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戏曲剧种前30强(按国办团体数量排序)
江天漫笔[/url]2025年10月23日 18:18 山东
昨天发布了一篇
《谁是中国第二大戏曲剧种?》,引发了大家的讨论。有朋友对其中的数据比较好奇。今天,我摘取《全国戏曲剧种普查报告》(原文化部重点项目,2020年出版)部分内容,按照国办团体(包括转企改制团体)数量依次列出前30个戏曲剧种。仅供大家参考。
《中华戏曲剧种丛书》27大剧种流行区(图源网络)
**1. 豫剧**
- 当前流布区域:北京、河北、山西、上海、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四川、陕西、甘肃、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声腔音乐:属梆子声腔系统,音乐结构为板式变化体,可分为祥符调、豫东调、豫西调、沙河调。主要有慢板、流水板、二八板、非板四大板类
- 国办团体数:139
- 演出团体总数:1133
**2. 秦腔**
- 当前流布区域:内蒙古、广东、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声腔音乐:属梆子声腔系统,以板式变化及梆子击节为特征。主要板式有二六板、慢板、带板、垫板、滚板、二导板等,除滚板外,各板式又分苦音、欢音
- 国办团体数:107
- 演出团体总数:735
**3. 京剧**
- 当前流布区域: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 声腔音乐:音乐结构以板式变化体为主,声腔主要有西皮、二黄,也吸收并融合昆曲、梆子等声腔的音乐曲调
- 国办团体数:83
- 演出团体总数:327
**4. 评剧**
- 当前流布区域: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
- 声腔音乐:属板式变化体,唱腔是在唐山民歌、莲花落等民间音乐基础上,吸收京剧、河北梆子、二人转等剧种的音乐曲调。基本板式有慢板、原板、二六板、垛板;附属板式有搭调、导板、尖板、带板等。辅助唱腔有大悲调、小悲调、哭迷子等,曲牌有【喇叭牌子】【太平年】【孟姜女哭长城】等
- 国办团体数:55
- 演出团体总数:299
**5. 晋剧**
- 当前流布区域:山西、河北、内蒙古、陕西
- 声腔音乐:以梆子腔为主,另有一些昆曲、民歌小调等。基本板式有四股眼、夹板、二性、流水、介板、滚白、导板七种,杂腔小调有【小放牛】【一串铃】【南罗罗】【骂鸡】等,常用的花腔有三花腔、五花腔、四不像、十三咳等
- 国办团体数:48
- 演出团体总数:157
**6. 川剧**
- 当前流布区域: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
- 声腔音乐: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
- 国办团体数:47
- 演出团体总数:164
**7. 越剧**
- 当前流布区域: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重庆、江西、广东、贵州
- 声腔音乐:以尺调、弦下调为主,兼及四工调、丝弦正调、呤哦调
- 国办团体数:33
- 演出团体总数:568
**8. 曲剧**
- 当前流布区域:河北、河南、山西、湖北、安徽
- 声腔音乐:音乐源于河南鼓子曲。有南阳大调和洛阳小调之分。属曲牌连缀体。常用曲牌有【阳调】【银纽丝】【打枣竿】【书韵】【慢垛】【上流】【诗篇】【剪剪花】等
- 国办团体数:32
- 演出团体总数:458
**9. 黄梅戏**
- 当前流布区域:上海、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北、广东
- 声腔音乐:传统唱腔为主调类、三腔类、花腔类,主调类有平词、火攻、二行、三行,三腔类即仙腔、阴司腔、彩腔,花腔多为民间小调
- 国办团体数:31
- 演出团体总数:182
**10. 蒲剧**
- 当前流布区域:山西、河南、陕西
- 声腔音乐:以梆子腔为主,另有昆曲、吹腔及民歌小调等。基本板式有慢板、二性、紧二性、撩板、流水、间板、滚白等,辅助板式有导板、送板等
- 国办团体数:29
- 演出团体总数:52
**11. 眉户戏**
- 当前流布区域: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
- 声腔音乐:属曲牌连缀体。分大调、小调两部分,大调曲牌有【越调】【背工】【长城】【琵琶调】【罗江怨】等,小调有【银纽丝】【剪剪花】等
- 国办团体数:28
- 演出团体总数:160
**12. 粤剧**
- 当前流布区域:广东、广西
- 声腔音乐:属板式变化体,兼有部分曲牌。声腔音乐以梆子、二黄为主,兼有高腔、昆腔以及专腔、歌谣、杂曲等
- 国办团体数:27
- 演出团体总数:773
**13. 吕剧**
- 当前流布区域:山东、江苏、吉林
- 声腔音乐:基本分四平类、二板类、曲牌类等三类。四平类以慢四平为基础,有慢四平、快四平、四平二六等;二板类以二板为基础,有慢二板、二板流水板、二板紧板等;曲牌类有【慢凤阳歌】【快凤阳歌】【娃娃调】等
- 国办团体数:22
- 演出团体总数:181
**14. 云南花灯**
- 当前流布区域:云南
- 声腔音乐:唱腔音乐由俗曲、小调、戏腔等构成。俗曲源自明清俗曲,代表曲调有【打枣竿】【金纽丝】等;小调由民歌演化而来,有【采茶调】【绣荷包】等;戏腔来自其他剧种,主要有【勾腔】【筒筒腔】【补缸调】等
- 国办团体数:21
- 演出团体总数:111
**15. 长沙花鼓戏**
- 当前流布区域:湖南
- 声腔音乐:分打锣腔、川调、民歌小调三类。打锣腔有【八同牌子】【木皮调】等,有发腔、二柄、收腔、倒插花等板式;川调有【益路川调】【宁乡正调】【双川调】【湘潭川调】等;民歌小调包括地花鼓、灯调、民歌、丝弦小调等
- 国办团体数:21
- 演出团体总数:65
**16. 河北梆子**
- 当前流布区域: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东
- 声腔音乐:属梆子声腔系统,音乐结构为板式变化体。板式主要有大慢板、小慢板、二六板及其各种变化、快板、尖板、哭板等,辅助板式有十三咳、哭相思、导板、垛板、起板等
- 国办团体数:18
- 演出团体总数:186
**17. 拉场戏**
- 当前流布区域:黑龙江
- 声腔音乐:唱腔音乐主要来自莲花落音乐、二人转音乐和俗曲小调,也从其他剧种借用一些唱腔曲调。主要由【红柳子】【摔镜架调】【青柳子】【穷生调】【喇叭调子】和一些专腔杂调、借用曲调构成
- 国办团体数:18
- 演出团体总数:19
**18. 赣南采茶戏**
- 当前流布区域:江西
- 声腔音乐:属曲牌连缀体,分灯腔、茶腔、路腔和杂调四大类。灯腔、茶腔是主要唱腔,灯腔有【报茶名】【春谷雨】等,茶腔有【牡丹调】【斑鸠调】等,路腔有【摇篮花开】【湖南路调】等,杂调有【跌了绣花针】【螃蟹歌】等
- 国办团体数:17
- 演出团体总数:25
**19. 彩调剧**
- 当前流布区域:广西
- 声腔音乐:唱腔分为腔类、板类、调类三部分。腔类数量多,是唱腔主要部分;板类有七字诉板、五字诉板等;调类是民间小调,有【四门摘花】【五把扇】等
- 国办团体数:16
- 演出团体总数:321
**20. 锡剧**
- 当前流布区域:江苏
- 声腔音乐:属曲牌、板腔混合体。基本曲调包括簧调、大陆调、铃铃调三类;其他曲调来自苏剧、沪剧等剧种,有【太平年】【三角板】【迷魂调】【南方调】等;还有来自民间说唱、民歌的【新闻调】【紫竹调】等
- 国办团体数:16
- 演出团体总数:78
**21. 二人台**
- 当前流布区域:内蒙古、陕西
- 声腔音乐:以内蒙古西部民间社火中码头调、地方小曲为主,兼有当地蒙古、汉族民歌和陕西、山西、河北等地民歌
- 国办团体数:16
- 演出团体总数:52
**22. 上党梆子**
- 当前流布区域:山西
- 声腔音乐:以梆子腔为主,兼唱昆曲、皮黄、罗戏、卷戏。梆子腔基本板式有慢板、二性板、四六板、一马三箭等
- 国办团体数:16
- 演出团体总数:27
**23. 潮剧**
- 当前流布区域:福建、广东
- 声腔音乐:属曲牌、板腔混合体。音乐由曲牌、对偶曲、词牌、小调构成。按唱腔曲调的不同特色又分轻三六调、重三六调、活三五调、反线调等
- 国办团体数:15
- 演出团体总数:173
**24. 楚剧**
- 当前流布区域:湖北、安徽
- 声腔音乐:分正调、小调、高腔三大类,正调有迓腔、仙腔、四平、悲腔等,其中迓腔是主要腔调;小调类多用于生活小戏,多为一戏一曲,有【讨学钱调】【卖棉纱调】【探亲家调】等;高腔有【锁南枝】【梧桐雨】【山坡羊】等曲牌
- 国办团体数:15
- 演出团体总数:20
**25. 吉剧**
- 当前流布区域:吉林、内蒙古
- 声腔音乐:以二人转音乐为基础,吸收东北民间音乐,并借鉴其他剧种音乐发展而成。唱腔音乐以柳调、嗨调为主,兼用曲牌专调,板式有快正板、宽板、正板、慢板、流水板、抱板、散板、行板等
- 国办团体数:15
- 演出团体总数:16
**26. 山东梆子**
- 当前流布区域:山东
- 声腔音乐:属板式变化体,板式分慢板、二八板、流水板、非板四大类,还有一些从其他剧种和民间小曲吸收的客腔
- 国办团体数:14
- 演出团体总数:43
**27. 龙江剧**
- 当前流布区域:黑龙江
- 声腔音乐:以板式变化体为主,曲牌体为辅。其唱腔音乐在"三个唱腔系统"时期,分柳腔、咳腔、帽腔三种;在"归路"时期,以【四平调】【穷生调】为主调,以【文咳咳】【武咳咳】【喇叭牌子】【红柳子】等为辅助曲调,兼用一些民歌杂调
- 国办团体数:14
- 演出团体总数:15
**28. 蒙古戏**
- 当前流布区域:内蒙古
- 声腔音乐:以蒙古族民歌长调、短调为主,兼有蒙古族说唱音乐乌力格尔、好来宝和少量宗教音乐
- 国办团体数:14
- 演出团体总数:15
**29. 淮剧**
- 当前流布区域:江苏、上海
- 声腔音乐:属板式变化体,以【淮调】【拉调】【自由调】为三大主调,并派生出一些曲调,如【一字腔】【叶字调】【穿十字】【南昌调】【下河调】等
- 国办团体数:13
- 演出团体总数:59
**30. 二人转**
- 当前流布区域:吉林、内蒙古、辽宁
- 声腔音乐:唱腔以东北民歌、秧歌为基础,吸收莲花落、什不闲等逐渐演变发展而成。共有四百多个曲牌(调),其曲式(腔格)分为两类:一类是歌谣体,即有起承转合的民歌曲牌,一类是上下句曲体结构带甩腔的曲调音乐
- 国办团体数:13
- 演出团体总数:53
上面是按照国办团体(包括转企改制团体)数量列出的前30名。如果将以上剧种按照演出团体总数重新排序的话,次序如下:
1.豫剧1133个,2.粤剧773个,3.秦腔735个,4.越剧568个,5.曲剧458个,6.京剧327个,7.彩调剧321个,8.评剧299个,9.河北梆子186个,10.黄梅戏182个,11.吕剧181个,12.潮剧173个,13.川剧164个,14.眉户戏160个,15.晋剧157个,16.云南花灯111个,17.锡剧78个,18.长沙花鼓戏65个,19.淮剧59个,20.二人转53个,21.蒲剧52个,22.二人台52个,23.山东梆子43个,24.上党梆子27个,25.赣南采茶戏25个,26.楚剧20个,27.拉场戏19个,28.吉剧16个,29.龙江剧15个,30.蒙古戏15个。
根据普查报告中的数据,我们可以从流布广度、体制支持、民间基础、声腔体系等多个角度,来分析这30个剧种。
1. 流布区域分析
①全国性剧种:
京剧: 流布区域最广,覆盖29个省区市,作为“国剧”,其地位无可撼动。
豫剧: 流布14个省区市,仅次于京剧,主要覆盖华北、华中、西北等人口大省,显示出强大的跨区域影响力。
越剧: 流布11个省区市,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其优雅的风格有广泛的受众。
②区域性强势剧种:
秦腔: 流布8个省区市,是西北地区的绝对霸主。
评剧: 流布8个省区市,核心区域在华北和东北。
川剧: 流布5个省区市,覆盖西南地区。
黄梅戏: 流布7个省区市,以安徽、湖北为中心,辐射华东、华中、华南。
2. 演出团体分析
豫剧: 在国办团体数(139) 和演出团体总数(1133) 上均遥遥领先,可见民间受众极广,显示出极其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自我繁衍能力。
秦腔: 在国办团体数(107)上位居第二,演出团体总数(735)也排名前列,体现了国家在西北地区强大的文化扶持力度和其本身的民间号召力。
京剧: 国办团体数(83)排名第三,但演出团体总数(327)相对较少。这表明京剧更多地依赖于国家院团的支持,其艺术高度和规范性很强,但在纯粹的民间市场化生存方面不如豫剧、秦腔。
粤剧: 一个非常特殊的案例。其国办团体数仅27个,但演出团体总数高达773个,仅次于豫剧和秦腔。这强烈暗示了在广东、广西及海外华人社区,粤剧拥有一个极其活跃和庞大的民间市场与私营班社体系。
越剧: 情况与粤剧类似,国办团体(33)不多,但演出团体总数(568)很高,显示了其在江浙沪一带强大的市场活力。
部分剧种国办团体数量远大于民营团体数量,如拉场戏、龙江剧、蒙古戏、楚剧、吉剧等。这说明这些剧种还需要继续夯实群众基础。
3. 声腔音乐分析
梆子腔的统治力: 在列出的30个剧种中,明确属于或主要声腔为梆子腔的就有豫剧、秦腔、晋剧、蒲剧、河北梆子、上党梆子、山东梆子等,占比较大。这说明梆子腔系统在中国北方戏曲中地位突出。
民歌曲艺类剧种活力: 在列出的30个剧种中,由民歌、曲艺形式演变而来的剧种有评剧、越剧、曲剧、黄梅戏、吕剧、长沙花鼓戏等,占比较大。它们源自民间,形式活泼,生活气息浓郁,在传播与创新上具有优势。
板式变化体为主流: 大多数大剧种(如京剧、豫剧、评剧、越剧等)的音乐结构都是板式变化体,这种结构戏剧性强,更适合表现复杂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
曲牌体与混合体: 曲剧、眉户戏、赣南采茶戏等坚持曲牌连缀体,音乐更为丰富多样,保留了更多古典和民间音乐的韵味。潮剧、锡剧等属于曲牌、板腔混合体,兼具两者之长,显示出地方剧种在音乐上的融合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