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6日,南部县委召开十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会议提出了通过3至5年乃至较长时期的努力,把南部县建设成全省乃至西部地区特色独具的“板材城、饮品城、机电城、桂花城、钓鱼城”目标。
“五城”建设快一年了,它给南部县带来了哪些变化呢?6月25日,笔者带着这一问题,深入到乡镇、企业、社区等采访。
产业发展你追我赶
“春蚕收入11000元,今年计划总收入5万元。”6月25日,建兴镇回龙庵村村主任吴永松领到春季茧款后,高兴得合不拢嘴。吴永松养蚕多年,近年来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多,他养蚕的积极性反而下降:“生活过得去就行了,不想太累了。”
“五城”建设的号角吹响后,吴永松意识到自己作为干部应该做出榜样,带头种植嫁接桑树。今年春季,他饲养蚕子9张,村里80多户农民在他的带动下,也都养起了蚕,全村春季蚕茧这一项的收入已经超过20万元。
碾垭乡佛祖沟村村民罗先成有20多年的养蚕经验,是先锋技术的受益者,今年春季养蚕10多张,蚕茧收入过万元。罗先成对此还不满足:“明年我还要多养几张蚕子,我要让这项收入超过外出打工的小老板的收入。”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汽车制造厂人事部管理人员蒲梅梅,今年春节回娘家看望父母时了解到南部县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发展蚕桑产业后,欣然说服退休在家的公公给自己当助手,在兴盛乡利井沟村租赁30多亩桑园饲养蚕子。今年春季,她的蚕茧收入超过2万元,刚刚卖完茧子,蒲梅梅就找到村干部准备夏季养蚕10余张。
楠木镇石牛垭村村民伏红英去年将自家的2亩多桑树嫁接成果桑。一些村民颇为不解:“连狗都不吃桑果,你种果桑干什么?”村民的不解在今年找到了答案:伏红英家2亩地桑园桑果收入2000多元,春季养蚕蚕茧收入1000多元。今年,楠木镇仅桑果这一项的收入就达到300万元,果桑的面积也将由年初的2000亩增加到3000亩。
招商环境争创一流
兴盛乡槐树湾村村民李山权在外打工多年并奋斗成老板,他了解到南部县有35万亩桑树资源的情况,回乡投资150万元,注册兴晟商标,准备建厂搞桑茶生产。李山权面对笔者的追问道出了回乡创业的原因:“逢年过节,乡党委书记都要发来问候短信,春节与乡干部聚会,他们总不忘推介‘五城’,推介家乡的优势产业。”
重庆市一家保健品生产企业负责人谢子敏放弃了湖北的桑果资源,将收购桑果的设备运到了楠木镇南鸭村。他直言,选中楠木镇的原因除了自己曾经在南部县双佛镇当过知青外,还有就是南部县的干部纯朴、务实。谢子敏给笔者讲了个小故事以证明他观点的正确。他们是5月1日到楠木镇的,镇干部放弃假日休息,带领他们熟悉村情,并在距离场镇较近的南鸭村给他们租了一套房屋作为临时厂房,还落实了专人负责协调工作。
敬晓文是南部县建兴镇李家街村走出的第一位大学生,经过10多年的打拼,他奋斗成为白领,年收入超过10万元。按理说,有车有房的他应该继续他的白领生活,然而敬晓文却放弃都市优越的生活回老家租赁村里50亩地用来种植草莓,将村里的250亩桑树全部嫁接为果桑。他还在村里一个叫敬家湾的地方规划了占地10亩的桑枝食用菌种植场。敬晓文这一举动的背后,是他瞄准了南部的商机:南部县可利用的桑枝至少10万吨,可生产食用菌菌包1亿包,产值可达5亿元人民币,10万吨桑枝给农民带来直接经济收入至少2000万元。
南部县升钟湖景区创4A进入冲刺阶段,去年的一场全国钓鱼大赛成功打出西部钓鱼城名片,一些生产钓具、钓饵的厂家纷纷请求到南部县投资,今年三大赛事还处在筹备阶段就有省内外的多家企业前来洽谈广告投放事宜。
南部县的招商环境吸引了在外乡友,县城的环境更让外地企业看好。仅去年一年,南部县就引进项目112个,开工项目52个,建成项目20个,总投资79.7亿元,到位资金36.23亿元,省外协议引资62.4亿元,到位资金28.6亿元。今年上半年,成功签约的华西希望美好家园等纷纷开工建设,国能集团公司、佛山好日子家居公司等一大批企业看好南部,业已与南部县签约。
“‘五城’名片吸引了外来企业。”南部县招商局一名多次外出招商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去年以来,南部县组织了5支招商队伍全年外出招商引资并恢复重建了7个驻外办事处定点招商,此外还委托了9个招商中介机构帮助招商。为了加大招商力度,南部县从副科级以上乡镇领导中抽派10名干部到招商局挂职副局长,分赴各地招商。每到一处招商,他们都带上推介“五城”的宣传片与画册,让对方一看就一目了然,找准投资方向。
外地企业看好南部县的投资环境,已经落户南部县的外地企业则“不待扬鞭自奋蹄”。金泰纺织有限公司入驻南部时总资产仅1000万元,经过数年发展,公司总资产已近10亿元。2008年公司投资1亿元新建了曲美服装有限公司,2009年公司与县政府签订了总金额1.2亿元的五星级宾馆建设合同。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去年7月以前,南部县城阆中出口方向道路破损,沿线房屋外观杂乱无序,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乱”字。金星方向是南部县出入成都、重庆等地的重要通道,过去这里像蜘蛛网一样的电线让人“眼花缭乱”。仪陇蓬安方向出口,曾一度街道破损严重,车辆一过,灰尘扬起老高。如今,这三大出口沿线民房整洁美观,让人眼界大开。路边成活的桂花树与先前栽种的天竺桂、楠木等形成景观层次,使原本仅具交通功能的道路如今变成了一道风景线和一个展示南部人加快“五城”建设的“大屏幕”。南隆镇黑水塘村70多岁的村民邱元章激动地说:“‘五城’建设让我看到了周围环境变美了。”
振兴街、蜀北大道过去街面环境较差,去年,南部县在街道正中分别安放了不锈钢分车隔离带和仿木纹隔离带,人行道则铺设了花岗石。这样一来,街面显得美观、亮丽多了。这两条街道于今年1月底前完成的标美化改造工程使一个个铺面靓起来,成了示范标本。嘉陵路是城郊农民集中建房形成的一条长街道,过去环境较差,路面破损严重。经过改造、升级,这条农民街面貌一新,成为市民晚饭后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石子岭以桃花闻名,是市民假日休闲的一个去处。成片成林的桃树因为缺乏有效管护而屡遭破坏,每到桃花盛开的季节,桃花的芬芳难以掩盖人们乱扔与恣意破坏花草的行为。去年底,南部县在那里规划了占地600余亩的“桂花博览园”并按国家4A级风景区打造。本月初,省花卉协会专家组来南部县专题调研“桂花城”建设时,惊喜地发现南部桂花的栽种应用数量远远大于中国西部各大、中、小城市桂花的栽种应用数量,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以桂花为主体的城市绿化风格。专家们评价这一园区的建设时,激动地说:“创意和规划很有新意。上海和苏州的桂花园都不能与之相比。”
南部县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也在跟着变脸。火峰乡大石桥村与明星村城隍垭村相邻,但是发展却远远不及,甚至不能复制城隍垭模式。南部县城的巨变让村民们看到了乡村旅游的商机,他们正按照一路、二水、三产业的思路抓好道路建设、产业规划。南隆镇烈女坟村位于城郊,村党支部书记张素兰主动对接“五城”目标,计划打造烈女文化园规划,逐步形成烈女坟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一体化村落。
大坪镇五一村位置偏远,过去道路狭窄,村民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今年初,村民集资修路。5月底,水泥路修通,村里的环境跟着变美了,一些村民发现这一变化后,主动向村党支部提出请求:集中建房,这样便于管理,也便于环境整治。去年以来,南部县修建水泥路500多公里。
去年9月,南部县锁定“五城”目标,提出了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思路“旱地产业化、公路水泥化、环境优美化”。今年5月,南部县根据县情变化和“五城”建设的进度,在去年“三化”的基础上新增了“农房村庄化、管理民主化”。如今,“五化”蓝图与“五城”目标完美结合,正一步一步引领南部人民走向辉煌。
干群关系走向和谐
今年春节刚过,一个颇具标本意义的亮点让南部人精神振奋:升钟镇党委、政府发动上万名群众利用7天时间,在杨家山村、回龙村等5个村集中成片打造出速生林示范片5000多亩,桑树1800多亩。升钟速度惊人的背后反映出了干群关系发生的转变。
2004年,这个镇发动群众种植玄参,结果上千亩玄参成熟了,签订收购玄参合同的老板却销声匿迹。后来,镇上发展蚕桑,老百姓栽桑养蚕,蚕茧上市时,茧价却被打压,栽桑、毁桑,再栽桑,再毁桑形成恶性循环。“政府要求种什么,什么就跌价。”群众由此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2008年,县上的几名领导乘车从升钟镇场镇附近一条公路上通过,几个村民居然拦住车辆要收过路费,这种强行收费的做法其真实目的不是为了钱,而是表达对镇党委、政府的不满。南部县提出“五城”建设的目标后,新上任的镇党委书记张斌在镇领导班子会上组织学习相关文件精神,用“五城”目标统领干部群众思想,并把群众大会逐一开到每个村,让群众明白什么叫“五城”,怎样建设“五城”。升钟镇的场镇环境卫生曾一度让人担忧,张斌与镇长梁先辉带头扫大街。开始场镇居民认为这是在作秀,时间久了,他们发现镇上的干部长期坚持,他们不再袖手旁观,而是积极投身到环境治理活动中。
双佛镇位于南部县的西大门,过去上访的群众曾一度让镇党委、政府领导疲于应对而制约了该镇的发展。2006年7月,新上任的镇党委书记贾庆海报到第一天,几十名群众就将镇政府狭小的办公室围得水泄不通,并要求新一届党委、政府解决他们的问题。2006年以来,贾庆海把精力用在了化解矛盾和解决民生上。下乡与下访成了他的常事。去年7月,贾庆海带领班子成员紧紧抓住“五城”建设这个目标,进村入户规划产业,逐村收集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双佛镇桑树产业优势突出,他与镇上的干部一道帮助村民修建蚕房,嫁接改良桑树120万株,使农户靠养蚕这一项户均增收200多元。该镇东秋林村70多岁的老上访何正清过去一提镇干部就摇头,如今不仅从心底里感激,还当起了民情联络员收集信息,帮助化解矛盾。何正清坦言,自己思想发生转变的根源是:“‘五城’建设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党的温暖,看到了身边的变化。”
四龙乡龛院寺村山高沟深,土地贫瘠,道路崎岖,属升钟水库尾灌区,完全靠天吃饭,村民常年从事传统种养业,外出务工是其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用水难、行路难、增收难、上学难、就医难”是村民贫困生活的真实写照。去年9月,由国家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省财政厅、省扶贫办直接参与实施的龛院寺村扶贫综合开发项目正式启动。如今,这个村面貌一新,引来了县外一批又一批的取经者。四龙乡党委书记杜秋感言:“龛院寺村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发生巨大变化最为根本的一点就是压力与责任。我们希望用这里总结出的经验带动全乡其它村的发展,为‘五城’建设添砖加瓦。”
“五城”目标锁定以来,南部县相继采取一系列措施转变干部作风,加快工作节奏,改善干群关系。去年10月,南部县启动83个部门与乡镇结对帮扶活动,今年3月,南部县掀起“治慵风暴”,“效能革命”绷紧领导干部加快发展这根“弦”。今年5月,南部县启动“爱人民、爱环境”“机关教育干部、学校教育学生、社区教育居民、村支部教育村民”的“两爱四教育”活动,与此同时,“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在全县范围展开。系列活动使干群关系走向和谐的同时,为南部县“五城”建设成功探索出了“5+2”、“白+黑”、“雨+晴”、“强村论坛”等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