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只有因生活而频繁吃过豆制品的人,才能明白这个标题的内涵。
在我们家极度缺钱的那段时间,我经常琢磨着家庭的消费,还能从哪节省一点。后来发现,大头除了固定的房贷,另外就是每个月的生活费。
我从微信和支付宝的支出账单上,不断翻找还能减少开支的地方。一项项排查过后,终于发现了最后的可减项目:买肉的费用。
接下来我便想,能用哪种更便宜的食材代替它。肉是动物蛋白,那最完美的替代品就是植物蛋白——豆制品了。
尔后,我每天都会买一块豆腐或者几块豆干,作为我们家饮食中蛋白质的来源之一。如今,我一看到豆制品,就想起“省钱”两字。
我说这些,不是想卖惨,是想通过文字来描述底层中年家庭的状况。
曾经我看到一段话,说得特别现实。中产和社会精英的发言,更容易被外界看到,不仅因为这些群体更善于表达输出,而且他们拥有更多的传播渠道,媒体、学术、社交平台都在他们可触及的范围之内。
然而,底层群体在生计、职场、育儿等基本生存问题上的困境,是没有表达的渠道和空间的。
特别是已婚育的中年群体,在每日高强度工作的压力下,更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对外发出声音,基本上都是默默的在承受。
这些人,为了继续生活下去,会想出各种给自身加压力的方法,去增加收入或者减少支出。
比如,我所知道的家庭中,有晚上下班后去送外卖、周末摆摊增加收入的,也有尽量吃鸡蛋少吃肉,来节省生活费的。他们在生活中找出的种种方案,都只是为了给家庭和孩子提供更稳定的生活。
02
所以,中年人的难,隐藏在生活的点滴中。
为什么中年人的生活这么难?因为婚姻+生育这个系统,是一个纯输出的系统。也就是两口子需要拼尽全力产出,把产出的金钱和精力的大部分,都输出给孩子和老人,还得给国家交税。
房贷、物业费、生活费、水电燃气费、孩子的消费、老人的赡养费、医药费、人情费、车辆保养费、油费、保险费等等,还有陪伴家人和孩子需要花的时间精力,这些方方面面的消耗,都是他们每天一睁眼就要考虑的。
从家庭的各项费用就能推断,压力最大的群体,莫过于底层中年群体了。
我曾看过一个大学老师,通过大学学费、生活费和家庭生活开支,给学生们分析计算一个家庭至少每个月得有多少收入,才能供出一个大学生。
这位老师计算出来的结果是:每个月家庭收入最低至少有7000元以上,才能勉强维持运转。
可目前孩子已经上大学的底层家庭父母,很大一部分是没有高学历的,他们的家庭月收入能上5000元都很不容易。
这位老师,也是想通过现实层面的计算,提醒不谙世事的年轻人节省消费,为家庭减少一点压力。
除了孩子已将近成年的群体,日子过得艰难。孩子年龄还小的中年父母,也是日日身处水深火热之中。
这批中年人,不能像现在觉醒的年轻人那样,双手一摊,回家啃老,也没法随便找个工作,过“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生活。
问题是,他们已经组建了小家庭,生了孩子。啃老,预示着得一家子一起去啃,最关键的问题是,他们没有老可啃。
因为,现在年龄在35-45岁之间的中年人,大多都是从农村读书出来的人群,农村的爹妈已经日渐衰老,马上就需要靠儿女反哺赡养了。
所以,大多中年人家庭,多多少少都有一份对外难以言说的艰难。不说,一来是想护住一丝体面,不想把一地鸡毛摊在人前;二来是清楚,说再多也解决不了问题。
只能在孩子睡着后,夜深人静的短暂时刻,刷一下短视频,娱乐片刻后蒙头一睡,等待第二天准时响起的闹钟,提醒他们继续牛马人生。
全文完。
作者 张丽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