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85|评论: 2

[原创] 北大开一场研讨会,开“死”了李敬泽

[复制链接]

2022年优秀网友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5-10-25 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学·评论
=====


                        北大开一场研讨会,开“死”了李敬泽



                                 谢歌说事


        人物名片:
640
        听说,大作家李敬泽“死”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但是我却见过之前还没“死”的李敬泽。还据说,去年余华的作品被学者说成是“叙事断了”,当时全国几乎所有的媒体马上就笑那些学者不懂文学。但今年则不同,李敬泽被捧得高,谁也不敢说一句不是。我以为。

        余华的代表作我倒是看了一些,余华的作品风格独特,兼具现实主义的深刻与文学性的张力。其文字简洁质朴,以平实的语言传递深邃内涵,如《活着》中对福贵苦难人生的刻画,直击人心。作品常聚焦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残酷,通过死亡、苦难等主题展现生命的坚韧与无奈,如《许三观卖血记》以卖血为线索,揭示底层生存的艰辛。同时,他巧妙融入黑色幽默,在沉重叙事中注入荒诞与温情,使作品在残酷中透出对生活的悲悯与思考。余华以独特的叙事视角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构建了一个充满张力的文学世界,引发读者对生命、社会的深度共鸣。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余华那些深刻的文字,比如她说,“当我们凶狠的对待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了”“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了时间”。

        突然间觉得,李敬泽也一样,“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了时间”。李敬泽之“死”,死在北大一场被谄媚碾碎的文学研讨会上。这一场热热闹闹的研讨会,没给李敬泽添几分学术光彩,倒先把他捧进了活死人的圈子里。由此,这个世界就突然变得温文尔雅了。
640
        北大朗润园,向来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圣地,承载着无数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与学术理想。然而,一场题为“李敬泽文章之道研讨会”却如同一颗毒瘤,将这方净土侵蚀得千疮百孔,使其沦为了权力的粉丝应援会,将一场本应思想激荡、智慧碰撞的学术盛宴搞成现场追星会,继而扭曲成了荒诞至极的“提前追悼会”——追悼的并非生命,而是文学批评应有的理性锋芒,是作家本该具备的清醒认知。

        研讨会现场,那场面看似热闹非凡,实则尽是谄媚的丑态,令人作呕。曹文轩、孟繁华、王尧、谢有顺等一众圈内名人纷纷登台,宛如一群阿谀奉承的佞臣,争着向这位“帝王”献上溢美之词。曹文轩炮制“李氏文体”之说,将创作的独特之处全归结于所谓的“学养才气”,但对李敬泽文本中显而易见的局限却闭口不谈,还把其平庸之作粉饰成卓绝精品,这难道不是指鹿为马的现代版闹剧?不是对学术底线的公然践踏?王尧称颂李敬泽“在文人体制下摆脱束缚”,更是滑天下之大稽,体制的受益者反被赞“挣脱体制”,这逻辑混乱得如同三岁孩童的胡言乱语,毫无理性可言。谢有顺用“世家子弟富贵气”给老李文章贴金,更是把文学批评拽回了拼门第、论出身的封建旧窠,彻底丧失了学术应有的客观性与公正性。他们一个个急不可耐地把“李氏文体独创”的帽子扣在李敬泽头上,把“当代文章大家”的桂冠戴得严严实实,连“世家子弟富贵气”这种沾满封建腐臭味的词,都成了为其贴金的标签。这哪里是在进行严肃的学术研讨?分明是在给李敬泽举办一场“提前版追悼会”,把一个仍在创作道路上探索的作家,活生生地捧杀成了没有争议、没有批评、只剩赞歌的文化标本,让其陷入精神死亡的深渊。
640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我以为,既然是文章研讨会,就应该有批评。文学批评,本应是“剜烂苹果”的手术刀,以犀利的目光和理性的分析,去剔除作品中的瑕疵与弊病,去推动文学的发展与进步。但在这场研讨会上,它却沦为了给权力贴金的胭脂盒。李敬泽谈“人工智能时代当如殷商人刻甲骨文般思考”,这本是一个可深入探讨、具有启发性的浅见,却被吹捧成“超越时代的觉醒”,仿佛他已然成为了引领时代潮流的先知。他的文字里明明有不少无病呻吟、空洞乏味的语句,却被赞为“打通文史哲边界”,好似他的作品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无可挑剔的境界。

          遥想李劼人写川西坝子,三教九流皆有风骨;艾芜记南行之路,马帮脚夫亦见精神。而今日北大的研讨会,本该传承文化血脉的文坛,却成了权力表演的戏台。大家来说说,这还是学术探讨吗?这分明是把权力的一言堂强行搬进了北大的学术殿堂,让学术沦为了权力的附庸,让真理在谄媚声中迷失了方向。批评家们若丧失了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风骨,就会把学术标尺折成攀附权力的云梯,用捧杀的手段完成对文学批评尊严的残忍谋杀。所以,我说,北大开一场研讨会,开“死”了李敬泽。

          其实,像开这种“捧杀研讨会”开“死”李敬泽的事绝非北大独有的怪象。君不见,如今在各地文学圈里,类似的闹剧如过江之鲫,层出不穷。张三的散文集研讨会,必被冠以“当代朱自清”的美誉;李四的短篇小说集座谈,定会被奉为“活着的鲁迅”。批评家们揣着利禄之饵,如同贪婪的商人,硬生生地把研讨会改成了颂歌会和追悼会,把批判精神换成了吹鼓手的脚本,只知一味地吹捧,而全然不顾作品的实际价值。回首往昔,司马迁忍辱著《史记》,敢为李陵直谏,以无畏的勇气捍卫历史的真实;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园田,坚守着内心的纯净与高洁;阮籍以青白眼待人,不向权贵献媚,展现出文人的傲骨与风范。反观当下这些文人,他们都把阮籍的“白眼”全换成了对权力的媚眼,把韩愈“谏迎佛骨”的勇气,变成了对既得利益者的跪舔,其行径之卑劣,令人不齿,一如一群嗅着权力气息的文坛鬣狗,这群以舔食残羹为生的所谓文人,闻着官威便蜂拥而至,而且可以在现场将浅薄吹捧为深邃,把腐臭美化为陈酿这些身着汉服唐装的老学究,骨子里仍是封建师爷的奴性,把官阶当作文章优劣的标尺。这种荒诞剧日日都在上演,恰似清末的辫子军,死死拽着权力的裤脚在时代的洪流里挣扎,困顿于官场的方寸棋盘。就像我在前文批评某公一样,这丑陋的图景,不是避席畏闻,而是凑前献媚。这种自上而下的舔菊之风,远比文字狱更令人窒息。

          何时能斩断这权力与文艺的脐带?何时能让文学回归人间烟火?真正的作家,从来都不惧怕批评。鲁迅当年被骂得狗血淋头,却依旧笔耕不辍,以犀利的笔触揭露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丑恶;沈从文在困境中被质疑,却仍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经典之作,用细腻的文字描绘出人性的美好与纯真。然而,如今的李敬泽却被捧得连一点批评的声音都听不到,连文本里的瑕疵都被粉饰成特色,这哪里是爱护?分明是把他往温水煮青蛙的坑里推。等到哪天真没了吹捧的声音,等到哪天真有人敢说句实话,他怕是连面对的勇气都没有,就像古代那些被宠坏的皇子,天天听着“万岁万岁万万岁”的阿谀之词,真到了治国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连基本的判断能力都没了,沦为一个徒有其表的空壳。

         李敬泽身兼数职,手握文学界话语权,其创作本应被置于更严苛的学术审视之下,接受来自各方的批评与建议,以促进自身的成长与进步。然而,在这场研讨会上,一群本该顶着“批评家”头衔的人,却把他原本寻常的文字硬吹成了当代绝响,把他随口一提的观点捧成时代觉醒。他们哪里是在进行学术研讨?分明是在进行一场利益交换,用几句吹捧的话换个脸熟,用一顶高帽换点资源。至于李敬泽会不会被捧得飘了,会不会从此没了进步的动力,他们根本不在乎。会议结束,还不都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古人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文人的风骨,是敢于说真话、辨是非的勇气,是在面对权力与利益时坚守原则、不屈不挠的精神。然而,如今太多人把风骨换成了媚骨,把“研讨会”变成了权力的传声筒。他们忘了,历史从来不会记住那些捧杀者的谄媚辞藻,就像人们只记得屈原“上下求索”的孤忠一样,不记得那些劝他妥协的奸佞,只记得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更不记得那些构陷他的小人。历史是公正的裁判,它会铭记那些真正有风骨、有担当的文人,而那些在捧杀中丢了底线的人,终将被历史钉在无骨文人的耻辱柱上,遭受后人的唾弃与批判。

         如今,北大的“兼容并包”已成为谄媚无界的代名词,受损的何止是一场研讨会的尊严,而是整个文学生态的堕落。文人若丢了风骨,再华丽的辞藻也只是空洞的壳子,再热闹的研讨会也只是权力的附庸。堆砌“当代大家”光环,李敬泽被捧杀背后,是文人风骨的集体坍塌。风骨不存,文运何附?真正的文人风骨,永远该是照见权力虚妄的镜子,而非包裹权力的锦缎;是刺破黑暗的利剑,而非谄媚权贵的软鞭。

         建议北大,以后再也别给李敬泽办这种“提前追悼会”了,真要为他好,不如少些吹捧,多些真批评;真要对得起批评家的头衔,不如拿起理性的手术刀,该剜烂苹果就剜烂苹果,该说真话就说真话。否则,再多的“当代大家”光环,也遮不住精神死亡的空洞,再热闹的研讨会,也不过是一场自欺欺人的闹剧,最终只会让文学在谄媚与捧杀中走向衰败。



         关注“谢歌说事”,看热点新闻事件,给你不一样的视角。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5-10-25 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
dxp

发表于 2025-10-25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