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354|评论: 85

[情感·家庭] 【深圳新闻网:特区30年大型感恩采访活动】来到营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31 10:17 | |阅读模式
转:

这一站,我们达到的是网友tracksun的家,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明德乡的石狮村,在tracksun的贴文中,讲到了许多关于他家乡的典故和景色,大家可以在看这个帖子之前去看一看,特别是要去看看tracksun用背篓背孩子的那张照片。至于我这个帖子,主要围绕的是一条路。


20100829_72eb7501f337bcdc11d3S2kWdX14PIZ6.jpg
回乡路的起点,从这里就要靠两条腿了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0-8-31 10:18 |
早在到达这一站之前,我做好了路途艰苦的准备——虽然我不用像tracksun那样用背篓背孩子,不过身上的相机、笔记本等设备加起来也不轻,对于我这个从小在城市里长大、工作的人来说,山路,的确是个考验。

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县道,我们来到了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的六合乡,其中还走错了一个路口,幸好发现的快,没走多少冤枉路。其实tracksun的家乡石狮村是属于营山县的明德乡,可是因为去六合乡更近,路更好走,因此无论是赶场(村民们对于赶集的说法)还是进县城,走的都是六合乡。

到达六合乡,tracksun的堂兄陈先华已经在乡上等着我们了,他看着我们的车,直摇头:“这个车上不去。”于是我们将车停在了乡政府门前,原来准备坐摩托车上山,结果当地的村民很好心地提醒,前段时间下了雨,坐摩托还不如走上去呢。

我很天真的问,路好不好走?远不远?已经六十岁的陈先华回答是:好走,不远。稍后,我就对“好走、不远”这两个词有了新的认识。刚开始还是石板路,很快就变成了石头路,可恶的是石头上还长满了青苔,接着就变成了泥巴路和石头路想结合,当我这一脚陷进了泥巴里,下一脚就要踩在湿漉漉的石块上,心理就有点打鼓,生怕脚下一滑,从山上滚下去。短短3公里的路,走的我两腿打颤,身上大汗淋漓。

后来我才知道,这条小道是石狮村里村民们进乡的首选道路,石狮村的日常用品,大多是靠人背上来的。一些大一点的孩子上学,每天都要走这条道。陈先华的老婆,因为要去照顾在乡里上学的孙子,每天下午4点,要从这条路下山,第二天早上7点,等孙子上学后,再从这条路回到山上忙农活。


20100829_66af605ca83612ba37d4uSmU2kARDnFM.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8-31 10:25 |
重复了,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0-8-31 10:26 |
审核太慢了,又没有什么关键词
 楼主| 发表于 2010-8-31 10:28 |
现在,他们对于这个梦已经慢慢的淡了,一方面是人越来越老,再没有精力操劳,另一方面是村里的人越来越少,从20-50岁的人大多选择出去打工,很多人出去后就不在回到村里了——原本近200人的村子,现在只有80多个还在村子里,而且都是老的小的。一个52岁的村民和我说:“村子里除去那些小娃娃,我是最年轻的了。”

我们在村子里转悠的时候,看到了不少已经空无一人的房子,这些房子的主人,大多是在深圳打工,特别是一些老人不在村子里的家庭,可能几年也未必会回来一次。“像我这样的,已经不可能也不会走下山了。”陈先华对我说,“我儿子这一辈,也许到了年老的时候,还有一些可能会回到山里,但是我孙子这一辈,是肯定不会留在山里的。也许到了那个时候,这个村子也就不存在了。”

让陈先华梦想了这么久的公路,也许再也不可能出现,村里的人越少,这条公路就会越渺茫。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务工了,广东、浙江、江苏……他们的下一代,也许将被叫做广东人、浙江人或者江苏人,而不再是石狮人。


陈先华的孙子陈鹏辉——他拿着手机不肯放

 楼主| 发表于 2010-8-31 10:28 |


由于我专心爬山,没照几张这条路的照片,回头让老全和滨海贴一些上来

估计还有我爬山爬到痛不欲生的照片

 楼主| 发表于 2010-8-31 10:32 |

山里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自己的两条腿。

在这次石狮村之行,我还体会到了通讯基本靠吼的真谛。难怪山里人的嗓门都大。

 楼主| 发表于 2010-8-31 10:34 |

居所,原来路上曾经有个石碗,是让过路的村民们能够喝口水。

现在石碗已经不见了,但仍有好心的村民放了一个瓷碗。

发表于 2010-8-31 10:36 |
继续,等起!
 楼主| 发表于 2010-8-31 10:39 |
村里的人对于我们的到来,还保留着丝丝好奇,可见平时很少有外人上山来。甚至面对我的镜头,他们都会很不好意思。在整理相片时,发现我拍了不少村民们淳朴的身影,这里就不一一注明了。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0-8-31 10:42 |
他们的下一代,也许将被叫做广东人、浙江人或者江苏人,而不再是石狮人。

四川人,有很多人的祖先都来自广东,现在又回去做回广东人,也算是因果循环吧。
 楼主| 发表于 2010-8-31 10:42 |

这就是网友tracksun的老房子了,现在只有他二伯一个人住

在前几天的大雨中,门前的平台垮了一半



老房子和老人


据说这些房子还不让拆,营山县貌似想将这些老房子保存下来,维修。


 楼主| 发表于 2010-8-31 10:46 |
乡村美景,美不胜收







山里的家庭


云雾缭绕的六合乡










梯田








有点云海的意思






其实我觉得,这里的风景的确不错,有开发的潜力。可是这里交通……

 楼主| 发表于 2010-8-31 10:48 |
接下来是另外一个记者写的:

第五站:四川营山——慢慢消逝的故乡

        汇报第五站过程之前,首先请tracksun网友以及家乡亲属接受我们三人的诚挚谢意,谢谢你们上下山接送、热情的接待以及全程的陪同。同时还得谢谢狮子头这座大山,它让我们三人终于每人腰围减少了两公分,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炫耀的成就。虽然代价略为沉重,下山后大家都望山而怯……



早在出发之前,我们便已知四川营山tracksun故乡这一站将是艰苦之行,当时看其帖文《我的故乡----狮子头》,孩子都需要放在背篓里爬山,以孩子天生好动的个性,便可知道这个山路很累人。只是没料到这两天狮子头一行下来,我们的队伍几乎累垮掉。此刻停留在达州市区的一家旅馆内,今天在房间内多休整一天,然后再继续下面的行程。



准确些来说,狮子头这座大山属于南充市营山县明德乡石狮村,由于石狮村距明德乡的进山公路更为遥远,村民们平时都是选择临近的六合乡的公路出入大山。当我们一行抵达六合乡政府时,tracksun网友的堂兄陈队长早已在此等候,帮助我们寄存车辆,然后带领大家步行上山,陪同陈队长一天前来的还有本村另一位最年轻力壮的劳动力,也姓陈,竟然已是五十有三。再一问,石狮村户籍人口将近两百人,实际留在山里的只有一百多一点,全是老人和孩子,年龄最大的孩子十五岁,最小的还在襁褓之中。最年轻的成年人也已经五十三岁,大都是六十到九十之间。十六岁到五十五岁这个年龄阶段的男男女女们全部都去了广东,把人生最为美好最为身强力壮的光阴奉献给了广东。



上山和下山途中,聊的最多话题就是关于公路,在陈队长的带领下村民们已经自发修了一条从六合乡政府到石狮村的毛路,在天气晴好时拖拉机勉强可以空车上山,如今大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一条单车道的柏油路或水泥公路进村,可这至少需要300万元的投资。当地政府和村民们都拿不出这笔资金。关于公路这个话题,施记准备详细成文,我就不多累赘。



在山里,村民们围着我们,见到我们这些外地来的陌生人,另一个聊的最多的话题就是谁家娶了江苏籍的媳妇,谁家娶了江西籍湖南籍的媳妇,谁家的女儿又嫁去了山东嫁去了广东,谁家的亲家是个远地的官员这些。坐下来仔细一听完,发现很好笑,但也值得深思。由于青壮都外出去广东打工,只有春节时才会回家团聚,所以传统的农村婚俗习惯被彻底抛弃,姑娘小伙子们在广东大都是自由恋爱,在广东尤其是深圳这个全国移民聚集之地,他们爱上谁就嫁给谁,喜欢谁就娶谁回家,最后的结果是:春节回家团聚时,四川这个偏远的山区的高山之巅,五湖四海不同籍贯的人围在一起,构建了我们这个时代最为独特的人文风貌。



山里只能见到老人和孩子,原以为老人们会跟我们诉苦孩子的难题,偏偏他们只字不提,也许他们觉得外出打工的儿女们把孙辈们丢回山里是一件很自然而然的事情,他们也不觉得孙辈们在这山里有多委屈,依旧遵循着古老流传下来的方法对这些留守儿童们粗放粗养,任由他们在田间打闹在山野狂奔在池塘戏水。我们一行抵达陈队长家时,他的孙子正在家里等着我们到来。这个小小伙名叫陈鹏辉,今年十岁,再过几天就要去学校报到读五年级。我们的大包小包无疑引发了他浓厚的兴趣,在我的稍稍点拨之下,他很快就掌握了相机的自动档操作,随即他就非常开心地领着我漫山遍野去看他喜欢的东西,一路拍照,一路给我讲村里的趣事和历史。有了这小向导,我很快就抵达tracksun主帖里提及的狮子头那块大石头,还有那棵被钉过铁钉的传奇大树。孩子的天性在这种自然环境中最容易得到体现,陈鹏辉很熟练的爬上那些蔓藤,跃上那些大块岩石,告诉我每一座山的名字,告诉我每一个家庭的故事。此时,他成了大人在滔滔不绝,而我,却成了孩子,安静的坐在狮子头那山之巅,安静的看着夕阳西下,看山谷里每一处景色在晚霞中的变化。



真正让我触动的事情是晚餐后,陈鹏辉突然跟他爷爷说今晚不跟爷爷睡,他要跟我这个深圳来的叔叔睡。陈队长当然拒绝他的要求,可孩子倔强地拉着我的手,带我上楼去客房,然后他自己先爬到床上,任凭他爷爷说他也不理会。那一刻,我笑了,劝走了陈队长。在床上和这个小家伙聊了很久的天,得知他读书时是住在山下六合乡的学校旁租来的房子里,每天婆婆(奶奶)都会往返为他做饭;得知他去过一次深圳,非常喜欢深圳,他说自己要好好读书,以后再也不回这个山里。我很惊奇十岁孩子的这般心思,问他不喜欢这山里么?他说他也喜欢的,但他更喜欢深圳,更喜欢在深圳的爸爸妈妈。问起他的学校,得知到他的同学大都和他相似,父母均不在身边,大都是在广东打工。同学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快快长大,快快离开这里。问他想爸爸妈妈时怎么办,他说可以打电话,还说可以做梦,他说他经常会在梦里看见爸爸妈妈在陪着他玩耍……



不知不觉,夜已深,孩子就在我的身旁轻轻睡去,帮他脱外套时,才发现他里面竟然没有穿内衣裤。看来父母亲不在身边,孩子的成长多少是要受到一些忽视。把光溜溜的他塞进被子里,看着他均匀的呼吸,回想刚刚他说过的那些话语,心中忍不住泛起一种疼痛的感觉。留守儿童,是中国这一场大迁移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个附加问题,也许这些个人的情感问题和时代的变迁比照起来不值一提,但想想这些留守儿童成年之后,他们的性格和命运又会被这场时代的变迁留下怎样的烙印?



那夜窗外月光如洗,四周只有各种虫鸣和蛙声,呆在那样的乡下那样的山里,搂着那样一个留守儿童,的确是难以入睡。再想想深圳以及东部沿海这些都市的繁华似锦,想想那些高楼大厦,那些林立的工厂,再看看身边这个只能在梦里和父母玩耍的孩子,难免感慨万千。中国这三十年的繁荣富强,其实亏欠农民的太多太多,直至今日,我们仍在透支他们的幸福来换取城市的浮华。再联想到深圳建市三十周年给市民社保账户送两百块红包,给外来工送一年综合医保所引发的论坛争议,又忍不住摇头,其实,深圳亏欠外来工的实在太多太多,深圳亏欠这三十年来的来深建设者们实在太多太多了。只是,我们都不曾细想。



第二天凌晨,当我悄悄下楼去山谷里看日出时,陈鹏辉不知什么时候又寻了过来,紧紧的牵着我的衣角不肯松手,强迫我必须答应他一定在他家住半个月。好可爱的孩子,搂着他在那山谷里,静静的等待太阳的升起,告诉他关于太阳的传说和故事,告诉他tracksun叔叔这个英文ID的中文含义……



临行前,我们取出本次活动的礼品手机,照例进行我们的活动仪式时,陈鹏辉高兴坏了,因为他发现那个手机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有照相功能和MP3这些,于是毫不犹豫从爷爷手中夺过手机研究起来,当时由于太激动,他一不小心就把手机掉门前的水沟里,幸亏我们捞的快,也幸亏新手机没装电池,总之手机完好无损,装上电池后依旧能放出美妙的音乐。他爷爷却觉得不能给孩子玩这么贵重的东西,想把那手机收藏起来,结果引发了陈鹏辉的大爆发,嚎啕大哭起来,最终陈队长只能向孩子妥协,任由他拿着那手机一路拍照一路放歌,下山去送我们。



临别时,我不忍看陈鹏辉的表情,当时恰逢六合乡赶集,我独自一人在人潮里为汽车引导道路,出到路口后,我以为陈鹏辉还停留在乡政府门口玩耍我们留下的一些小礼物,于是放心上车,跟陈队长道别后便起步离开。没想到,车子一转弯开始下坡时,后视镜里远远就看到陈鹏辉站在街口朝我们不停的挥手……



昨夜睡的很沉很死,今天又没心没肺的睡了一上午,中午施记问起我tracksun家的帖子写了么?客观而言我脑海里真是一片混乱,狮子头,留在我脑海里的印象,最多的就是陈鹏辉的面容,他的哭,他的笑,他的鬼脸,他的惊喜,他的沮丧这些。又问起我对狮子头的看法,想了很久,终是回答不出来。再想想我们在深圳临出发前tracksun来送我们的情形,其实都市气息现代科技味道早已格外浓厚的tracksun网友现在的形象跟狮子头已经完全没有什么关联了。又想想陈鹏辉这个留守儿童的理想和愿望,想想陈队长对水泥公路的渴望,想想村里那些已经空无一人的房屋,我突然间竟有些悲伤起来。



我猜测不出狮子头山顶石狮村以后的变化究竟会怎样,我只是模糊的感觉:进村的水泥公路是很难修建起来了,而离开石狮村的人会越来越多,离开的,最终都不会再回去,比如tracksun。目前没离开的那些留守儿童,迟早也会一一离开,奔向城市。他们以后结婚生子,由于父母已在城内,也不会再有孩子送回大山。最终陪伴大山的,只能是目前这些老人了。也许再过三十年,石狮村里,只有杂草丛生,只有野兽出没。石狮村,只会在这一轮城市化大潮中慢慢消逝。和中国其它千千万万的山村一样,慢慢淡出我们的视野,慢慢消逝于我们的记忆。



也许,三十年后,所有山村迁移出来的人,只会在清明这种需要祭奠先人的时刻,才会重回山里。也许那时,唯一的感慨就是青山依旧人何在了吧。

 楼主| 发表于 2010-8-31 10:54 |
接下来是上面写文字的人拍的图片:



抵达营山县城后我们在县城内午餐




营山街景














抵达六合乡 发现这个乡政府办公楼很有乡村气息





车子只能寄存在这里 然后准备徒步








 楼主| 发表于 2010-8-31 10:55 |
陈队长想租这个四轮摩托拉我们上山 不过那司机说刚下完十几天的大雨 他的车子也上不去







六合乡街景

 楼主| 发表于 2010-8-31 10:56 |
可爱的小姑娘


 楼主| 发表于 2010-8-31 10:59 |
刚一出发 就发现这里修路的确很难








六合乡政府其实是在一个山顶上 当时我们以为我们已经登顶了 事后才知道我们要去的狮子头比这个乡政府还要山顶








山脚下盘沿上来的毛路是陈队长带领村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修建的 如今可供天气晴好时拖拉机空车上山






走到一半时我们开始感觉吃力



 楼主| 发表于 2010-8-31 11:00 |
接近陈队长家门口时 他的孙子陈鹏辉正在门口等着我们









小家伙学会使用相机后一直照个不停




 楼主| 发表于 2010-8-31 11:02 |
夕阳西下 狮子头旁的藤蔓和孩子









tracksun主帖里提及的美女化成精的古柏树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