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067|评论: 9

柳江古镇游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8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柳江古镇游记
      
      知道古镇柳江,是从朋友出差柳江照回来的照片。可能是在城市的钢筋水泥森林中居住久了,厌烦了车水马龙的喧嚣和摩肩接踵的拥挤,总会对宁静和古朴心生向往。条件所限,少有机会去那些著名的古镇。除了多次去过云南丽江,成都附近的古镇老街也去过一些,但感觉大多都商业化气息太浓,不过是些仿古建筑的购物街罢了。照片中的柳江古镇是那样的古朴,宁静。石板街、木板吊脚楼、百年古树,处处充满着川南民居的鲜明特色。目睹照片,立刻心生向往。感谢朋友的热心张罗组织,我们一行14人在端阳节前夕,终于启程驱车前往,开始了柳江之行。柳江古镇位于四川省洪雅县,地处通往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途中。洪雅是个生态县。进入洪雅境内,沿途便是绿油油的田园风光。车过洪雅县城,行驶在去柳江的公路,沿路两边树林竹荫,和掩映其中的老屋旧宅,清幽的景色更添浓了对柳江古镇的神往之情。




        柳江古镇虽然地处偏远,但交通也很方便,车行柏油路上几十分钟便到达了古镇。听同行去过的朋友介绍,柳江古镇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年(1140),原名“明月镇”,明末改为“三溪场”,清雍正十二年(1734)姜、柳二姓大族集资改建,后易名“柳江场”。因古镇年代久远,当地居民觉得老屋破旧,几年前便在古镇不远处择基另建了许多新房,纷纷举家迁入。但随着城市现代化程度日趋加大,久困闹市,许多人怀旧之情也顿然浓生。于是返朴归真、回归自然成了时尚。农家乐消闲、田园乡村养生成为热门,老街古镇更被城市人当作放牧心灵,松弛神经的世外桃源。淳朴的柳江土著居民也从中发现商机,许多人又重返故里,旅游公司也开始介入。几年来,柳江古镇以它的天然古朴、原生态景色被人关注,越来越多的人纷纷前往一睹它原汁味的沧桑与古朴。


         走进古镇,找好旅馆,匆匆吃过晚饭,已是灯火阑珊时分。夜色中的柳江显得有些扑朔迷离,一时难以看清她的真容。从一座石桥侧边下去,河堤是一条红砂石铺成的半边老街。古旧的老屋旧宅,大多稍做改造成为餐饮娱乐的场所。屋檐门楣,悬挂大红灯笼,古树亭廊,彩灯辉煌,游客们品茶饮酒,悠然自乐。堤下花溪河水正缓缓流淌,倒影迷朦,波光溢彩。隔河眺望,数里灯火,也是霓虹明灭,歌舞声音,压过流水潺潺。夜幕中的古镇,也免不了喧嚣燥动,有点像依水傍河的现代化城市。时间已近午夜,河堤两岸大略经过,便结束了古镇的夜景游览,回往住所,几个同行年轻人,却意犹未尽 ,拉上我又重返古镇。深夜的古镇依然热闹。大榕树下,烧烤摊生意兴旺,沿河堤一溜桌椅,坐满了食客。我们也找一处静僻的地方坐下,叫来几瓶啤酒,点上几个菜,喝着啤酒,欣赏着古镇深夜中的河边景色。

        想要趁早清晨,避开人头攒动时间,拍下古镇老街,天刚启明,同行的朋友都还在睡梦之中,便起床匆匆洗漱过后,携带相机,步行走去了古镇。与昨夜华灯彩照中的古镇完全不同,微曦之中,座落于花溪河、杨村河二水合流处的古镇宁静沉凝。古镇主干道是一条石板小街,两边的民房经若干年岁月的风雨侵袭,有些古旧但不残破,阶边壁下苔痕斑驳,有些院落墙头上还生长着野草杂树。古镇像是一位年迈的老者,脸上皱纹刻满岁月的沧桑,但身板健朗丝毫不显龙钟。街道上也有几个摄影爱好者架起相机,想必也是和我一样希望能在晨曦中拍下古镇那种宁静。商铺大多还未开张,从店名可以看出,大多商铺的也是卖些其他旅游景点常见的字画,小饰物、所谓的特色食品之类商品。有两处饭馆的店名倒是很特别,“万岁凉粉”、“知青饭店”,红五角星的店招配上那个时代特有的标语口号,不由得让人感慨,居然连这个偏远小镇在那个年代也免不了会被刻上“极左”的印记。中午时分,特地又来到这里,买了一碗凉粉品尝。凉粉味道一般,不像店名那样有特色。想必“知青饭店”也不过是以店名来招揽食客罢了。







老街尽头便是河边半边街。街道也用红砂石砌成,临河一边是青石间隔用铁索串连成的栏杆。半边街房就是柳江最别具一格的木板吊脚楼。吊脚楼的基脚用鹅卵石垒起,圆木砥柱撑起的木楼临江沐风,木制轩窗撑开望向花溪河面,目眺烟雨柳江,看流水涛涌,阅尽古镇千年风雨沧桑。“从来古镇多古树”。柳江也不例外。整个古镇就掩映在数



百株参天古树之中。从江边石壁边生长出来的榕树、黄桷树、桢楠大多粗可围抱,枝密叶茂,形如车盖,游人坐在树下喝茶玩牌,十分悠闲自得。临河而建的吊脚木楼“古榕客栈”旁生长着一株巨大的榕树,据说树龄已有200多年,堪称榕树之王。树干气根盘绕,枝干上长满了青苔、蕨类植物。树冠伸展如巨伞,一边遮掩着数十间吊脚木楼,一边枝叶伸向河边。从此处下到河边,一座圆木捆扎成的便桥横搭河面,桥宽不过两





尺,忽悠摇闪,过往游人迎面只能侧身才能通过。桥头耸立一座木制牌坊,横额之上镂刻“烟雨柳江”四字行书。然而当时天气晴朗,水碧山青,无缘感受那种细雨斜风,山朦胧,水朦胧的景象。但仅吟读“烟雨柳江”四字,也能想像出那烟雨朦胧,薄雾轻袅中的柳江会是如何的如诗如画般美丽。






        走过便桥来到对岸,会合了也已来到古镇的同伴。此时,古镇的静谧已被熙熙攘攘的游客们的说笑声打破。沿河堤走去,一座拦河坝样的跳蹬桥横卧河上,清澈的河水从石蹬间流过,形成一个小小的梯级瀑布,然后在宽阔的河床上舒展开来。碧绿的河水中,游客们在涉水嬉玩,小孩们大多人手一支水枪兴高采烈地泼水对射。



再向前百米便来到曾家园门前。未到柳江,看去过柳江的朋友照回的照片,“一定要去曾家园看看”就成了柳江之行的设想之一。未进园门,站在门前临河边的观景台上,两边桢楠森森,黄桷翳翳,粗壮的老榕树满身苍苔,树干倾斜将头探向河心。观景台下是一个码头样的石板平台,一座布局别致的红砂石跳蹬桥呈八卦曲线排列连接两岸。行走在桥上服装鲜艳的游人的倒影映在河面,河水波动,红碎黄乱,衬托着岸树碧翠和远山青黛,酷似一幅清亮明丽的水彩画。



在柳江民间流传着“曾家的房子,张家的丫头子,杨家的顶子,何家的谷子”的说法,仅只见曾家园面江洞开的院门,已不由得惊叹,享有“半潭秋水一房山”之誉的曾家园并非浪得虚名,的确是占尽了这好山好水好景地!曾家大院始建于1927年。据说,从空中鸟瞰整个建筑群呈“寿”字摆布,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



走进大院,除了游客,早已没有人居住的大院显得有些空荡。由于年久失修,有些地方已经歪歪斜斜,窗棂尘积纸破,漆面斑驳。但回廊亭台,迂回曲折;天井过庭,大气宽敞;楼阁厢房,建筑精美;挑檐圆柱,刻画雕字,依然显见出当时居住主人的显赫地位和昔日院中钟鸣鼎食的辉煌。时光流逝,物是人非。许多热闹的人和事已如花溪河水般流逝远去,只有戏台那两侧柱上“倾刻间千秋事业,方丈地万里江山”那幅对联,正好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一座豪宅,一群显贵在历史风雨中的的沉浮兴衰。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0-6-29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的帖子 文字很详细,自己的感触也很细腻
可惜你的图片,打不开。

超级遗憾啊。要不就值得推荐上首页了

建议楼主从本地上传图片哈。

[发帖际遇]: 麻辣玲子爬小长城被村民收取进山费小米椒19个.  

发表于 2010-6-29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1.jpg

楼主,我搜索了些图片,给你补上。
2.jpg

发表于 2010-6-29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4.jpg
3.jpg

发表于 2010-6-29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5.jpg

6.jpg

7.jpg

发表于 2010-6-29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动的记叙。感人的情怀,迷人旳图画
尤喜1p, 尽显烟雨柳江神韵, 学习了

发表于 2010-6-30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了!!!!!!

发表于 2010-6-30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个!!!!

发表于 2010-7-1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安静的古镇,拍得好。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0-7-3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宁静的古镇原生态的古镇。。。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