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742|评论: 0

避暑、“逃难” 不语的它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4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避暑、“逃难” 不语的它乡

  

  七月二十六,炽热如灸的山城遍地火辣辣阳光。

  醖酿已久的逃离酷暑计划正式实施,在家出发的时候,还为种种不适而耽心,当满载都市“难民”的空调大巴缓缓驶出南坪车站,当举目一望车厢内几乎全是扶老携幼南下的“难民”,当车内凉爽爽的冷气弥漫开时,车厢内与车厢外火辣辣地阳光完全是冰火两重天之时,一颗耽着的心,终于缓缓地平静在未知的向往了!座位紧靠宽敝的车窗,视野非常开阔,冷气絲絲拂面,令人心情十分舒适惬意。车从南坪出发只一会便平稳地驶入渝黔高速道!一直向南,向南!......向着南方的贵州进发!向着坐落在200多公里以外的黔北桐梓县进发,向醖酿以久的避暑终点,娄山关进发!向南,向南……
     先前掠过眼帘的是綦江段那些熟悉的山水树木,还有高高在上赤日炎炎的天空。约一个半小时后,车驶在了黔北的天空之下,阳光下翠绿徒峭的山峦起伏連绵,峰峦叠翠,险峻的山巅处几乎高到要仰望起来,看到那些澄明干净的天之蓝,云之白,山之绿,心里踏实了下来。滚滚车轮下、脚下的这片土地早己不属重庆,能仰望到的,是他乡,兰天白云下那一峰一峰的绿色山峦在不停地湧动闪現,令人目不接暇,一路相伴而来,异乡的里程为这次出行烙下了,记忆深刻的黔北印象。

  车轮一路飞驰,一路令人遐想,感慨万千,在这个交通十分便捷的时代,铁路火车、高速公路为大量的逃离天灾酷暑的都市“难民”们,提供了随心之所欲的交通支撑,把大量的,成群结队的都市“难民”流一拨又一拨的送到了,自行选定的避暑目的地。……历经近三小时的旅程,我们一行也怯生生地抵达了桐梓县城車站,人均再花五元的士费,半小时后又一行背着行囊,风尘扑扑的都市“难民”们非常顺利地走到了此行终点,小村南溪口一家预订好的中下规格的农家乐(一人、一千一百元包吃包住、月费)。与我们一行不尽相同,也有一些熟黯门径的都市“难民”,一群又一群地背着行囊,像旅游一样,寻东觅西,停停走走,一路叩问,一路审视,直到价位、自然条件,住宿条件皆大欢喜的农家乐处,才卸下行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终于在绽放出一张张笑脸后,择此驻足,开始尽情地享受那都市盛夏三伏中从不曾拥有过的自然清凉。

  位于渝黔交通大通道中的桐梓县,凭借其紧邻大火炉之称的重庆、犹以为优的是:山势险峻的大娄山山脉,峻峰迭翠,沟壑纵横深幽,气候凉爽清心怡人的独特的地理优势,因其经济相对欠发达,少现代大工业污染,留存了较多的原生态景緻,倚便捷的現代交通,近几年盛夏吸引了一批一批又一批,拖家带口、扶老携幼,来自“大火炉”的,大量地逃离酷暑的、来至大火炉重庆的都市“难民”。桐梓县城郊及周边的毛石、楚米、九坝,沙咀、娄山关、板桥、南溪口、诸多的场镇,不知从何时起已不再是往昔孤单传统式的农家陋舍,代之的是如雨后春笋般地建起了一些像大都市周边农家乐一样的幢憧楼房,还有一些尚在紧锣密鼓声中正在破土筑基建造中的新楼工地。

      三伏天,重庆火炉发威的几个周末日,远隔重庆的桐梓县各避暑点人声鼎沸,逃离火炉的都市“难民”达到历年人数之最,或三三两两,或成群结队,或攀山或行谷,或自驾车游,往复行驶在农家乐片区、景点或纳凉点,款款小车几乎全是清一色的“渝”字头车牌,家家农家乐院坝中停满了各色小车。乡村场鎮连绵不断的农家乐几乎与县城连接了起来,山谷中潺潺水流骤然浑浊了许多。举目远眺,县城周边的山峦鬼斧神工,刀劈斧削,峰峦叠翠,薄雾顺山势缭绕,兀兀屹立。“天无三日睛,地难三尺平”的自然条件无法改变,流云无法改变,山无力改变,自然生态生机勃勃,鸟儿欢快地在这片天空上飞翔。城中参差不齐的城市建筑群,周边拔地而起的农家乐是乎无力与诗意般壮美的大自然相呼相应。让当地居民瞠目结舌难以适应的现象出现了!因避暑的都市“难民”曝满,喜形于色的农家乐业主进城的购买力也暴增!犹其是南下都市“难民”们的目光,足迹像风一样地刮遍整个桐梓县城,时而旋转,时而飘过,扫过去,刮过来,一大群一大群背囊携包的都市“难民”,好奇的目光,挑剔的口舌,探味寻优的脚步,留恋搜寻在县城的超市,肉蛋市,菜市,餐饮食品,土特产,及周边场镇的每个能玩能乐的角角落落,当他们一群一群的都市“难民”群的足迹迈过之后,令惊奇的当地人发出了一声声的惊叹!土特产品涨价了,菜涨价了,肉蛋涨价了!桐梓县唯一一家牛肉干厂的咖喱牛肉干也被他们抢购一空,断档了......供不应求了!望着曝满“难民”客的家家农家乐的窗口、阳台、晾晒满了五颜六色的夏装随风飘扬,为数不少的本地人开始笑了,也有人摸着羞涩的钱囊开始骂娘了!

  经桐梓县沿渝黔老公路南行十多公里处,位于娄山关关隘之北坡下的一个小山村便是南溪口。小村四周耸立着大娄山山脉的巍峨险峻,山脊多呈南北向,峻峭的山峰蔚然屹立,远眺近观,恰如一座座高高低低绿色植被装饰的“金字塔”,群峰相熙相携,绿灿灿地笑脸迎来朝阳送去晚霞!崇山峻岭中的沟谷深壑阳光透射,绿色植被丰茂,峡谷空气中富含氧离子清新凉爽宜人。盛夏三伏,气温最高的午时30度左右,夜晚气温20度左右,比较“火炉”山城,真乃是冰火两重天,天壤之别。都市“难民”们尽情地享受着一日三餐的农家乐饭菜,尽量呼吸着大娄山山脉的清新凉爽宜人的空气,迎着晨曦,“难民”们或三五、或成群地抛弃了一夜清凉之后的小山村,前呼后应地或乘车,或步行、或攀爬,或自驾车行、纷纷散落消失在娄山关方沿的沟沟壑壑之中、或在小村之南约一公里处的“生态园”(一家別墅级休闲山莊、庭院幽静、特别清凉)“仰天坊”上攀爬五百梯,或梯下的深壑幽谷之中聚集。日复一日地清晨倾巢蚁出,中晚时折回,一行行,一路路,或载歌载午,或喧嚣不歇,去时如此,回时也如此!往来之时,深壑峡谷中弥漫着一种让都市“难民“们难以释怀的清静、清幽、清凉。

      驻进小村南溪口,如同驻在一座杂乱无序的大杂院。简陋或者可以冠以为古朴、或“原生态”,昔时的瓦屋篱笆土墙的农舍仅余之一二,取而代之的是参差不齐的楼房,一幢一幢,朝向或西或东,参差不齐地簇立在一条南北向弯曲不羁的小车便道两侧、路边则横亘着一塊塊统一制作较为规范的农家乐称谓的小牌位,家家楼舍的正门上方处悬掛着用玻漓木框框着的一幅幅水准不俗的书法作品。这一切又跟旅店的感觉很相像。尽管如此杂乱不堪,农家饭菜口味不适,但“难民”们在此避暑、休闲、纳凉的目的确毫无悬念地得到满足。

      下午,阳光西坠,疲惫的都市“难民”们一行行身影折回,小车三三两两也缓缓地驶回熟悉的南溪口,村中那条狭长扭曲不羁的便道上,人头簇动,不时传出蹬着小车卖食品,卖小菜,卖西瓜的小贩们一天尚未结束的吆喝声,结束一天劳作行色匆匆的当地陌生人、建筑工人,懒散散地趴在路边几只赃兮兮的狗!那人、那车、那狗、那狭长弯曲的便车道,“难民”们已习以为常,这一切就跟在家附近感觉很相像,农家乐业主们忙禄着摆开桌子,安好凳子,几声“开饭了”!么喝声之后,小村農家乐的饭菜味开始弥漫开了……。晚饭过后 ,许多“难民”再次三三两两地步入生态园,再次享受都市人从未享受过的那种三伏天的清凉!转瞬,夕阳佘辉欲尽、暮色蒼茫中的,一些农家乐院坝开阔处小车投射出的彩色迷幻光影开始炫目地闪烁,坝坝午的音乐弦律响起、双双对对,男男女女相簇相拥,踏着午曲的节奏,如痴如醉蹁跹起午。一些院坝灯光下一桌桌搓和麻将的哗华声音此起彼伏,“难民”们将一天意犹未尽的清凉时空紧紧地拽在手中,滞留在脚下。夜渐渐地深了,喧嚣闹热过后,打着哈欠的“难民”们开始从“午场”麻将桌边纷纷散离。此时,寂静的南溪口已经不单单是本地人独自拥有的“家”乡了,同时也是远涉重山峻岭,为逃避天灾酷暑漂泊至此的都市“难民”们共有的“家”乡,或以后遥远回忆中的梦乡了。


      楼上叠楼
      楼外楼
      山似炉灶
      似火炙
      自然清凉何处是
      莫道入伏
      无人惆
      南下桐梓境
      娄山关下处处幽
      ……
      若得此处清凉地
      从此伏天
      何须愁

      少部分都市“难民”们经过时日的清凉体验之后,一向紧勒裤腰带的人也慷概解囊,根据品质,根据个体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了万元上下不等的价位,,纷纷与当地村民签约,竟毫无悬念地把这样的小山村择定为逃避酷暑的又一“家”。一次性地租赁了,或十年,十五年的租住权!己后,为了自然清凉,他们年年会如候鸟般地心甘情愿地耒到南溪口这座小村,年年来此无忧无虑的躲过山城重庆如火如荼的三伏酷暑期。

      初始驻入的南溪口,一条供生活用水的水沟时隐时现地顺村道弯弯曲曲流淌而下,顺流的沟底躺着沿途农家乐的各色饮用水管,清澈见底的水流十分凉爽,任凭它昼夜不息的白白流逝,常令一个又一个的都市“难民”惋惜不已! 看到的是:参差不齐,朝向迷离的楼房,楼自为屹,虽杂乱纷显......。卻没有高耸的大烟囱,看不到现代工业的滚滚污染源,也堪称一座原生态的自然村,而今,随着数千人的驻入之 后,人流,车入,顽童嬉戏,农家乐厨房的高烟囱时不时地冒出黑烟,正建造中的工地尘土飞扬,特别是当地人、都市“难民”们乱吐、乱扔、恶劣的生活习性,使小村环境日甚一日地恶化!让人们日复一日地为此提心吊胆。为这样一个较为原生态的清纯之地隐忧,而今,这条飘浮着垃圾的水沟及水沟下躺着的饮用水管,油垢、污垢早已是蒙垢满面,喃喃地向人们述说着不堪其污的痛苦!人们看到了,最不愿意看到的是:一大群一大群的都市“难民”掠夺性地享受清凉资源之后,所呈现出的是片片不堪入目的狼籍。留下的是当地人们,都市“难民”们生活之后的严重污染,难怪有人说:“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污染源!”如果缺乏有效的治理举措,或许不多时日已后的南溪口,将伦为无人问津的污浊之地!

       娄山关上的那片天空,那朵朵白云。那些绿色妆扮的“金字塔”,那座小村,还有关下那幢我驻了一个月的农家乐,农家乐后那条污固的小溪流,……形影浮过,心生许多感慨,想起了南溪口,想起了……,避暑时的情景历历在目, 遥想中的“生态园”或许己是秋色韵律十足,无论是婷婷傲然的大树群,还是随风摇曳的權木丛;无论是绵绵不绝的细雨,还是那雨雾朦胧中的车便道,“仰天坊”下的平台,平台向上伸延的“五百梯”,此时都………都静静悄悄地俯视着、陪伴着那些孤零零的亭台,亭台下湿润润藤编座椅、长椅,与它们一同回想着,今夏三伏时节,那些避署的都市“难民”们曾经在那儿发生的所有欢笑浪漫不拘的故事。零零碎碎地湊了这篇杂乱的文字,也算是对今年避暑的一点思念一点回味罢了。

      南溪口无语,天空无语。不想再说什么。秋凉之后,几乎所有的避暑“难民”们将纷纷离去,我像一粒漂泊浮萍,承载不动南溪口许许多多的隐忧,这里必定不是生我,养我,长我的土地、我的根、我的耕犁都不在这里,悄无声息地来,卻不想悄无声息地离开。今天,我已生活在远蓠南溪口的一个远方。来年暑至,或许,我将再来!……再見,南溪口!

  他乡如画,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张!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