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07|评论: 0

[诗词歌赋] 【原创】神州山河漫游记(长卷诗集*338*)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25-11-12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神州山河漫游记【长卷诗集】
文:金龙施雨
第二十三章闽水丹山恋侨乡
44 武夷山
* 芒鞋印痕
奇丽多姿武夷山  历代游客大开眼  
各地名士纷纷来  一睹为快赋诗赞
(1)武夷山中竞折腰
陈朝名人顾野王  奉使入闽看其山  
美哉河山大惊叹  实属真人世罕见
南宋词家辛弃疾  赋诗武夷尽情赞  
见说仙人此避秦  爱随流水一溪云
花开花落无寻处  仿佛吹箫月下闻  
清代诗人有袁枚  秋访武夷写游记
以文论山句句俏  武夷无直笔故曲  
其山无平笔故峭  更无复笔故新奇
还无散笔故遒紧  勿引灵仙荒渺事  
为山称说即超隽  别具一格世称奇
宋朝名臣有李纲  写入武夷纪事诗  
清梦先曾到武夷  万山如玉倍幽奇
而今带雪寻旧路  恰是翛然梦觉时  
名臣李纲字伯纪  政和进士即历仕
宋徽钦高宗三朝  第一名臣史称之  
宣和元年仲夏日  李纲昼寢官署里
梦见自己乘小舟  乱石之间穿行疾  
纵目所及众峰峦  晶莹如玉奇美极
醒时欣然自回味  以为梦游仙境里  
同年被谪到剑浦  南下急去访武夷
放舟三曲晞真馆  忽然下雪须臾时  
峰峦为雪所覆盖  莹白如玉似梦里
李乃惊叹游清绝  先兆于梦实奇异  
激情挥笔赋诗词  先后写下整五十
南宋诗人有陆游  三度宦游闽中地  
曾入武夷遇大雨  山中滩高水流急
舟抵六曲难前行  只得顺流返回去  
未能尽历九曲溪  仍被奇景所折服
千峰拔地玉嶙峋  怪怪奇奇何所似  
陆游从此未忘情  正当六十六岁时
奉诏提举冲佑观  愉悦之情言表溢  
平日气吞云梦泽  暮年縁在武夷君
陆游生活战乱时  正值逆胡来入侵  
不能寄情山水中  陆游有颗爱民心
淳熙八年绍兴府  境内遭遇大水灾  
朱熹提举于浙东  奉命赈济灾民时
眼看村墟冻馁稠  荒凉市聚萧条极  
陆游寄诗给朱熹  催他早来赈灾施
朱熹辞官归故里  写给陆游书札曰  
闭门读书为上策  陆游当即回信说
天下苍生未苏息  提醒莫忘民苦疾  
陆游愈感权奸弊  报国无门痛苦极
深感不安享祠禄  终在庆元四年时  
祠禄期满感万千  慨然赋诗书真情
今年高谢武夷君  饭豆羹藜亦所欣  
祠庭八载窃荣名  一饱心知合自营
明朝著名探险家  徐霞客在万历间  
首次入闽四四年  尽情游览武夷山
写下游武夷山记  文笔优美耐人看  
情景交融一页页  引人入胜史无前
描绘天游纵览景  落日半规迷人眼  
远近峰峦一重重  青紫万状世罕见
记述小桃源幽境  围以苍松翠竹鲜  
四周山绕有平畦  鸡声人语翠微含
赞美水帘洞奇观  岩既雄扩泉高散  
千条万缕无限美  悬空倾泻以大观
抗倭英雄戚继光  行将离游武夷山  
并在一曲水光石  慷慨铭志时上镌
丈夫既南靖岛蛮  便当北平劲敌顽  
黄冠布袍再游山  在冲佑观三清殿
也有戚继光题诗  署名赳赳鄙人冠  
一剑横空星斗寒  甫随平虏复征蛮
他年觅取封侯印  原向君王换此山  
明代文学家钟惺  三天两夜呆此山
夜宿意趣颇领略  他在天游第一天  
静坐亭中待月明  皓月临空如人愿
烟云出岫渐朦胧  山水化虚如境幻  
笛声起隅第二天  钟惺投宿虎啸岩
僧舍建在半壁上  上覆危崖下临渊  
洞中泉流淙淙响  仿佛置身水云间
第三日到接笋峰  却因大病初愈安  
欲要登山而舍去  期望后来者登山
(2)朱熹和“武夷精舍”
隐屏峰下有一座  偏居山隅老书院  
几经兴废放哲光  持续照耀上千年
书院主人是朱熹  由不得志一小官  
一跃被封为大贤  抬进孔庙从祀念
亲自擘划与营建  武夷精舍始创办  
淳熙十年初建时  有仁智堂寒栖馆
石门坞与止宿寮  观善斋和隐求室  
晚对亭与铁笛寺  茶灶渔艇和钓矶
人称武夷之巨观  精舍朱熹最欢喜  
武夷精舍开办后  四方学者纷纷来
杂咏诗序朱熹曰  四方士友来甚众  
莫不慨叹其佳胜  怡然自得幸称颂
他说吾今营其地  果尽有乐于山中  
山中聚徒来讲学  名噪一时蔡元定
占体仁与真德秀  李闳祖和李方子  
叶味道等理学家  都曾授业于朱熹
继志传道为己任  择地筑室在九曲  
读书讲学弘文化  书堂山房纷纷立
文化名山俨然成  东南理窟有名气  
朱熹居山陶然乐  视若后圃把武夷
常与门生入山游  挟书而诵闲暇时  
故旧亲朋每来访  往往陪同进山里
入山寻胜又唱和  欣然命笔赋诗词  
至今六曲响声岩  逝者如斯留刻石
武夷山志亦记有  他与朋友唱和诗  
绍熙四年初春诗  静江知府授朱熹
兼任经略安抚使  他恐讲学徒弟失  
接引后来之益坚  因此一再去拜辞
力劝朱熹去赴任  辛弃疾作隐讽诗  
山中有客帝王师  日日吟诗坐钓矶
费尽烟霞供不足  几时西伯载将归  
朱熹一生未重用  武夷山中长居栖
著书立说逾十年  奸臣专横朝廷里  
朱熹门生齐反对  奸臣便猛攻朱熹
攻朱设学为伪学  图为不轨而污之  
动摇上皇诋贤德  广受株连害朱熹
后来朱熹病陨时  伪学禁止更严厉  
门生旧故无人敢  来给送葬别朱熹
为其作文辛弃疾  哭曰不朽垂万世  
公死凛然犹如生  奉为大贤无人比
抬进孔庙从祀祭  伪劣十哲之其次  
朱熹理学被钦定  正统哲学堪无比
倡明斯道始兹山  武夷精舍倍重视  
历代葺修又增建  南宋末年再扩建
改名称紫阳书院  由官府拨给公田  
后来又设山长职  主持教事管书院
元初改长为教授  后修一新毁兵燹  
到明正统十三年  朱八世孙又重建
朱洵朱澍出巨资  朱文公祠大名冠  
康熙年间又抢修  赐额匾学达性天
朱熹酷爱武夷山  浪漫故事四方传  
武夷精舍筹建时  就在一日静夜间
朱熹书房里读书  忽听门外有人唤  
开门一看一美女  非常美丽站门前
自报姓胡名丽娘  家住五曲河对面  
先生才学她仰慕  特来拜师求圣贤
见她端庄又识礼  求学心切非等闲  
朱熹答应便收留  从此丽娘每一天
天黑就到书屋里  读书学习苦钻研  
她极聪明帮朱熹  抄写文章不知闲  
另外还要做杂事  二人相处很合欢  
一天傍晚朱熹到  散步平林渡口边
摆渡乌老头公婆  告他丽娘是狐仙  
谋他才学及性命  还有祖传之玉碗
并嘱办法叫他试  朱熹回房睡不安  
拿起朱笔批文章  丽娘陪坐到天亮
翌日依旧改文章  丽娘仍然坐陪旁  
到第三夜丽娘困  困极睡着伏桌上
天快亮时丽娘鼻  流出玉筷绿光光  
朱熹着急走过去  手碰玉筷惊丽娘
丽娘泪流满面诉  自己本是武夷山  
修炼千年之狐仙  仰慕先生才学善
每晚过河来照看  不料平林渡之畔  
那对乌龟精谋算  先生祖传美玉碗
还有我的绿玉筷  月月斗法不间断  
千年道法今已破  南暝靖里去长眠
恳求朱熹念情缘  给她立碑作纪念  
这时雷声隆隆响  天空霎时即阴暗
丽娘忽见窗外影  乌头公婆在窥探  
朱熹抓笔掷窗外  只听啊地一声喊
公婆变成两只龟  慌里慌张急逃窜  
此刻丽娘亦不见  后来朱熹终还愿
登到隐屏峰顶上  南溟靖门口旁边  
找到一只倒地狐  把它埋葬在山巅
墓前立起一石碑  狐氏夫人写上面  
两只乌龟一直爬  爬到八曲不动弹
天长日久变石头  上下水龟至今天
      ——【待续】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