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梅花泉
许先良
梅花泉坐落于彭州市致和街道梅花村,现划入汇通湖社区。听到梅花泉的名字,感觉那里一定是梅花阵阵,香气袭人,泉水汩汩,清澈见底,充满诗情画意。出于好奇,很想去梅花泉看看。
那是一个秋天的上午,艳阳高照,天气晴朗。我和家人怀着喜悦的心情先来到致和街道的汇通湖社区,游览了汇通湖湿地公园。然后横穿中药城大道,老远就看见路边柱杆上悬挂着“梅花泉水乡”的指示牌,顺着指示牌的方向,来到成万高速公路下面的涵洞口,“梅花泉”三个字赫然在目。涵洞左右两边分别竖写着“生态振兴,村容整洁”八个字。站在洞口,向里望去,稍暗的洞里有一条较窄的水泥路通往前方,旁边一条沟渠与之并行穿洞而去,隐约看到里面用稻草扎成的圆形拱门,仿佛别有洞天,充满神秘感。我们加快了脚步,往涵洞里走,涵洞墙上是丹青妙手的巨幅绿水青山壁画,与这“梅花泉水乡”相映成趣。穿过涵洞,豁然开朗,真乃另一片新天地。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40多平方米的圆环状石砌水泉。水泉周围立有34根1米多高的水泥方柱,用铁链连着以防观者坠水。走近泉边,一股凉意迎面袭来,刚才游玩一路走来时的烦热,刹那间就消散了,神清气爽。下见半眼泉水,游鱼卵石清晰可见。小小的鱼儿,时而影布石上,佁然不动;时而倏尔远逝;时而浮出水面,见着游人,一瞬间就躲在水草间或卵石缝里。仿佛在与游者相互逗乐。
泉岸东侧,有一个用“稻草”(其实,走近看,才知道是塑料装饰物,像稻草的形状和颜色。)覆盖的凉亭。有人在此憩息,有人在此纳凉,还有几个人自带锅炉和菜肴,围坐一起正在吃午餐。多么惬意自在啊!在泉水出口处也有一个用“稻草”扎成的金黄色圆形拱门。透过拱门,一眼就看见溪水潺潺,流向远方。泉水出口的河堤处有一丛丛高大苍翠的毛竹(楠竹),几十年生长在泉边,见证了梅花泉的变迁。听当地一位老者说:以前的梅花泉,周围是杂草乱石,荆棘丛生,清澈的泉水被沟渠两岸的荆棘遮掩。党旗飘飘啊,把路引。自2021年当地政府在此竖立“梅花泉为不可移动文物”的碑石后,人们积极行动起来,用水泥和石块砌了泉眼、沟渠及上下台阶,掏沟清淤,硬面道路,增添游乐设施,清除杂草。栽种了梅花、银杏、桑树、李树等,每到春天,花草烂漫;夏秋时节,李树缀满果子,桑葚压弯枝条。此刻的梅花泉,就像一位蓬头垢面的老人经理发店师傅的修剪造型后,变得容光焕发。以“整洁、美丽、清新、舒适、幽静”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梅花泉又恢复了青春,真是旧貌换新颜!
沿着河堤刚走几步,又发现一处小泉,清澈的泉水汇入到从涵洞口流进的那条主沟渠里。听当地老人讲:在蜀汉时期,蜀都旱涝成灾,收成季颗粒无收,民不聊生。一名梅化的老者,便挖起自家田地,数日后,便滚滚泉水涌冒,于是,众人也纷纷起挖泉池,泉水成渠,灾旱缓解,庄稼得以灌溉。众人为感谢梅化,就将此泉取名为梅化泉。流传至今,还留下一些泉眼坐落在致和街道,这些泉眼的渠水汇流一起,从空中俯视,就像梅花的花瓣,故更名为梅花泉。此时,我才真正弄懂梅花泉名字的由来。真是不枉此行。
我们正在回味着梅花泉名字的由来,感慨梅花泉神奇动人的故事,倏忽间,一阵香气扑面而来,沁人心脾。沿香寻花,顺着河渠左岸继续往前走十几米,一树树绽放的桂花就呈现在眼前。金黄的花朵缀满枝头,犹如繁星点点,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点缀在翠绿的叶间,香味清幽而持久,带来浓厚的秋意和宁静的氛围。相间其中的芙蓉,丫枝斜伸在河面上空,粉红的花朵,从翠绿而宽厚的枝叶间露出了一个个笑脸,倒映在河水里,就像害羞的新娘,多么娇艳妩媚!河渠右岸,是一丛繁茂的三角梅。紫红的花朵,犹如千百只紫红的风铃,在微风中摆动,煞是好看。它那伸展的枝条,摇动着长长的手臂,仿佛在迎接一个个远道而来的游人。
继续往前走几十步,就看到河渠两岸的农家小院。左岸,一老妪正坐在庭院的坝子里挽柴,头顶阳光,系着围腰,手脚麻利,正将坝子里的一堆干柴挽扭成一小把一小把的“麻花”状柴朵儿,垒得整整齐齐。虽是艳阳当空,却伴随金风吹来、河风阵阵,坐在那里的老妪是那样的安详与恬淡。她的老伴正在河渠边舀水,担着水桶走向田里,给蔬菜浇水,菜畦郁郁葱葱。看到自个儿的蔬菜长势旺盛,老翁微笑着,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喜悦。右岸的宅院关门闭户,宅院外墙边挺立着一株参天雪松,一看那树皮的颜色、再看那两人才能合拢的树干就知道,经历了沧桑岁月。因身处沟渠旁,得到泉水的滋养,现如今仍倔强伟岸地屹立于河岸边。枝叶葳蕤,形态婆娑,葱茏苍翠,遮天蔽日,鸟雀们欢呼雀跃,呼朋引伴,真是鸟儿们的天堂。
河渠里,水流淙淙,荇草纵横,白鹭时而飞翔,时而蹚水,时而呆呆地站在树枝上,紧紧地盯着河面。时而一个俯冲,箭一般掠过水面,扎向水里,扑打着翅膀,跃出水面,叼起鱼儿,飞向河岸的芙蓉树上,美美地享受着午餐。那震落的芙蓉花,坠进水里,把家乡甘醇的泉水,把家乡美丽的花儿,随着那清清的河水漂向远方,漂向异地他乡游子的心坎上。
站在河渠桥头,沿着蜿蜒的河水远远望去,两岸已是一望无涯的金灿灿的稻田。一位老农正站在田边,看着即将收成的庄稼,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是秋日阳光下古铜色的笑脸,更是秋收时的金黄色笑脸。从捕捉到老农笑脸的刹那间,我恍然大悟:这不正诠释了设计者打造梅花泉的初心,在“泉”边用“稻草”覆盖凉亭和扎成拱形圆门的良苦用心吗?那就是要让人们时刻清醒并牢记:有泉水才有稻谷,有稻谷才有稻草。这是祖祖辈辈生生不息的源泉。保护好泉眼,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呀!
梅花泉,清澈的泉水,千百年来,依然让当地百姓享之不尽,受之不尽,感恩不尽。在今天,乡村振兴是国家的既定战略。为了世世代代子子孙孙的幸福,“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不仅是吹响的时代号角,更是责任与担当。认知上的觉醒,才会有行动上的自觉,才会爆发出无穷的力量。党徽熠熠哟,暖人心。有了方向指引,人们的行动更积极。齐心协力,把一眼眼泉水、一沟沟堰塘,整修了起来,培护了起来。为当地生态发展、农旅文化发挥着更好的作用。老百姓居住的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美好生活。
金秋时节,是成熟的季节,更是收获的季节。古泉焕新颜。那一眼眼新泉,正喷涌出一股股甘醇的泉水,铮铮淙淙,流水悠悠,就像一树树盛开的梅花散发出清香,沁人心脾那样,永不干涸地流进田间地头,流进人间烟火里,永久地浸润着、芳醇着人们渴慕的心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