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俄乌继续无人机对攻】10月11日,俄罗斯发射78架无人机袭击乌克兰多地,乌军击落54架无人机。
乌军发射近百架无人机袭击俄罗斯多个地区,多个地区发生爆炸,克里米亚、乌东地区也遭到袭击。
莫斯科地区埃列克特罗斯塔尔市浓烟滚滚,起火原因和损失有待确认。
距离乌克兰边境1400公里的俄罗斯巴什科尔托斯坦地区的巴什石油-乌法炼油厂遭袭击,此次袭击击中ELOU-AVT-6原油加工装置,该炼油厂将被迫关闭,更多损失有待确认。
乌克兰将继续袭击俄罗斯炼油厂、油库、油气管道、泵站、码头、弹药储存点等关键军事和工业基地,进一步加强对俄罗斯的远程打击力度。
2、【英法德支持用冻结俄罗斯资产援助乌克兰】10月11日,英国、法国和德国领导人在电话交谈后发表的声明中宣布,他们同意使用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来支持乌克兰武装部队。
德国政府称,各国强调将与美国协调采取这一行动。英法德“将一致动用全部冻结的俄罗斯主权资产来帮助结束乌克兰战争,未来几天和几周实施的新制裁将进一步加大对莫斯科的压力。”
欧盟和欧洲多国都支持使用冻结的1400亿欧元俄罗斯资产直接援助乌克兰,尽管比利时反对,但态度开始缓和,相信这一事件将很快落实。
3、【德国、英国、荷兰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援助】10月10日,泽连斯基先后与德国总理默茨、英国首相斯塔默、法国总统马克龙通话,各国都表示愿意在PURL倡议下加强对乌克兰的援助。
德国向乌克兰国防部门数字化的关键项目提供资金,莱茵金属将向乌克兰提供基于豹1的“天行者”35防空系统,价值数亿欧元。
英国将提前几个月向乌克兰交付数百枚多用途LMM“马特莱特”导弹,还计划每月为乌克兰生产约2000架拦截无人机,双方还同意启动联合火炮生产计划。
荷兰宣布拨款3.1亿欧元用于乌克兰反无人机系统和联合生产无人机,荷兰累计向乌克兰提供90亿美元的援助,在援助乌克兰方面表现抢眼。
4、【乌美仍就战斧导弹进行磋商,俄罗斯再发警告】10月10日,乌克兰外交部发言人蒂赫伊表示,乌美仍就战斧导弹进行磋商,强调虽然尚未提供,但美国发出积极信号。
与此同时,俄领导人称俄罗斯将加强防空以回应乌克兰利用战斧导弹发出的威胁,同时很快就会宣布一款新武器。
俄罗斯对战斧导弹的惊慌,以及俄军在前线的表现,让俄罗斯领导层压力越来越大。
5、【俄军损失第65架卡-52直升机,俄否认被乌击落】10月11日,俄罗斯损失自全面战争以来的第65架卡-52直升机,价值1500万美元的直升机坠毁,2名飞行员死亡。
俄“战斗轰炸机”频道和其他频道证实这一消息,乌克兰媒体称是乌军击落这架直升机,但俄消息人士称,该事件与战斗无关,否认被火力击中。
6、【由于资金紧张,俄四个地区下调合同兵一次性付款】10月10日,俄罗斯鞑靼斯坦、楚瓦什、马里埃尔和别尔哥罗德下调与俄国防部签订合同参加对乌克兰战争的士兵一次性付款。
据悉,在鞑靼斯坦,一次性付款金额从310万卢布降至80万卢布,楚瓦什,一次性付款金额从250万卢布降至80万卢布。在马里埃尔,一次性付款金额从300万卢布降至80万卢布。而在别尔哥罗德,一次性付款金额从80万卢布降至50万卢布。
据分析项目“Re:Russia”估计,2025年上半年,俄罗斯联邦和地方当局在招募和支持军队方面花费超过2万亿卢布。
由于经济原因,俄罗斯大幅下调签署动员合同士兵的一次性付款,这将大大降低潜在参战者的经济动机。
俄罗斯在军事、经济上正面临更多困境,俄罗斯资源确实不多了。
7、【战场最新消息】别尔哥罗德、库尔斯克地区,乌军继续给俄军造成损失。
乌克兰战场,苏梅方向,乌军继续反击,俄军在这一方向逐步后撤。
波克罗夫斯克(红军村)方向,俄军继续尝试向这里攻击、渗透,但22个月过去,俄军仍无法拿下这里。
多布罗皮利亚方向,俄军大规模袭击沃洛迪米里夫卡,动用35辆坦克/装甲车的等重装备、41辆摩托车试图突破,乌军亚速第1军摧毁3辆坦克、1辆军用牵引车、16辆装甲运兵车、41辆摩托车、2辆运输车辆,107名俄军士兵被消灭,51人重伤。
乌军在多布罗皮利亚反攻中解放总面积达到180.8平方公里,清除212.9平方公里的渗透分子。
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方向,乌军遏制俄军向新霍里夫卡和乌斯佩尼夫卡的推进,进一步压制俄军。
库皮扬斯克方向,俄军未能进入库皮扬斯克市中心,也未能包围这里的乌军,所谓吹嘘1次包围乌军3个旅,更像俄罗斯的宣传神话。
乌军使用携带105公斤弹头的FP-2型无人机袭击扎波罗热梅利托波尔机场以北的俄军装备和人员基地,现场发生巨大爆炸,损失有待确认。
过去24小时,前线发生次战斗,俄军损失新增1060人,代价继续走高。
8、【其他消息】乌克兰国产弹道导弹计划已进入最后阶段,将于今年年底或2026年初测试。
由于国际油价继续下跌,加上制裁影响,俄罗斯预算收入继续减少,赤字进一步增加。
俄罗斯正在陷入一场无法轻易结束,只有不计代价继续押注的战争,俄罗斯面临的困境越来越多。
乌克兰、欧洲绝不妥协,当俄罗斯耗尽过去数十年积累,透支未来数十年之后,最终代价恐难以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