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们的声音,可以这样有力量!”近日在新川外国语学校维也纳歌剧院,一名刚接受完指导的合唱团女生,眼睛发亮地说出这句话。亲自指点她和小伙伴的,是来自德国的世界顶级指挥大师贡特·贝格尔教授。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音乐课,而是一次“唤醒音乐里的生命”的大师课。贡特·贝格尔教授用手势、眼神和充满感染力的示范,让新川外国语学校乐团的孩子们,对音乐的生命力有了新的理解。
(↑贡特·贝格尔教授指点学生乐团) (↑管乐团演奏)
>>>“要听见彼此 而不是只听见自己” “让每个声部,都有自己的心跳。”6日下午,这位蜚声国际乐坛的指挥家、音乐教育家,跟四川省文化馆副馆长、小提琴演奏家涂佳一起,来到新川外国语学校,与师生们展开了一场深度而温暖的艺术交流。
当学生管乐团奏响《国王出游》,当小学部合唱团唱起《知足》,当初中部孩子们演绎《音阶歌》,贡特·贝格尔教授三次走上舞台,走进孩子们中间,俯下身来倾听。
(↑亲身示范) “这里,长笛再轻一点、架子鼓高一些……”“孩子们,你要听见彼此,不只是听见自己。”他的手指轻轻挥动,孩子们的声音就像被施了魔法——从整齐却平淡,变得立体而动人。
从管乐团的激昂演奏,到合唱团的纯净和声,从音准、气息的调韵,到声部配合和情感表达,贡特·贝格尔教授细致入微地进行讲解和亲身示范,让孩子们感受到了音乐背后的严谨与温度。
(↑贡特·贝格尔教授亲自指点) (↑《音阶歌》合唱)
>>>从“唱准音符”到“唤醒和声的生命” 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让人感动的是,贡特·贝格尔教授不仅教会学生们如何唱得更准,更引导他们理解“为什么这样唱”——如何在《音阶歌》中感受声部的和谐之美,如何在《知足》中体会音乐情感的流动。
“当每个声部都与独特的情感相结合,乐章的生命力便得以焕发。”这正是贡特·贝格尔教授一直秉持的音乐教育理念。
(↑受聘学校乐团名誉指导教师) 新川外国语学校张峰校长在致辞时表示,贡特·贝格尔教授的到来,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大师风范,在心中播下更高远艺术理想的种子。不仅为学生们打开了通往德国音乐文化的一扇窗,也为教师们带来了国际前沿的教育视角,是一次中德文化“美美与共”的生动实践。
当天,贡特·贝格尔教授欣然受聘,担任学校乐团“名誉指导教师”。
>>>音乐是通往多元文化的护照 在随后的“音乐教师沙龙”中,贡特·贝格尔教授与音乐教师们展开专业对谈,聚焦音乐教学法、合唱团训练等核心课题。他强调:用音乐促进学生了解多元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音乐教学中,要多让学生们感受蕴含在音乐中的有趣情感。”贡特·贝格尔教授分享了一个动人的细节:他曾指导乐团孩子演唱中国民歌《茉莉花》,让德国小朋友震撼于中华文化的优美。这也是他的名言:音乐是通往多元文化的护照。
(↑贡特·贝格尔教授跟老师交流) (↑省文化馆副馆长涂佳引导学感悟音乐之美) 小提琴家演奏家、四川省文化馆副馆长涂佳也对学校乐团发展提出了建议,她鼓励老师们对乐团进行分层式训练,鼓励同学们定下目标,“先靠近光,再成为光。”
新川外国语学校音乐老师宋皓洋很感慨,他说,我们平时更多注重技巧,而贡特·贝格尔教授教会孩子们如何感受情感和音乐里的生命,“他让孩子们明白,音乐不是冰冷的符号,是有呼吸、有温度的语言。” (据成都新川外国语学校)
<人物简介>
贡特·贝格尔(Gunter Berger),国际顶级指挥家、教育家,魏玛李斯特音乐学院(德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弦乐队人才的公立音乐高校)等德国名校教授。曾执掌中德广播电台儿童合唱团二十余载,将其打造为享誉欧洲的标杆团体,对青少年合唱训练拥有独到且成功的经验。现任德累斯顿爱乐合唱团及德累斯顿爱乐童声合唱团指挥,并频繁受邀参与柏林广播公司乐团特别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