡镇。姚渡大桥是姚渡镇的必经之地,成为了甘肃省和四川省的界桥。

从地图上看,青川县的轮廓恰似微缩版的中国版图。姚渡镇正好处于鸡冠的位置,西北与甘肃文县相邻,东南与陕西宁强接壤,是名副其实的“鸡鸣三省”之地。

为此,玉环县援建指挥部还特意在镇上建造了一座鸡鸣三省公园,威武的大雄鸡雕塑雄踞公园内。

姚渡风格

姚渡镇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在明末清初,三省通衢之地的姚渡镇,再度繁华。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姚渡镇一度衰退。

李军回忆起当时玉环县援建指挥部召开民主恳谈会的情景,当时指挥部邀请当地居民60人参加讨论姚渡镇风貌设计方案,结果恳谈会当天竟然来了200多人。

玉环县援建指挥部指挥长陈学杰说,设计方案获得绝大多数居民通过。此后,指挥部还让设计单位挨家挨户走访,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征询每户居民的意见。

在摸底排查过后,指挥部推出以奖代补政策,力图推动民房重建工作。按照时间划分,在2009年4月20日前动工的,奖励300元/平方米;在2009年5月20日前动工的,奖励变成280元/平方米;……以此类推,直到9月20日。

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当地居民从“等、靠、要”变为主动参与重建。姚渡镇重建进程大大加快。

幸福街是姚渡镇两条主街道之一。“幸福旅馆”就坐落在幸福街上,女主人马鹏告诉记者,地震过后他们夫妻一起出去打工,去年听说镇上要重建,他们回来新建了两间四层楼。

楼房建筑图纸是玉环县援建指挥部免费提供的,重建两间农房,他们总共花费了20多万元,镇上和指挥部补助了3.1万元,他们向信用社贷了5万元。

“秀才局长”烙印

从212国道上远眺姚渡镇,白墙红瓦在蓝天下分外漂亮。走在镇上,小镇建筑错落有致,统一风格的店铺,让人印象深刻。

小镇和平街与幸福街上的店铺,统一为青瓦、白墙、桐油漆,木栏、花窗装饰二楼。更绝的是,每间临街店铺更是统一安装圆形广告牌。

姚渡镇的“重生”,在某种意义上说,烙刻上了陈学杰指挥长的风格。

来姚渡之前,陈学杰是玉环县发改局局长。在玉环,陈学杰有着“秀才局长”的雅称,他颇爱诗词、书法、绘画。在编制姚渡镇总体规划时,陈学杰提出,要统一姚渡镇风格,让姚渡镇“漂漂亮亮”地展现给众人。

姚渡镇地处白龙湖畔,一到冬季,多数的日子总是灰蒙蒙的。要改变姚渡镇的整体风貌,陈学杰力主推行“白墙红瓦”。在经过反复对比试验后,沙州镇领导和居民最终接受了陈学杰的方案。

从规划编制到具体实施,从图纸设计到施工建设,陈学杰可谓亲力亲为。经过两年时间的重建,姚渡镇已经成为青川县别具一格的集镇。

“把每个援建项目都当作一个作品来打造。”“秀才局长”陈学杰提出,要把每一个援建项目做成精品。

细节决定成败。从总体规划到具体实施,陈学杰考虑得非常细致,包括全镇建筑的总体风格、店铺门面设置、绿化布局、苗木花卉品种、环卫产品、灯箱广告,等等。

对于姚渡镇的未来,陈学杰定位姚渡发展“边贸、商业、旅游”。而姚渡镇统一的建筑风貌,也是为将来发展旅游业造势。从现在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姚渡镇面貌确实“焕然一新”,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居民马鹏说:“我很喜欢现在的姚渡风貌,它既保留了川北民居风格,功能上又不失实用。”

记者手记:“要得,要得。”陈学杰的四川话说得很顺溜,给随行记者带来深刻印象。如果把他放入当地老百姓中,几乎分辨不出他是外地人。

说到为啥要学四川话,陈学杰笑称:“这也是被逼的。”

姚渡镇当地常住人口接近7000人,居民大部分都是四川人,四川话是当地的“官方语言”。不会说四川话,或者说得不地道,常常会遭遇异样眼神。不能融入当地居民,无疑会给今后开展援建工作带来阻力。

认清这点后,陈学杰大胆开口,在交流中不断改进和掌握地道的四川话,学以致用。在两年后的今天,陈学杰自豪地说:“我的四川话还是挺标准的啥。”

援建,不仅仅停留在物质上,更要在精神层面提升层次。主动融入,就是第一步。

作者:蒋回力   责任编辑:余彩虹

 楼主| 发表于 2010-9-14 16:04 |
援川故事:沙州中学的新操场
www.taizhou.com.cn      2010年09月04日     08:25:12     星期六     来源:台州晚报

  开学第一天走进校园,沙州中学初三(4)班的郭红玉有点意外,学校竟多了一个新操场。
  200米的环形塑胶跑道、宽敞的草地、全新的篮球场……这是全校师生梦寐以求的活动场地。虽然体育课还没开课,但郭红玉和同学们已经按捺不住,在塑胶跑道上玩起了游戏。
  “能拥有这样的操场是想也不敢想的。”体育老师李忠辉由衷地说,地震前,学校的操场在教学楼中间,是个不正规的环形200米跑道,全是泥土,上面铺着一层煤渣。一碰上下雨天,还有积水,坑坑洼洼,学生跑步时经常受伤。
  可地震后,就连这样的操场,也没有了。学校搬进板房,体育课也暂停了。“有13个月时间,我就在板房里给学生上理论课,教一些体育知识。”李忠辉说,重建后,新校舍好是好,但只有一个篮球场和教学楼中间的一小块空地,学生上体育课,还需要绕着校道跑步。
  更让李忠辉烦恼的是,地震后,全国各地捐了很多体育器材,却一直苦于没有场地。不少器材到现在还搁置着。
  “有了这个操场,体育课就能正常开展了。”操场成了李忠辉和学生们眼中的宝贝。
  在台州援建指挥部的努力下,不仅沙州中学,沙州小学也新建了一个操场。两个操场临湖而建,总占地16亩。2009年7月份开始填土,到今年8月完工。
  两个操场的建造,可谓困难重重。一是技术难度大,100多米的排洪沟需要埋在操场下方;其二,操场所在的位置原先是山坑,指挥部决定将公包梁山挖出的一部分土石方填埋在这里,光是填埋就花了两个月时间,填埋的土石还需要将近半年时间沉降;其三,操场紧挨白龙湖,有个斜坡,要筑上30米高的大坝,施工得抢时间,还需要进行边坡护理。
  台州援建指挥部副指挥长施月中笑称,这两个操场是与湖水赛跑的成果。
  “今年5月底开始筑坝,我们先在坝底打下10多米深的铀杆桩,浇了500多立方的混凝土。”施月中说,在湖底打桩必须赶在枯水期施工。而就在准备浇注混凝土时,突然得到消息,第二天有暴雨,湖水要上涨了。
  这可怎么办?如果湖水上涨之前没浇注完,就得等明年了,肯定不能如期交付工程。这时,指挥长王加潮一声令下,连夜赶工。
  5台水泵、两台机器、百来号工人,挑灯冒雨夜战,用时一天一夜,终于赶在湖水上涨之前完成浇注,学生们能在开学后放心地使用操场了。

作者:张茹颖   责任编辑:林慧萍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