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393|评论: 2

资中应出版的老一代作家诗文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25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资中应出版的老一代作家诗文集




资中应出版的老一代作家诗文集:


杨春梯诗文集
周伯扃诗文集
邓佛向诗文集
杨乡如诗文集
周叔平诗文集
郑拾风诗文集
王体诚诗文集
周伯衡  《衡圃诗稿》
何介福诗文集
孙文光   《天光云影楼诗稿》
杨祖垲诗文集
杨雪松 杨承丕  《泉斋诗稿》
李昌陟  《存真诗集》
康式昭诗文集
周嗣铨诗文集
姜公醉诗文集


(待补充)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5-9-26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萧自熙全集》

 楼主| 发表于 2025-9-30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人生

一一忆元曲家萧自熙先生

〇鲁承明

在2000年前后哪些年的春节,我都要到成都过年,一则看望年迈的老丈人,再则成都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耍的地方也多,带着尚在读书的儿子去,看看杜甫草堂,走走武候祠,游游少城公园,也算寓教于乐。无意间悉我一非常要好的同事朋友彤哥也年年去成都过年,也是去看望他年迈且独居一隅的老父親,才知悉其父乃四川大学一国学方面很有名气的教授,因相距不远,又是朋友之父,亦出于对文化人的尊敬和仰慕,故,哪些年春节只要去成都过年我都与之联系,都要登门拜个年。其父时年虽已古稀,但身体尚好,是一个非常好客,健谈,豪放,不羁的性情中人,过年嘛,当然也就免不了喝两杯酒,于是乎与之在酒桌上推杯换盏,龙门阵摆起,话也投机,很快就热络起来,一来二去居然成为忘年之交。至此也从中了解了他的不凡人生,也走入了他的诗歌世界。

其父姓萧,名自熙,字剑岚,号负行窝,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学教授,终身从事研究和教授元曲,在元曲(散曲)创作和研究上颇有造诣,曾担任中国《元曲鉴赏辞典》主编,是中国当代古典诗歌鉴赏领域的杰出学者。代表作有《明清散曲史》、《塞鸿燕》、《扇词字》等。

华夏几千年的文明史,湧现出了许多熣灿夺目诗词人,著名的小说家等,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小说等著名作品,余与许多普通大众一样,对中国文学中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的基本脉络是知道的,但对其中之元曲,因其历史短暂,传世作品不多,也还比较深奥,普及率相对较低,故知晓不多。我读初中时也仅知有元曲这一文学形式,也仅知有关汉卿的元曲(杂剧)代表作《窦娥冤》,其他的就一问三不知了。自与萧自熙先生结识后,听他畅谈元曲,看他创作的作品,始对元曲(散曲)多少有点了解。

元曲是流行、盛行于元代,延续至今的一种文学形式,分为杂剧和散曲两种,散曲与诗词歌赋接近,但它又有独立的特征。特征为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夹杂市井俚语,轻快抒情,内容着重反映民间底层生活,鞭笞邪恶与不公等,用通俗话来说,应该叫接地气,有浓郁的人间烟火味。元曲虽通俗易懂,语言朴实,但并不是可以想象的随便用一些词汇组合起来就可成的,而是有严格的曲牌、格律,如“正宫调”、“中吕”、“双调”、“正宫”、“仙吕”等是其曲牌,词句讲求严格的押韵、平仄,是严格意义上的格律诗。故元曲在诗词歌赋中讲究很多,算比较深奥的。

萧自熙先生毕生研究元曲(散曲),成果卓著,还是高产作家,毕生创作了上千首元曲诗歌,出版了十多本专辑和著述,被誉为当代元曲界的“赵朴初第二”(赵朴初,曾任中国佛协主席,书法家,也是当代顶尖的元曲家),可见其在元曲界的地位。他出版的专辑都送与给我,还提字请“雅正,斧正,赐正……”等,弄得我这个对元曲一窍不通的外行甚是惭愧,当然理解这是文化人的谦虚而已😃😃。他的作品我都一一拜读过,虽是门外汉,但由于元曲通俗易懂的特征,一目了然,不难理解,从句句诗歌里能看出作者爱憎分明的性格,宽广包容的胸怀,歌颂人间真善美的正气,热爱生活的情趣和幽默,赞美祖国河山大好的佳句等,真是意味无穷,越看越有味,其短小精干、浅显易懂的词句里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哲理。

萧自熙先生毕生酷爱和研究元曲,近乎于痴迷,被诗歌界称为“曲痴”。在我看来,已是“走火入魔”状,近乎“苦行僧”。他的几十年生涯,所思,所想,所为皆为元曲,在川大校园,他多年仍只身一人居住在一间略二十平米的教职员工单身宿舍里,没有装修,十分简陋,房间内就是一桌一椅一床和几个书架及简单的生活用品,家具一看就是几十年前的老东西,书架上横七竖八装满了各种书稿,有的书已显陈旧,已有一定年生了,书多了装不下还一捆一梱拴起来塞在床下,桌子上随意的放着笔墨和未完的手稿,连电灯都还是用的早已该淘汰的“土耳瓜”(白炽灯),光线昏暗,室内拥挤,我们去做客也只能有一張方凳子坐,概无沙发一类舒适的用具。他的生活极为简单,就是三点一线,居室,食堂,教室或图书馆,他自己不开伙,常年象一个学生一样按时在学生食堂排队打饭吃。按理,大学教授工资也不菲,可以购买商品房,可以装修房间,可以购买现代生活物品,改善居住和生活条件,问及此事,他说:“能用就将就用了”,对此类事亦不在意,钱主要用于买书和出书了。他先后出版了十多本专辑和著述,投入比较多,都是自己全额付费,由于元曲普及率不高,书籍发行量不大,印刷的书籍在书店积压,故,出书实际上是一个赔钱的买卖,但他却乐此不疲,仍然我行我素,赔本的“买卖”也做,还将出版的书慷慨赠送给三朋四友、元曲爱好者。他的时光几乎都在元曲中。任教时,教书育人,潜心传授国学知识,培养出许多喜爱国学的学生,退休后,更是足不出户,整日蜗居于斗室,他把其斗室取名为“不漏天负行蜗居”,整日研磨他的元曲,他的幸福都在斗室之中,他的乐趣都在元曲的世界里。我看他满桌的手稿,对每一个字都字斟句酌,引经据典,还注有许多音韵,音标,通假字等,可谓字字珠玑。从字里行间,从引经据典中看出他的满腹经纶、丰厚扎实、游刃有余的国学功底。

萧自熙先生于2008年因病去逝了,他在传承和发展中国元曲诗歌中奉献了毕生力量,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精彩华章。他在诗歌界影响力很大,大凡研究元曲的,都知萧自熙的大名。生前他教授了许多学生,据悉这些学生们现在在该领域亦大有作为,传承发展中国之传统文化。

与萧自熙先生成忘年交乃我之荣幸。我对元曲是外行,但闲时也时不时的翻看他送我的作品集,越看越有味道,爱不释手,在阅读中收获颇丰,钦佩其执着砥砺的人格魅力,领略了博大精深的国之元曲传统文化。

致敬,“曲痴”萧自熙。

2025.1.31.(农历已已年正月初三忆笔)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