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56|评论: 0

[原创] 综述:“手里有房,心中不慌”梦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2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之前,“手里有房,心中不慌” 这句常挂有钱炒房、屯房者嘴巴上的口头禅,如今正在被狂飚般的现实刮飞。因为我国住建部已经查清全国房子的过剩数量,已经严重到了让人惊恐的程度:“6.6 亿栋房子,人均城镇住房面积达到41.2㎡,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住建部2025年3月公布的权威数据显示,全国城镇住房空置率达16.2%,覆盖3.9亿套城镇住房,其中长期空置的住房超5000万套。 更值得关注的是,不同城市分化严重: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空置率在20%-25%,二三线城市达25%-30%,部分人口净流出的三四线城市甚至超30%,进入国际公认的“严重积压区” 。
微信图片_20251112114112_1469_8.png
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全国人口减少了139万人,迎来了史上的第二次负增长。这或是房子越盖越多、人却越变越少所造成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曾经的“造富神话”,也正在演变成 “财富枷锁”。所以说,在未来5年,囤房者或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贬值压力。

以前说起囤房,大家都羡慕那些“手里有多套房,躺着收租金”的人。而现在呢,不少囤房者却陷入了“卖不掉、租不出、养不起”的两难困境。

笔者有一个熟人,家里老人去世后留下6套安置房给他,本以为是笔“横财”,可是4套房子竟然空置了快半年,挂在中介平台上连问的人都没有。他主动降价10万贴出“急售”,但依旧无人问津。“以前觉得多套房是底气,现在每月要交物业费、税费,空着就是纯消耗,反而成了负担。”他万般无奈,朝我道出了很多囤房者的共同心声。

笔者另有一个熟人,他手里握着4套房,原本计划给两个孩子各留一套,现在却愁眉不展。因为楼市降温后房子出租难,租金连月供的零头都不够!想卖掉又没人接盘,光每年的物业费和维护费就花掉不少。更让他焦虑的是,这些房子的估值还在不断缩水,曾经引以为傲的“资产”,如今成了甩不掉的“包袱”。

不过这种情况并非个例,而是全国性的普遍现象。想想吧,1.2亿套空置房便意味着即使每个家庭住一套,但仍然还有大量房子无人问津。城中村的自建房、农村的祖宅、开发商手里的烂尾盘,再加上那些“掏空六个钱包”买下的学区房,楼市的过剩问题已经到了“供大于求”的严重地步。
细思量,之所以房子会多到“住不完”,并非出自偶然,而是过去二十年三股核心力量所共同推动形成的恶果。
R-C.jpg
图片:官方披露全国6.6亿栋建筑​

首先是城镇化催生的“刚需假象”。早年农民进城、年轻人涌向大城市,带来了一波接一波的住房刚需,让开发商得了令人眩目的“大红利”。尤其是在“城镇化必然推高房价”的主观预期下,开发商疯狂拿地建房,哪怕是远郊区域也坚信“未来会有人来住”。
笔者现在寄居养老的川西某镇,就有这种现实的存在。但如今,城镇化增速已明显放缓,新增人口几乎接近枯竭;甚至有许多城市的人口已经见顶,可是房子呢却还在源源不断地建,如此便致使供需失衡的缺口也越来越大。

再就是全民炒房这个“理财误区”!曾经有段时间“买房最保值”的观念深入人心,连菜市场大妈都知道“闭着眼买房都能赚”。
有央行数据显示,2025年城镇家庭的债务收入已高达132%,这便意味着一个家庭赚10块钱其中就有13块钱的债务,而大部分都和房贷相关。大家把房子当成稳赚不赔的理财产品,纷纷加杠杆囤房,却忽略了“房子终究是用来住的”这个本质,最终催生了大量的投机性住房。

不过地方财政对于土地的依赖,或应是其最大的祸源。很多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卖地”,土地出让金撑起了地方财政的半壁江山。每当财政紧张,地方就会出让更多土地,开发商拿地后再盖更多房子,因而便形成了“卖地-建房-再卖地”这种恶性循环。而且依赖土地财政的发展模式在推高房屋总量的同时,也就埋下了过剩的隐患。
如今,我国住建部抛出“全国房子的过剩数量,已经严重到了让人惊恐的程度”信息之后,楼市或将迎来新的大变局——楼市过剩,已经不只是“降价”问题,它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锁反应。

很多人觉得,楼市过剩无非是房价下跌,跟没买房的人没啥关系。但实际上,房地产作为经济的“支柱产业”,其过剩所带来的影响早已扩散到各行各业——从家庭财富到就业岗位,再从地方财政到日常消费,每个普通人都会被波及,而藏在背后的痛点则更是会戳中无数人的。

这些痛点包括,负资产家庭激增,“房子变枷锁”压垮普通人;50多个相关行业“躺枪”,产业链上的人没饭吃;地方财政没钱,公共服务跟着“缩水”;就业市场遇冷,年轻人找工作越来越难;消费热情被浇灭,大家不敢花钱了。其中,最直接的痛点,莫过于“房子不值钱了,但贷款还得照还不误”。
v2-4a4de3b9c510f12b41771ff8c850c3ea_1440w.jpg
知乎图片:中国住房,到底是过剩,还是短缺?
例如,广州有业主几年前花300万买的房子,现在市值只剩180万,可是还欠着银行200万贷款。也就是说纵使卖了房子,也不够还房贷,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交月供,每个月几千元的月供支出,就压得他喘不过气。而更糟的还是,租金根本撑不起月供,有的房子租出去一个月才收2000元,月供却要5000元,相当于每个月还要倒贴3000元养房。

这种“资产缩水持续亏损”的情况,让很多家庭陷入财务困境。以前觉得买房是“避风港”,现在却成了“无底洞”,想断供又怕影响征信,只能咬着牙硬扛,原本的生活质量直线下降,旅游、购物、教育提升这些消费全被砍了,日子过得越来越紧巴。

毋庸置疑,房子是很多家庭最大的资产。当房子贬值,家庭财富缩水,大家的消费信心也会跟着直接崩塌。以前手里有套值钱的房子,觉得“家底厚”,敢花钱旅游、买新衣服、报兴趣班;现在看着房子估值一天天跌,心里没底,总想着“留着钱防万一”,能不花的钱就坚决不花。

呜呼!过去二十年是房子造富的时代;未来二十年,可能是房子“吞噬财富”的时代。住建部的数据已经敲响了警钟,表明房子不再是逃避风险的庇护所,而是管理风险的试金石。因而,与其抱着过剩的房产被动等待,还不如主动地调整资产配置,把重心放在能持续创造价值的领域,才更稳妥。

006e12fuly4hufzt1z7mvj303p072glm.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