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聪敏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下称“聪敏公司”)被曝在拖欠农民工工资、被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名单期间,仍连续中标三项政府采购与建设项目,总金额超598万元,引发舆论质疑。
据媒体报道,2025年6月,聪敏公司因拖欠168名农民工278.72万元工资,被内蒙古宁城县人社局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惩戒期3年。期间,企业不得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等活动。然而,7月至8月,该公司连中邯郸市肥乡区农村饮水工程(107.9万元)、帮扶车间项目(361.8万元)和石家庄市桥西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28.6万元)三标,总额超598万元。其中两个为政府采购项目,企业还提供了“良好商业信誉”承诺函,这与该公司被列入失信名单的事实形成鲜明反差。宁城县人社局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涉事企业尚未完全结清欠薪,即便补缴完毕,也须经过至少6个月的审核程序方可移出名单。
事件曝光后,多个相关部门表示“将核实情况”,但截至发稿,尚未有实质性回复。舆论场上质疑声此起彼伏。“投标前,相关部门为什么不查查各企业的征信呢?”“企业说问题解决凉快就能洗白?监管部门难道不核查名单吗?”“应该查一下企业和相关部门之间有没有利益输送?还失信呢,怎么还能中标?”“如果大数据能实现部门互通,失信信息实时更新,哪还有企业能钻空子?”
有评论提到,部分地方在工程推进中存在“重效率轻规范”的倾向,为了赶工期、保投资,“有名单不查,有问题不问”。要真正让黑名单制度发挥作用,必须加强跨区域信息共享,推动招标环节自动化审核,确保失信记录“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