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46|评论: 0

[群众呼声] 山坪塘“穿衣”变“露骨”:一份扶贫工程的变质答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27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坪塘“穿衣”变“露骨”:一份扶贫工程的变质答卷

2017年,柏林乡龙坪村2社杨家寨的山坪塘迎来扶贫“穿衣工程”——这本该是筑牢灌溉根基、保障民生用水的民心项目,如今却成了“烂成渣渣”的摆设。坝体涂层硬化水泥厚度不足、硬度不达标,雨水冲刷下早已斑驳脱落,蓄水功能形同虚设,9年过去了没有蓄水一滴水,白天装太阳、晚上装月亮,而当初的验收流程与如今的处理态度,更让群众质疑背后存在的监管漏洞。

扶贫工程的验收本应是质量的“安全阀”。按照山坪塘工程整治技术标准,有通行要求的坝顶硬化需采用C20砼标号,厚度应达10cm ,且验收需满足两个核心条件:先有第三方出具的质量检测报告作为定性依据,再通过村级到县级的量化核查确认工程任务完成。但杨家寨山坪塘的现状恰恰印证了验收环节的失守——没有合格的检测数据支撑,厚度硬度等关键指标未达标准,这样的工程却能通过验收,难免让人怀疑验收是否沦为“签字走过场”。

类似的乱象在多地扶贫水利项目中早有暴露。达州市曾曝光部分山坪塘“白天装太阳,晚上装月亮”,根本无法蓄水,背后是党员干部作风虚浮、监管缺位的问题 ;有的项目甚至在没有变更报批的情况下擅自改变用途,却依然通过当地政府验收。这些案例揭示出一个共性:小型扶贫工程往往因资金量小、监管链条长,成为监管盲区,个别干部借机搞“数字工程”,验收时“纸上合格”,实际却“带病上岗”。

更令人寒心的是问题曝光后的处理态度。群众反映山坪塘质量问题,却遭遇相关部门“轻描淡写”,这种回应与甘肃折达公路质量问题曝光后,当地立即启动全面检测、6名责任人停职调查的处置形成鲜明对比 。按照《建筑法》规定,任何工程质量缺陷都应被严肃调查,相关部门有义务受理投诉并追责 ,而“轻描淡写”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对群众利益的漠视,甚至是对失职责任的回避。

山坪塘虽小,却连着民生福祉;“穿衣工程”虽简,却检验着扶贫工作的成色。杨家寨山坪塘从“民心工程”变成“闹心工程”,绝非偶然。唯有追问当初的验收责任人是谁、监管环节为何失效、问题整改为何拖延,拿出“清塘净水”专项整治中那种“贪渎并查”的力度 ,才能还群众一个公道,守住扶贫工程的质量底线。否则,烂掉的不仅是塘坝涂层,更是群众对扶贫工作的信任。
171041gi1zxoyjqj55yd15.jpg 杨家寨造假2.jpg 杨家寨1.jpg 杨家寨4.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