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917|评论: 7

漩口政府人员率先入住安居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2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0-05-12    来源:新京报   


   汶川漩口镇负责分房官员称,担心居民先入住会损坏房屋,居民尚不知分房时间
  进入汶川漩口镇,一座孙中山雕像矗立在集镇入口处,上面写着“博爱”两个大字。漩口镇由广东中山市援建。
  在宽阔的中山路和博爱路之间,是一座充满川西民居风格的崭新小区,10栋6层住宅楼分三列,一字排开。4月,小区内花园和草地已郁郁葱葱。
  网友feiying414是小镇居民。他说他们隔三岔五就要到小区转一圈,然后再去附近的镇政府打听一番,期待早日搬入新居。
  自2009年12月小区落成,他们这样的打听已经不下十次。镇政府领导的回答却每次都在变。
  4月1日,居民们突然发现,小区最外面的三栋楼,开始陆续有人搬入。他们一打听,发现全是镇政府人员。

  【等待】

  100多户灾民也是移民
  汶川漩口镇是个移民集镇,2003年,紫坪铺水库开建,老漩口镇沉入水底,大部分居民搬迁到成都温江等地。只有112户选择“后靠安置”的居民,撤到现在的漩口镇政府所在地,瓦窑村。
  所以,小镇上真正住在集镇上的城镇居民,不过这100多户。在汶川,他们拥有特殊的身份,灾民加移民。
  一名居民说,他们2005年从库区搬入瓦窑村后,大部分人家搭起了叉叉房(方言,指用木棒叉起来的简易过渡房),等待被安置。
  2007年,汶川县移民办在漩口镇供销社附近选择了一块平地,开建了100多套移民安置房。因移民没有收入来源,每套房子还在一楼搭配了门面房。
  2008年5月,房子建好待分时,大地震发生。大部分房子倒塌,剩下的成了危房。
  漩口居民们只得继续在叉叉房住下去。
  2009年8月,震后对口援建的中山市把这些残房全部推倒,在原地上重建“漩口镇安居房”,也叫漩兴花园。
  中山市对口援建办副主任黎汉钊说,取名“漩兴”,是希望漩口兴旺发达,以此表达对漩口人民的祝福。
  2009年12月,漩兴花园竣工,feiying414说,居民们期盼着早日离开肮脏潮湿的环境,乔迁新居。
  这是一批等待安居已有5年的居民。4月10日,记者在漩口镇附近山坡看到,几户居民的叉叉房由木板、竹篱笆和石棉瓦搭成,破烂不堪。

  【意外】

  政府人员率先“安居”
  “可是中山市的援建人员刚走,灾民们就获知了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漩兴花园,被漩口镇政府大大小小的官员们以及他们的家属占了。”feiying414说。
  上述可证实的事实,发生在4月1日。
  3月30日,中山市与漩口镇政府举行了援建项目交接仪式。一名漩口镇居民说,中山的援建者刚走,当天他们就发现镇政府的干部和工作人员陆续搬入漩兴花园。
  4月10日,记者在漩兴花园看到,紧靠中山路的3栋楼已有数十户入住。许多人家的阳台晾晒了衣服。几个单元门口停放着汽车。
  这三栋房屋共48套。漩口镇政府知情人士介绍,目前已搬入46户,基本上包括了全部政府工作人员。
  4月10日,漩口镇人大副主席刘艳向记者证实,镇政府干部和工作人员确实先行搬入了小区。刘艳负责安居房分房工作。
  一位漩口镇政府官员称,他们震后工作量很大,工作很辛苦,也应该及时安居下来,搬入是应该的。
  刘艳向记者介绍,根据汶川确定的政策,该小区属于安居安置房。有资格入住的是无法修复房屋的城镇受灾家庭和最低收入家庭等,本镇职工在镇内无房的,可享受安居房作为周转房。
  刘艳认为,镇干部和工作人员入住是合规定的。
  而居民们介绍,漩兴花园所在地,是当年修建水库的紫平铺水电公司花钱买下的,专门安置移民,他们享有产权。政府官员并无资格享受这里的房屋。

  【争议】

  居民指责“鸠占鹊巢”
  中山市对口援建办一位负责人介绍,中山援建漩口镇安居安置房共13栋264套,总建筑面积16718平方米。1月18日,全部顺利移交当地政府。
  这位负责人介绍,他们是根据汶川县提交的漩口镇居民和公职人员安居需求,设计建造的,小区房屋面积在40到80多平方米。
  漩口居民说,中山市已为镇政府公职人员建设了周转房。他们不去住,却抢先占了他们大面积的房子。
  记者看到,在博爱路上方的山坡上,还有三栋住宅楼,规格和样式与漩兴花园小区房屋一样。漩口居民说,这就是中山市对口援建的公房,面积较小,主要用作镇政府、学校和医院公职人员的周转房。
  上述中山市对口援建办负责人说,确实设计了三栋户型较小的周转房。至于怎么分配,中山方面不能参与。
  4月10日,漩口镇副书记、纪委书记杨绍春介绍,公职人员之所以没有入住山坡上那三栋小户型房,是想留下做搭配。他称,漩兴花园分给居民的房子面积不足的,可以搭配山坡上的房子。
  不过,居民们说,如果能住进已被政府人员占的大户型,其实不存在搭配问题。
  漩口镇人大副主席刘艳否认镇政府公职人员率先入住的是大户型。不过,记者获取的一份户型资料显示,13栋房屋共分ABCDE5个户型,紧靠中山路的政府人员已经入住的3栋,属于最大的D和E户型,面积分别是73和80.96、84.35平方米,有的还带有壁柜。而在博爱路山坡上的周转房,则是50平方米左右的一室一厅户型。
  刘艳又解释称,靠近中山路的房子“比较吵”,他们是把安静的房子留给居民。
  刘艳还称,政府人员之所以率先入住,还因那3栋房子靠近中山路,他们担心居民入住后,在墙上打洞做成门面房,从而损坏安居房,而政府人员住下后,是不会干这种事的。
  针对刘艳的说法,居民们说,他们不会做在承重墙上打洞这样违法又危险的事情。而漩兴花园在小镇一角,这一段中山路很安静。
  刘艳还解释,政府公职人员入住是没有产权的,调走后就会腾出来,所以不存在侵占居民安居房情况。
  不过,该镇居民认为,除主要领导,镇上的普通公职人员基本终身在此地工作,尽管不享有产权,但他们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终身占有。

  【现状】

  分房名单正在公示
  等待的不仅是镇上居民。记者从漩口镇医院了解到,该院15名医护人员分得6套周转房。医院一负责人说,他们先后找了镇长书记请求房子不下10次。目前,医生们都住在医院病房内。
  漩口镇小学一名领导介绍,学校有62名老师,学校也多次找镇领导协商周转房,但镇上只答应分给14套房。目前老师都住在学生宿舍。
  对于安居房的分配,漩口镇副书记、纪委书记杨绍春称,他们已草拟了分配方案,正报县政府批准,“我们想在5月12日之前完成”。
  对于房子分配时间的拖延,杨绍春解释称,安居房分配工作很复杂,因为安居房政策和移民安置房政策有冲突,目前建成的房屋面积达不到移民安置标准,有些家庭需要分两套房,有的两套房调配不到,还需要货币补助,“具体很麻烦”。
  汶川县移民办主任李煜介绍,目前264套安居房,准备拿出174套分给漩口镇居民。春节前这些房子装修完毕,他们本打算把房子分下去,但是考虑到春节需要一个安稳环境。他们担心分房矛盾突出,所以推迟了分房。
  对于漩口镇政府官员们率先入住,李煜说,不能因为移民没有安居,政府人员就不能安居。
  4月6日,李煜说,目前正在具名分房名单公示阶段,5月15日公示结束。
  漩口镇居民至今仍住在叉叉房内等待。李煜称,他们将根据老百姓的反映对一些问题再做研究,因此公示后,分房还需要时间。

相关新闻:
    汶川恢复重建7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过30%
    汶川灾后重建审计发现15问题
    汶川地震捐赠使用公布
    汶川地震捐款到位99.9%
    汶川地震失子家庭再育幼童获帮助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0-5-12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发的帖子与蚂蚁所了解的情况出入太大:

漩口镇城镇居民安居安置房共264套,总建筑面积16718m2,由广东省中山市对口援建“交钥匙工程”建设,工程于2009年12月30日竣工,2010年3月30日正式交付使用。

    从其它渠道了解到的安置房分配方案来看,漩口镇为加快解决房屋因地震灾害损毁而无房可住城镇居民住房问题,同时解决紫坪铺水库建设后靠漩口瓦窑集镇的城镇居民安置遗留问题,经镇党委、政府汇同县移民办协商研究,拟定了《漩口镇人民政府关于漩口镇城镇居民安居安置房分配方案》(方案一)和《紫水工程后靠漩口集镇安置人员安置分配实施方案》(方案二),并按政策书面请示县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原则上同意按方案二实施。在镇政府与县移民办组织专人多次对后靠安置人员的相关资料进行核实后,决定在4月30日至5月15日对后靠安置人员的名单进行张贴公示,公示期为15天,对有举报争议的名单将进行重新调查核实。

按漩口集镇安居房的实际情况,在4-13幢中,拿出196套安置房解决后靠集镇安置人员,户型有50㎡、66㎡、67㎡、77㎡、81㎡,鉴于灾后重建安居房户型面积的实际情况,对单套面积不足标准面积的,以组合的方式解决,他们的实施方案为:

1人户:无铺面的以单套66㎡或67㎡解决;有铺面的按单套50㎡安置房+15㎡铺面解决。

2人户:无铺面的以单套77㎡解决;有铺面的按单套66㎡或67㎡+15㎡铺面解决。

3人户:无铺面的按两套50㎡组合;有铺面的按单套81㎡+15㎡铺面解决。

4人户:无铺面的按50㎡+ 67㎡组合;有铺面的按两套50㎡组合+15㎡铺面解决。

5人户:无铺面的按两套67㎡组合;有铺面的按50㎡+ 67㎡组合+15㎡铺面解决。

按此方案,安置解决集镇后靠人员就需178套,且只能在4-6幢、8-13幢加上7幢的四套50㎡的房屋中才能满足需要。因此,对集镇后靠人员的安置房确定在4-13幢安居房中解决。

机关干部租住安居房进行周转的情况

(一)机关干部租住安居房的原因

1.截至2009年9月30日,漩口镇的农房重建任务已全面完成,产业发展成了该镇党委、镇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们多方寻求企业来漩口镇投资发展,经过努力,在2010年3月,农辉山鸡发展有限公司同意在漩口镇落户,公司按照“支部+公司+农户”的模式,解决了农户“养不活、卖不脱、无本钱”三大问题,该企业可辐射全镇、乃至全县各乡镇农户,为全县农户提供产业支持。为支持产业发展和农民群众今后的生计问题,镇党委、政府及时与投资方研究,决定尽快投资落户并开展前期工作。由于在5.12地震后,该镇土地灭失严重,难以找到比寿江大桥原镇党委、政府临时办公用房所在地更加适合公司建设的位置,该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腾让在位于寿江桥边1500多平米的临时过渡房办公点交给企业发展。目前,该公司已发展山鸡46000只,将分期分批出栏交农户养殖。将临时过渡房办公点交农辉山鸡发展有限公司后,镇党委、政府面临重新寻找办公点的现实问题。

2.在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该镇优先考虑群众的安置安居问题,为此,该镇政府的办公楼也是在今年4月才启动修建,全镇职工在镇内既无办公房又无居住房,镇党委、镇政府原计划在瓦窑集镇搭建板房或帐篷过渡,确保镇政府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但按此作法有三个不利影响:一是无场地搭建、二是有损重建形象、三是势必造成资金浪费。

3.灾后重建以来,该镇职工顾大局,全身心投入各项工作,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作风,全力投入到灾后重建中,如再住板房或帐篷过渡将极大挫伤干部职工职工工作积极性。

鉴于以上三个原因,该镇党委反复研究决定,根据《汶川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汶川县安居住房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2009)50号的有关规定,本镇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在镇内无房的,可享受安居房进行周转,将对口援建的市场二楼暂时作为镇党委、政府的办公楼。

(二)分配方案


1.
享受副科级以上待遇的职工,可租住一套三室一厅住房(77㎡)。


2.
对部分因家庭人口较多或双身职工,本人又提出申请的,在事先征求全镇职工的意愿,可以租住三室一厅住房。


3.
已婚的职工可以租住一套二室一厅住房。


4.
未婚的单身职工自由组合,两人合租一套二室一厅住房。

5.由于学校的教职工周转房已启动修建,学校教职工就不再考虑使用安居房进行周转。漩口医院分配6套,漩口派出所分配3套,漩口法院分配2套,租金按县人民政府的相关文件规定缴纳。以上11套房屋在余下的7幢中解决。

(三)选择1-3幢安居房的原因

一是在确保集镇后靠人员按分配方案,分配足住房面积、套数的前提下(根据分房方案预留了196套),在余下的安居房1-3栋48套中,拿出45套出租给镇政府的51名职工进行周转,租金按县人民政府的相关文件规定缴纳。二是余下的1-3幢安居房面积大小不一,不能满足解决集镇后靠人员的分房要求,加之部分后靠安置人员提出,如分到1-3幢安居房,将把一楼改为商铺,用于营利性质。为避免因人为因素改变房屋的外观结构和抗震性能,防止各类矛盾出现,该镇党委、镇政府反复研究决定,将1-3幢安居房定为机关干部职工过渡周转房。

(四)余留安居房的拟分配方案

在本镇共有264套安居房中,用196套解决集镇后靠人员的安置,预计使用178套;镇政府职工租住45套进行周转;镇辖区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租住11套进行周转;其余30套安居房,参照廉租住房政策,拟用于解决本镇集镇范围内城镇居民住房因地震灾害倒塌或严重破坏不可修复的导致无房可住的城镇受灾家庭、“三无家庭”和最低收入家庭租住。

发表于 2010-5-12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漩口镇城镇居民安居安置房共264套,总建筑面积16718m2,由广东省中山市对口援建“交钥匙工程”建设,工程于2009年12月30日竣工,2010年3月30日正式交付使用。

从其它渠道了解到的安置房分配方案来看,漩口镇为加快解决房屋因地震灾害损毁而无房可住城镇居民住房问题,同时解决紫坪铺水库建设后靠漩口瓦窑集镇的城镇居民安置遗留问题,经镇党委、政府汇同县移民办协商研究,拟定了《漩口镇人民政府关于漩口镇城镇居民安居安置房分配方案》(方案一)和《紫水工程后靠漩口集镇安置人员安置分配实施方案》(方案二),并按政策书面请示县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原则上同意按方案二实施。在镇政府与县移民办组织专人多次对后靠安置人员的相关资料进行核实后,决定在4月30日至5月15日对后靠安置人员的名单进行张贴公示,公示期为15天,对有举报争议的名单将进行重新调查核实。

按漩口集镇安居房的实际情况,在4-13幢中,拿出196套安置房解决后靠集镇安置人员,户型有50㎡、66㎡、67㎡、77㎡、81㎡,鉴于灾后重建安居房户型面积的实际情况,对单套面积不足标准面积的,以组合的方式解决,他们的实施方案为:

1人户:无铺面的以单套66㎡或67㎡解决;有铺面的按单套50㎡安置房+15㎡铺面解决。

2人户:无铺面的以单套77㎡解决;有铺面的按单套66㎡或67㎡+15㎡铺面解决。

3人户:无铺面的按两套50㎡组合;有铺面的按单套81㎡+15㎡铺面解决。

4人户:无铺面的按50㎡+ 67㎡组合;有铺面的按两套50㎡组合+15㎡铺面解决。

5人户:无铺面的按两套67㎡组合;有铺面的按50㎡+ 67㎡组合+15㎡铺面解决。

按此方案,安置解决集镇后靠人员就需178套,且只能在4-6幢、8-13幢加上7幢的四套50㎡的房屋中才能满足需要。因此,对集镇后靠人员的安置房确定在4-13幢安居房中解决。

机关干部租住安居房进行周转的情况

(一)机关干部租住安居房的原因

1.截至2009年9月30日,漩口镇的农房重建任务已全面完成,产业发展成了该镇党委、镇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们多方寻求企业来漩口镇投资发展,经过努力,在2010年3月,农辉山鸡发展有限公司同意在漩口镇落户,公司按照“支部+公司+农户”的模式,解决了农户“养不活、卖不脱、无本钱”三大问题,该企业可辐射全镇、乃至全县各乡镇农户,为全县农户提供产业支持。为支持产业发展和农民群众今后的生计问题,镇党委、政府及时与投资方研究,决定尽快投资落户并开展前期工作。由于在5.12地震后,该镇土地灭失严重,难以找到比寿江大桥原镇党委、政府临时办公用房所在地更加适合公司建设的位置,该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腾让在位于寿江桥边1500多平米的临时过渡房办公点交给企业发展。目前,该公司已发展山鸡46000只,将分期分批出栏交农户养殖。将临时过渡房办公点交农辉山鸡发展有限公司后,镇党委、政府面临重新寻找办公点的现实问题。

2.在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该镇优先考虑群众的安置安居问题,为此,该镇政府的办公楼也是在今年4月才启动修建,全镇职工在镇内既无办公房又无居住房,镇党委、镇政府原计划在瓦窑集镇搭建板房或帐篷过渡,确保镇政府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但按此作法有三个不利影响:一是无场地搭建、二是有损重建形象、三是势必造成资金浪费。

3.灾后重建以来,该镇职工顾大局,全身心投入各项工作,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作风,全力投入到灾后重建中,如再住板房或帐篷过渡将极大挫伤干部职工职工工作积极性。

鉴于以上三个原因,该镇党委反复研究决定,根据《汶川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汶川县安居住房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2009)50号的有关规定,本镇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在镇内无房的,可享受安居房进行周转,将对口援建的市场二楼暂时作为镇党委、政府的办公楼。

(二)分配方案

1.享受副科级以上待遇的职工,可租住一套三室一厅住房(77㎡)。

2.对部分因家庭人口较多或双身职工,本人又提出申请的,在事先征求全镇职工的意愿,可以租住三室一厅住房。

3.已婚的职工可以租住一套二室一厅住房。

4.未婚的单身职工自由组合,两人合租一套二室一厅住房。

5.由于学校的教职工周转房已启动修建,学校教职工就不再考虑使用安居房进行周转。漩口医院分配6套,漩口派出所分配3套,漩口法院分配2套,租金按县人民政府的相关文件规定缴纳。以上11套房屋在余下的7幢中解决。

(三)选择1-3幢安居房的原因

一是在确保集镇后靠人员按分配方案,分配足住房面积、套数的前提下(根据分房方案预留了196套),在余下的安居房1-3栋48套中,拿出45套出租给镇政府的51名职工进行周转,租金按县人民政府的相关文件规定缴纳。二是余下的1-3幢安居房面积大小不一,不能满足解决集镇后靠人员的分房要求,加之部分后靠安置人员提出,如分到1-3幢安居房,将把一楼改为商铺,用于营利性质。为避免因人为因素改变房屋的外观结构和抗震性能,防止各类矛盾出现,该镇党委、镇政府反复研究决定,将1-3幢安居房定为机关干部职工过渡周转房。

(四)余留安居房的拟分配方案

在本镇共有264套安居房中,用196套解决集镇后靠人员的安置,预计使用178套;镇政府职工租住45套进行周转;镇辖区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租住11套进行周转;其余30套安居房,参照廉租住房政策,拟用于解决本镇集镇范围内城镇居民住房因地震灾害倒塌或严重破坏不可修复的导致无房可住的城镇受灾家庭、“三无家庭”和最低收入家庭租住。

发表于 2010-5-13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明报又报道了,联合早报又转载了“漩兴花园”的事。
媒体不需要蚂蚁来解释,越描越黑!楼主的意思估计也是希望汶川引起重视!有与无要用事实说话!最好是把”漩兴花园“入住名单公布出来!包括姓名、所属单位(村庄)、面积等等!

发表于 2010-5-13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汶川县漩口镇集中村村民,迎来又一个“5.12”,可说是百感交集。一转眼,地震已过去整整两年,从地震的伤痛到重建家园的轰轰烈烈再到如今的安定生活,离不开党和国家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各级政府也是功不可没。现在,我们已经从地震的阴霾中走出,欢迎各位网友到我们现在的集中村来参观,你会讶异于她如今的崭新面貌,难以想象,两年前的今天,她满目疮痍……

5月12日一早起床浏览各大网页,“漩口镇政府人员率先入住安居房”的新闻接连跳出。作为从漩口镇集中村走出来的人,我想我是比较有发言权的,镇政府原来的临时办公地点就建在我们村寿江桥头,每次周末和节假日回家,总能看到政府工作人员在板房间穿梭忙碌的身影(在与政府工作人员的闲谈中,得知他们如今流行的一句话是“五加二,白加黑”,也就是说工作日是周一至周五加上周六周日,工作时间是白天加黑夜,工作生活都在这一片板房区内),去年9月30日,全村村民就已全部入住新房,镇政府蓝色过渡板房在集中村特变显眼。

搬入新房后,乡亲父老面对的最大困难就是地震中土地丧失严重,没有了土地,农民凭借什么生活?各级政府也在鼓励农民积极发展产业经济,但仅凭农民自己又能如何发展产业?

四月份放假回家,发现政府原来的板房办公地点已挂上“农辉山鸡发展有限公司”的牌子,打听下才得知原来镇政府又搬到集镇综合市场过渡(镇政府办公楼还未修好),住房就搬到临近的漩心花园过渡(确实已找不出地另建板房)。原来因找不出土地另建养鸡场,镇政府只能腾出现在的办公板房发展产业。如今,坐落在汶川县漩口镇集中村寿江桥头(原政府办公生活地点)的“农辉山鸡发展有限公司”大大解决了农民发展养殖业“养不活,卖不脱,无本钱”的三大问题,促进农民增收。

这是我所了解到的真实情况,至于网上沸沸扬扬的炒作,我不清楚有何意义,大家或许早已忘记,政府工作人员在这里也有着双重身份,他们除了是政府工作人员,同时也是灾区人民,当大家在为失去家园而伤心欲绝的时候,他们便要首先振作起来扛起重建家园的大梁,待家园建好后,他们还要东挪西搬腾出地方积极支持农民,我们还有什么可指责的?经过“512”特大地震这场灾害,我们灾区人民已经完全能够体会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良苦用心,某些记者只是片面听取部分人员的只言片语便发出“鸠占鹊巢”的定论,是否有些不妥?



[发帖际遇]: 汶川9999今天生意不错,卖草席赚了小米椒3个.

发表于 2010-5-13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汶川9999


    与其埋怨媒体,不如政务阳光;与其让人猜测,不如家喻户晓。别人可是有名有姓地点出了人名,从“新闻事实的角度”我认为无可辩驳!何况这是典型的“利益冲突”。不知道他们知不知道“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这句话?正应了老百姓那句话:“黄泥巴落裤裆,不是屎都是屎”!

发表于 2010-5-22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专业千斤顶,我顶顶顶!
发表于 2010-5-23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啊!难得一见的好贴。。。楼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