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3-26 13:21
|
|阅读模式
车从盐亭出发,左行数里便是林山.林山并非以深山高木得名,周围只是川地丘陵惯见的地貌.小山,小家碧玉;小树,繁茂葱郁.
林山行政单位属乡,街道即车道.道路两旁少有几间房屋,还没来得及眨眼,车就滑出了街尽头,看街的人还在车上回望,躲车的人还在道旁迷茫...
顺林山前进,很长一段时间不见人口集聚地.山前山后几村庄,陌南田北稻花香.
望着窗外良久,车渐然驶上宽阔的街道.听同行人介绍这是到了富驿.坐在旁边的人惊讶于我连富驿都不知道.当我问及其它地名,他们却也还表现出同样尴尬的神情.
‘富驿’二字引人遐想:或是古驿站而来,或是'富足安逸'的谐称.不管怎样,富驿是处在一县之下,百千乡镇之上,除县城外行政管辖区域最大地方.街道两旁是紧邻的店铺,货物各色,琳琅满目.富驿也兴赶集日,但不同于周边乡镇的是相邻两赶集日只间隔一天.时值午后,各店铺里皆是人满为患,可见它的兴旺体现于此.富驿街道教林山宽出很多,来往的大货、客车络绎不绝.我们的车直接从街中穿行而过,若干店舍后还林立着若干楼宇,不能一览千姿,直教人欲看还休.
车出街道右行不远,几座毗邻的庙宇映入眼帘.主庙正梁上悬牌:静庵寺,寺旁不远的山上有片公墓园,庄严而别致,这是在乡镇地区难见的.
会天大雨,道路难行.原本是沙石铺面的道路,因为现今车流渐增,政府正在策建水泥路.施工用的泥沙被雨水冲带泻上路面,车路艰难.
就在出街后前方上坡处,一辆卡车横堵在道路中间.
车内的乘客还未等车停稳就扶着座椅半立起来,半张着嘴,瞪大眼睛凝视前方.我们的车不得不停了下来.
车里人多气杂,首先下车的是司机,跳出驾驶室后径直往前走得无踪影.车内有坐耐不住的乘客也先后下车.或往前去一探究竟,或双手叉腰就地俳徊.几青年等得不耐烦,嘴角便提携起爹娘.老孺居多,借机相互拉起家常.
一段时间后前方不见动静,大家就都焦躁起来.一老者幸灾乐祸般说道:“我就说嘛,这边在修路,走不得,嘿,就是不听,这哈堵住了噻!”那得意的神情好像他忘了自己也在这班车上。也有人抱怨道:“朗个(为什么)还不走,我买的肉都要搁臭了...”后排座位上的一老汉似乎抓住了问题的本质,边吐烟圈边说:“要怪就怪这龟儿天,想要雨的时候不来雨,不想要的时候尽下淫雨!”在他的引导下,众人便开始对天气展开讨伐。车前排副驾驶上的一秃顶老汉扭过头来笑着说道:“都知道这是淫雨季节,你朗个(为什么)怪天唉?天还是跟你一样哆嘛,想下的时候莫得货,拿啥子下唉?但是到了该下的时候...,跟你有些时候控制不住是一个道理噻?”先前吐烟圈的那位老汉顿时来了火气,愤愤地说道:嘿,啥子叫不能控制,你个龟儿子,老都老了还说混话...”坐在中排的一位老汉侧身笑着说道:“xx,来,抽支烟,你跟他说个啥子唉?他个老东西不落教(不守本分)。”秃顶老汉旋即就把话锋转向他,说:“你才不落教,你一天莫事就跑上街来偷到起给儿媳妇买吃的,看把你儿媳妇养得白嫩嫩的,二天你娃儿回来肯定都认不到咯...”老汉马上严词回击:“你个老东西,头上的毛都掉完了还不老实,总要把嘴上的也掉完才气啜...”就在烟雾缭绕、笑骂纷争时,售票员板着脸发话“车内不准吃烟”。她大概是怕了乘客重拾话题,把堵车的矛头又转向自己,说完之后就歪靠在座椅上乜眼徉寐.
约摸半个小时,终于有了人来.前方推销点处的推土车司机受卡车司机请求,答应拖带其出泥坑.但拖一次30块钱.出于堵车的无奈和后方乘客的催促,卡车司机无条件接受.推土车拉卡车如蟋蟀运米般轻易,惹得一旁的小孩拍手叫嚎.
然而,不幸再次发生.卡车才从推土车上解下钢索不久,又被前面堵住的一货车拦住了去路.为避免后面人的责备,司机下车后故意对车身拳脚相加.果然,车内再无人牢骚抱怨.无声的售票员却按捺不住了,开口就骂:"龟儿子,开得瘟又要跑在前面."但骂声仅只在车内回荡,供内部人员交流!有人反驳她:“哪个想陷车?人家先到这,不可能停到起,等你来了再跟到你沟子(屁股)后头跑噻!"售票员不吭声了,阴沉的脸色却道出了她的潜台词:"这个龟儿子才多管闲事!”
有人建议再请推土车来拉一把.坐在后窗旁一中年男人笑着说道:"拉,60块钱一哈,回去还不挨媳妇儿骂!"车内人都笑.不料,后面突然冲上来一辆拖拉机,从客车旁边插行而过,一股黑烟直喷而入,极无涵养,所有的乘客都摒住了呼吸,竟也有人还不忘骂上一句:"嘿,这个狗日的 ..."
迫于压力,卡车司机再次唤来推土车.几个附近的乘客等推土车完事后干脆立在其卸装斗里顺路搭回.
客车途经五星,售票员报站却无人回应.窗外,稀疏的民房错置在路两旁.并不见站或人口集聚地,有的是三五个荷锄而归的农夫.
过五星后不久一地叫陈家井.听人说此处原有大户陈姓人家,族人共用一口水井,后人以此命名此地.但我对此抱有怀疑,放眼远眺,看不到大院门户的半点影迹,比五星多的是行人,远处还有一口颓败的油井.
接下来客车进入林农.我在街口下车.
林农街不大,估计小孩一泡尿能从街尾流到街头.但两边商店接踵.比富驿多了许多茶馆酒楼.是时天将近黑,街上却少有行人.偶尔一两家旅店的招牌已若迈进古稀.林农场口有座路标,上记:八角^永泰
林农主干乡道全是柏油路.道路边屋舍俨然.黑幕里,几只飞鸟似乎从炊烟里掠出.
次日早起,赴玉龙山庙会.
玉龙庙落于玉龙山顶,山下公路四通八达.大群的人偏至而上.山脚处有一道庙圯常建的雕花门框,其横梁上题书:玉龙山.入得此门,路全为大方石砌的宽阶.时下小雨,石路较滑,客车不敢载人上山.少数娇贵选择坐摩的而上.大多数徒步而上.
男子逞能,跑在最前头.女孩儿或五步一停或十步一歇,香汗淋漓,娇喘微微.小孩子挣脱大人的手向上疾奔,不时传来滑倒的嚎哭声,嚷着要下山换衣裳.叉着腰站在一旁休憩的老人笑着说:"菩萨在考验你是否真心去敬拜呢."细雨绵绵,言笑宴宴,径直朝前.
未到山顶,早闻见浓浓香烟.上山后左行去往先蚕庙,一小段路间竟有十来处胶布盖住的土灶台,听人说这是以前专为香客提供膳食用的.先蚕庙内供奉着嫘祖和几樽罗汉象.
上山后右走十来米又有一道小雕梁门框,左右立柱染朱红漆,各有云龙抱绕,其态逼真,栩栩如生.入得此门算是进入正庙堂.左边是正在修建的一列平房.其尽头与一戏台垂直勾连.右边有数间小店铺,其内主要经营庙门专用品.店尽头一摩登楼卓然不群.门上方挂着"嫘祖宾馆"招牌.店里宾馆里门廷若市.
香客沿中间的水泥梯可爬上山峰.玉龙山庙呈菱行布局.上至阶顶,左右各有数间殿堂.分别塑有嫘祖像和专司家畜的菩萨像.四壁绘有黄帝战妖孽图.两殿相连,呈倒"八"字型分立崖边,正是"有亭翼然".穿过此二殿是正佛厅.拜佛人摩肩跻踵,所能听到的是人嘈杂声,全然不觉鞭炮响;所能看到的只是僧头佛面,却不见菩萨腰膝.
佛正厅后又有数间平行列建的殿堂.众男女表情庄肃,朝众神顶礼膜拜.
老太太在佛前絮叨不停,又作揖又下跪.小孩半张着嘴想笑,却被爷婆的巴掌要了魂,张大嘴想哭却又不敢,只得强忍着.老爷子一声不响地进香磕头,严肃的神情像极了北方少数民族人祭拜他们的图腾.小伙子却如第一次见情人般羞于言表,作个揖,往功德箱里丢钱后转身便走.女孩儿三两结伴,等男人走后,都挽系衫翼,叠提衣裙,玉臂斜撑,轻跪在叩垫上虔诚祈祷,透过发丝可看到伊们小嘴一张一翕.偶尔有姑娘望着送子观音出神,却被眼尖的姐妹故意一推,洁白的小脸顿如三月桃靥...
响罄人边敲木鱼边替学生祷告,文书菩萨正襟危坐,面带微笑,眼望高处,谁能高中,天知道!殿柱后忽然传来哭声,循声望去,走出一小孩,左手还握着糖葫芦,右手不停揉着眼,仰天哀嚎.嘴边沾着饼干屑,口里狂呼他爹娘,泪水口水混为一流,直往下掉...
前后殿厅间建有禅房,专供守佛人居住.禅房中间设有香炉,雨线浩淼不住,焚香人却不记其数.鞭炮碎屑满天飞舞,爆竹震耳响遏行云...
站在山顶远眺,玉龙山四周是丘陵地带特有的地貌.层层峰峦曲折绵延.山与山好似你我粘连.若不身临其境,很难想象两山之间竟蕴藏着博大的空间,就如这兴盛的玉龙台.望着远方无尽的山脉和缈茫的云烟,感觉个人是何等渺小,天地竟如此宽广.忆往昔,咫尺之距,此处人不识,山不知.更况江山多娇,山的那头还有山,路的尽头仍有路!忽又觉得人是奇妙的动物,是生气的谛造者.就说眼前,百米之距的山那坡,无人下决定出苦力改造,也就还是芳草凄凄,鸟雀寂寂.
庙正门左方有一条水泥阶梯,拾级而上,到了神仙洞.洞府不大,内有数分间,壁刻八仙像.站在洞口往下看,才发现玉龙山下四周皆有通向山上的小路,冒雨而上的行人络绎不绝.
下午,小雨渐停,从乡下出发,去看远近闻名的林农"九十九条根".
林农乡房多建在山脚,夏季也不太热.田野里桑树遮目.怪不得玉龙山多处建有嫘祖殿.乡道则多修在山腰,平直宽广.路两旁房子拔地而起,路上行人少,时而有运输蚕茧的车过往.
正行着,蓦地看见远处桑田间有一白衣女子挎篮而行,其态极妍,步履蹁跹,,如宿花之粉蝶,若茇丛之香苓.不禁让人想起杜甫的“绝代有佳人, 幽居在空谷”,忽又忆起曹子建在洛河边遇见的那姑娘“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林农无大河,这就暂时限制了它走向深远.但不乏明澈宽阔的水塘,悠然坐满整个天空,云影霞光共俳徊,正如西子镜照山城.
古柏生于主干乡道边,已过百年历史.或可说乡道建在古柏旁.树之雄壮令人吃惊.光是裸绕在地表的树根就比大碗口粗,似蟠髯龙须,交错盘旋.当地政府特地用大方石将其团围,以固根基.正前方一石上刻有"九十九条根".古柏茎干更是粗壮骇人,非是上十个成年男子双手钩牵不得将其合围!乍眼看,古柏树皮全已脱落,唯有木质树干.但人无面不立,树无皮不存.走近细看,才知是时间长的缘故,风霜蚀化了树皮的本貌,使其与内干一样呈现出坚硬的木质貌,不禁惊叹树立百年,表里如一.仰头上望,发现柏树主干顶端部分朽断,听人说,由于树过高,曾经遭过雷击.但枝叉上的新抽芽叶蔚然成阴.现在柏树愈显得沧桑而遒劲.
第二天登车回程.从林农场出发,途经八角、三元.有幸见得这些街市的热闹,人头攒动,车水马龙.让人惊喜于这些年轻却充满朝气的要塞场镇.愿你们前程似锦!
姑苏江南好,谁识这边娇.
原文出处:http://user.qzone.qq.com/286369272/infocenter?ptlang=2052(三石 07.6)
|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