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西高铁预计2028年开工建设
2025年09月17日 07:04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近年来,四川持续发力铁路建设,在成贵、成宜等高铁相继通车后,川西南地区的铁路网络完善成为关注焦点。
日前,即2025年9月10日,针对宜西高铁的走向及开工问题,四川省发改委公开进行了回复,回复原文如下:目前宜宾至西昌铁路作为普速铁路纳入了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暂不具备建设高铁的条件。
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铁集团汇报衔接,恳请将宜宾至西昌至攀枝花铁路按高铁标准纳入国家规划。
下一步,我委将持续深化研究,加大向国家相关部委(单位)汇报衔接力度,力争将宜西攀高铁纳入国家相关规划。待项目纳入规划后,再统筹研究论证项目建设时机,深化研究线路方案和站点布局等。感谢您对我省铁路建设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从回复内容可以看出,四川省明确将加大力度推动宜宾至西昌至攀枝花高铁(简称“宜西攀高铁”)纳入国家规划,这一项目不仅关系到沿线群众的出行便利,更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一、宜西铁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宜西铁路最初作为普速铁路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线路设计以货运为主,兼顾部分客运功能。其起点为宜宾市,途经凉山州雷波、美姑、昭觉等县,最终抵达西昌市,全长约316公里。这条铁路的建设曾被列入四川省地方铁路中长期规划,旨在加强川南与攀西地区的资源运输联系,促进金沙江水电和攀西矿产资源开发。
然而,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现有普速铁路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客运需求。成昆铁路复线虽已通车,但攀西地区仍面临高铁覆盖空白的问题。目前,西昌至成都、重庆的铁路通行时间分别为3小时和6小时左右,而宜西攀高铁建成后,这一耗时将大幅缩短至2.5小时 ,对提升区域交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从普速到高铁的跨越:四川的持续争取 为改善川西南地区的交通条件,四川省近年来多次向国家相关部委汇报衔接,恳请将宜西攀铁路按高铁标准纳入国家规划。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带队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铁集团沟通协调,强调该项目对填补西部高铁网空白、畅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向通道的重要性。
这一努力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2024年7月,凉山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公告,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标宜西高铁可行性研究项目,标志着前期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根据规划,宜西攀高铁设计时速为350公里,桥隧比高达93%,投资预估算总额约689亿元,建设工期预计6.5年。线路不仅连接宜宾、西昌、攀枝花三大城市,还将延伸至云南大理、丽江,形成贯穿川滇的高铁通道。
三、最新动态:可行性研究取得突破 2025年2月,交通运输部召开宜西高铁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会,审查通过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纳入国家规划迈出关键一步。
目前,四川省发改委正持续深化研究,加大向国家部委的汇报力度,力争将项目纳入正在修编的《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
值得关注的是,宜西攀高铁的线路走向和站点布局已初步明确。
线路起于宜宾东站(原临港站),与成宜高铁、渝昆高铁衔接,向西经云南水富、绥江,再进入四川雷波、美姑、昭觉,引入西昌西站,最终抵达攀枝花南站,全线拟设18个车站。这一方案兼顾了沿线城市的发展需求,尤其是云南水富、绥江等县将首次接入高铁网络,为滇东北地区融入长江经济带提供了新通道。
四、未来展望:纳入规划后的建设挑战 尽管宜西攀高铁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但项目落地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是国家规划的纳入问题。
目前,宜宾至西昌段作为普速铁路已列入国家规划,但西昌至攀枝花段尚未纳入,需进一步争取国家层面的支持。
其次,项目建设涉及复杂的地质条件,线路穿越金沙江峡谷和大凉山腹地,桥隧比例高,建设难度较大 。
此外,项目投资规模庞大,需多方筹措资金,探索多元化的建设运营模式。
根据最新消息,宜西攀高铁计划争取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最快或于2028年后开工建设。
一旦建成,这条高铁将成为攀西地区连接成渝经济圈的“黄金通道”,不仅大幅缩短出行时间,还将带动沿线旅游资源开发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
交通兴则百业兴。
宜西攀高铁的规划建设,是四川省完善铁路网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随着前期工作的稳步推进,这条承载着川西南人民期待的高铁,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从蓝图变为现实,为四川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