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24|评论: 0

[麻辣新舆情] 来源不规范、审核流程缺失 不良电子教辅内容频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0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期,电子教辅产品接连“翻车”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11月初,有网友反映,作业帮App一道物理题目以“生命可以轮回,高考只有一次”为引子,将学生坠楼描述为“受地球引力影响不慎做自由落体运动”,要求计算60kg高中生从11楼跳下的平均速度、落地动能等参数。该题被指“漠视生命”“突破伦理底线”,可能对承压学生造成二次伤害。网民纷纷怒斥:“这不是题目,是对生命的讽刺!”“教育怎么能拿悲剧当素材?”面对舆论压力,作业帮回应称题目已下架,但未明确题目来源与审核责任。

  此前不久,宝宝巴士旗下儿歌App因开屏广告问题深陷舆论旋涡。江苏昆山家长反映,该App面向低龄儿童,却频繁弹出低俗擦边成人内容,点击后自动下载陌生软件,而儿童缺乏辨别与关闭能力。家长普遍表示愤怒,“孩子的学习软件不是生意场!”“教育产品的底线不能被广告冲垮!”

  舆论普遍认为,这一系列事件暴露出电子教辅内容审核的突出短板。相较传统纸质教辅严格执行的“三审三校”制度,电子教辅的审核流程明显弱化。其团队多由技术人员和编辑组成,缺乏教育专家与心理学者参与,审核重形式轻实质,对隐性心理伤害缺乏预判。电子教辅行业资深人士杜乐认为,电子教辅内容问题多出在三个环节:一是出题源头价值观存在偏差,部分教师为追求“贴近现实”,选用负面案例,忽视教育导向;二是审核流程缺失,一些企业为压缩成本,省去人工审核环节,依赖机器分发;三是内容来源不规范,存在“网络乱抄”现象,未经筛选直接采用。此外,一些平台为吸引用户点击,刻意设计猎奇题目、使用出格表述。甚至,有企业依赖第三方广告变现,对广告内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些行为严重侵蚀了教育产品的本质。

  面对乱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虽然两起事件涉及不同品类,但它们都暴露出教辅电子产品的内容审核机制未能有效过滤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良信息。教育类产品的核心属性是育人,任何商业行为或内容创新都不能突破生命尊重与身心健康的底线,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满意(0)
不满意(0)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