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汽车设计尤其是新能源车领域,涌现出不少以“科技感”为卖点的设计,如隐藏式门把手、全景天幕、全触控界面等。然而,这些设计在实际使用中逐渐暴露出安全与实用性的问题。随着工信部对隐藏式门把手出台新规,行业开始重新审视这些“华而不实”的设计。以下是几项用户期待改变的设计及其背后的原因。
隐藏式门把手曾被视为现代汽车的科技符号,但其安全隐患已引发监管关注。工信部发布的《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每个车门必须配备带有机械释放功能的外把手,并预留足够的操作空间。这一规定直接针对隐藏式门把手的核心问题:在车辆碰撞断电后,门把手可能无法弹出,严重延误救援。中保研的碰撞测试显示,电子门把手的车门弹出成功率仅为67%,远低于机械门把手的98%。此外,隐藏式门把手在低温或雨水环境下易出现故障,实际对续航的帮助微乎其微,更多是营销噱头。
全景天幕以其通透的视觉体验受到车企推崇,但实际使用中却成为用户的“烤验”。尽管天幕玻璃经过隔热处理,能隔离紫外线,但对可见光和红外线的阻隔有限,导致车内温度在阳光下急剧上升。车企选择全景天幕的部分原因在于成本考量:传统天窗带电机、轨道、遮阳帘,成本要3000到1万,而一块全景天幕玻璃仅1500左右。然而,用户却需要自购遮阳装备并承担更高的空调能耗,这笔“省钱”最终转嫁给了消费者。特斯拉在近期发布的平价Model Y上已悄悄拿掉了全景天幕,换回织物车顶,官网描述也从“看星空”改为“提升头部空间与隔热”。
全触控界面是另一项备受争议的设计。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极简科技风”用一块中控大屏替代了大量实体按键,但欧盟新车安全评测协会指出,全部功能整合在屏幕中会增加驾驶员分心风险。据研究,驾驶员视线离开路面超过2秒,事故概率将显著上升。大众汽车已宣布从2026年起为音量、空调、双闪等核心功能配备实体按键,方向盘触控板也将回归机械结构。行业专家认为,“实体键回归”背后是市场对安全性的认可,物理按键的触感反馈和直观操作能减少驾驶过程中的分心。
无框车门虽然造型炫酷,能提升车辆的运动氛围,但也因整车的静谧性和隔音效果不如传统车门而受到诟病。这一原本多见于高端轿跑的配置,如今被下放至许多中低端新能源车型,其在噪音控制方面的不足影响了日常驾驶的舒适性。
这些设计起初作为差异化卖点出现,但在真实使用场景中,其安全、实用方面的缺陷逐渐显现。随着监管的介入和消费者意识的觉醒,汽车设计正从盲目追求科技感回归到安全与实用的本质。真正的创新应服务于人的需求,而非让用户为伪需求买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