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231|评论: 6

[转帖] 沪指4000点,无需担心风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2 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期,上证指数重上4000点关口,再度成为市场焦点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2 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然而,面对同一指数水位,不同投资者却展现出鲜明的认知分野:那些持续跟踪市场的投资者,大多认为本轮上涨基础扎实,4000点并非行情终点,而是牛市的新起点,因而心态乐观、信心充沛;而许多此前并未密切关注股市的投资者,在骤然看到指数已站上这一高位时,则不免感到警惕,直觉当前点位已累积相当风险,不宜轻易介入。

  这种“内行看潜力、外行看风险”的认知落差,正反映出当前市场处于关键分歧点。我们有必要穿透表象,冷静审视本轮上涨背后的核心逻辑,才能客观回应那个悬在不少人心头的问题:沪指站上4000点,究竟是机会还是风险?

  历史坐标下的4000点:三次突破的本质差异

  回顾A股历史,上证指数4000点作为重要的心理关口,曾于2007年、2015年和2025年三次被突破。尽管点位相同,但三次突破背后的市场逻辑、风险特征和驱动因素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前两次均以“快牛快熊”收场,而当前市场则展现出“估值合理、结构优化、节奏扎实”的新特征。这一变化不仅反映出中国经济正从“总量扩张”向“结构升级”转型,也标志着资本市场生态日益成熟。

  2007年5月9日,上证指数首次突破4000点,集中体现了工业化、城镇化及全球化带来的增长红利。当时,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阶段,GDP增速连续多年超过10%,2007年更是达到14.15%。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为估值抬升提供契机,在资金推动下,市场估值水平迅速攀升。截至沪指突破4000点当日,万得全A指数的PE为47.32倍,PB为4.95倍,沪深300的PE达37.78倍,估值分位数处于近十年95%以上的历史高位。

  这一时期市场呈现“全面普涨”格局,金融、地产、钢铁等传统周期板块领涨,散户交易量占比超过60%。在情绪驱动下,资金持续涌入,导致估值显著脱离基本面。沪指于2007年10月16日创下6124.04点的历史高点。然而,依赖流动性和情绪推升的行情难以持续,随着货币政策转向收紧以及全球次贷危机的冲击,估值泡沫最终破裂,沪指从6124点一路跌至1664点,印证了“高估值无牛市”的市场规律。

  2015年4月10日,上证指数再度站上4000点,但推动逻辑已发生显著变化。持续宽松的监管政策推动各类金融创新持续活跃,融资融券余额快速上升,场外配资规模也大幅扩张,杠杆资金成为主要增量资金来源。同时,与2007年不同,这一轮行情更多围绕“互联网+”等概念展开,结构性特征突出,大量缺乏业绩支撑的小盘股受到追捧。

  估值层面,尽管突破当日全市场PE为23.6倍,PB为2.81倍,沪深300PE仅15.7倍,估值分位数处于上市以来58%的水平,但创业板指PE高达89倍,PB达9.4倍,已呈现明显泡沫化特征。脱离基本面的概念炒作,为后续调整埋下隐患。随着监管启动去杠杆,杠杆资金迅速撤离引发流动性危机,沪指在短短三个月内从5178点跌至2850点,再次暴露了资金驱动型行情的脆弱性。

  与前两次相比,2025年10月以来的4000点突破展现出“估值更安全、行情节奏更扎实、资金结构更稳健”的新特征。尽管同为结构性行情,但本轮领涨的科技板块估值更为合理。

  从估值水平看,当前全市场PE约为22倍,PB为1.83倍,沪深300PE为14.3倍,与2015年相近,但创业板指PE仅41倍,处于上市以来36%的分位水平,科创板也处于64%分位,未出现明显泡沫。这种“合理估值+盈利改善”的组合为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基本面视角,2025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2%,其中半导体设备、工业机器人等高端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利润增速超过40%,业绩与估值的匹配度较好。

  投资者结构也出现重要变化,机构化趋势日益明显。2007年散户交易占比超过80%,2015年杠杆资金(两融及场外配资)交易额占比超过35%,而目前机构投资者(公募、外资、保险等)在自由流通市值中的持股比例已超过60%。汇金公司累计增持ETF超万亿元,显示出长期资金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尽管两融余额达2.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但杠杆率(两融交易额/A股成交额)仅为12%,较2015年峰值下降超过10个百分点,风险可控性显著提高。同时,外资配置也更趋长期化,成为A股重要的定价力量。

  在市场结构方面,行业权重的变化反映出经济结构的深刻转型。2007年金融地产贡献了指数涨幅的50%,2015年券商与“互联网+”概念贡献也超过50%,而当前则是科技成长板块(电子、计算机、高端制造等)贡献了超过50%的指数涨幅。在沪深300成分股中,信息技术企业的权重已从2015年的不足5%提升至17%,宁德时代、中芯国际等在市值规模和定价权方面已成为新的标杆。

  上述变化表明,中国资本市场正逐步走向成熟与理性,本轮牛市基础更扎实,更具有可持续性。

  本轮牛市的四大根本驱动力

  回到本轮牛市驱动力上,当前市场突破4000点并非短期资金推动的偶然结果,而是制度变革、资产重配、产业升级与全球资金重构四重力量共同驱动、彼此强化的系统性现象,这些因素共同构筑了市场稳健上行的内生动力。

  首先,制度与生态层面的深刻变革为市场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4年新版“国九条”通过制度设计强化了资本市场对新质生产力的融资支持功能,确立了其作为创新企业核心融资渠道的战略定位,并与2004年、2014年两版“国九条”形成“十年一台阶”的制度演进脉络。注册制全面落地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在IPO募资中占比从2014年的21%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62%;与此同时,退市制度持续严格执行,加速市场出清与质量提升。在投资端,公募基金行业从“规模导向”向“回报导向”转型,个人养老金与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稳步入市,共同塑造了更为理性、稳定的市场生态。

  其次,居民资产再配置为市场带来了持续的资金流入。这一趋势主要源于房地产属性转变与利率持续下行的双重推动。随着“房住不炒”政策深化、房价预期改变以及人口结构转型,房地产投资属性明显弱化。同时,国债收益率降至1.8%的历史低位,银行理财收益率普遍跌破3%,共同促使居民资产从房地产、理财等传统领域逐步转向权益市场。2024年A股资金净流入达2.57万亿元,公募基金规模较2018年增长3倍,这一资产再配置趋势预计将在未来五到十年持续对市场形成支撑。

  第三,科技创新与产业突破为行情走高提供了基本面支撑。当前中国经济正呈现多元创新格局,在新能源、创新药、人工智能等领域已涌现出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企业。产业升级带动出口结构持续优化,2025年前三季度高技术产品出口保持稳健增长。资本市场通过差异化制度安排,精准支持创新企业发展,构建起“科技突破—融资支持—业绩增长”的良性循环。2025年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2%,其中新能源储能等高端制造领域表现尤为亮眼,这与2015年主要依赖概念炒作的市场逻辑形成本质区别。

  最后,全球资金重构趋势也为A股估值体系带来新的支撑。在“去美元化”国际背景下,全球资本积极推动资产配置多元化。最新调查显示,超过七成主权基金计划增配中国资产,数字科技、先进制造和清洁能源成为重点布局方向。国际投行普遍看好中国市场,这一共识既源于中国资产的估值优势,也得益于制度型开放的持续推进与科技创新领域的不断突破。当前外资持仓占比已从2015年的不足3%提升至8%,且在科技板块中的配置比例显著提高。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货币主权与资产定价权协同增强,为人民币资产价值重估注入持续动力。

  综上,四大核心力量相互衔接、彼此增强,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制度变革完善了市场环境,资产重配注入持续资金,产业升级夯实价值基础,全球资金重构拓展估值空间。这些因素共同构筑了本轮行情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推动A股市场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新阶段。

  沪指4000点,牛市新起点

  综合当前市场的估值水平、资金结构与产业基本面等多重因素分析,本轮行情预计将呈现“慢牛震荡上行”的格局,这与历史上“快牛快熊”的剧烈波动形成显著差异。

  从更长周期来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与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所带来的红利仍在持续释放。“十五五”规划对人工智能、量子科技、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的大力支持,叠加全球产业链重构过程中的“中国替代”机遇,将持续孕育丰富的结构性投资机会。

  对投资者来说,当前市场环境要求其打破对“4000点即高位”的传统认知框架,转而以结构性和产业化的视角审视投资机会。与历史上普涨普跌的行情不同,本轮“慢牛”更考验投资者的专业判断与战略耐心。

  在策略层面,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三条主线:一是顺应产业升级方向,布局在新能源、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已形成技术壁垒和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二是关注估值与业绩匹配度较高的细分成长板块,尤其是各类资源能源类龙头企业和研发投入持续、盈利能见度提升的科技制造类公司;三是把握低估值高分红资产的防御价值,在震荡市中平衡组合波动。

  在资产配置上,建议逐步降低对短期市场波动的过度关注,提升权益资产的战略配置比例,并通过公募基金等专业机构参与市场,借助其研究能力和风控体系把握结构性机会。同时,应建立长期投资与分批布局的意识,避免因情绪驱动而盲目追涨杀跌。

  总之,此次沪指4000点的突破,是中国资本市场从“资金驱动”向“价值驱动”转型的里程碑。与2007年的“全球化泡沫”、2015年的“杠杆狂欢”不同,本轮牛市植根于制度完善、资产重配、产业升级与全球认可的坚实土壤,具备“慢牛长牛”的基因。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应保持战略定力,聚焦长期价值,把握科技制造主线与低估值红利,方能在这场“结构性牛市”中把握时代机遇。

发表于 2025-11-12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股海无边,回头是岸。
lkq

发表于 2025-11-12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证指数4000点上方投资者应以减仓为主,2025年即将结束,今年市场主力获利基本上在100%以上,要在年底再次发动行程的机率可能性为零。
lkq

发表于 2025-11-12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的4000点跟前两次的4000点就没有可比性。目前的4000点整个沪市多少只股票?之前两次多少只股票?不用说,大家心里都明白。现在就是到8000点也比不了之前两次的4000点。之前的4000点,几乎所有的股票都翻翻了,甚至翻了两翻,现在呢?
lkq

发表于 2025-11-12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迹象,虽不能说4000是高点,但明天买进,估计要站两个月岗。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