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80|评论: 4

[摄影.旅游] 都江堰旅游拾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12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都江堰、 青城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和 AAAA级旅游风景区后,名声大振、游人不绝,但几年以来,我除了陪亲戚朋友去过三四次外,还没有自己主动去过一次,而更多的休息时间是到其它的并不太出名的寺庙风景区走走看看,这并不是因为门票太贵的原因,因为都江堰古堰景区对外的门票虽然为一百元一人,但都江堰市的本地人凭本人身份证只需一十五元一人,与其它的寺庙风景区也相差无几,很少涉脚的主要原因是这里的游人太多,可以说是穿流不息,加上导游的大喇叭,已经体会不到以前的那种幽趣了。  其实这里除了都江堰和青城山外,还散布着大大小小无数的寺庙风景区。在多年前,都江堰的广大地域中,每个场镇都建有寺庙,规模也不小,稍微大点的场镇还建了两三座,就像现在成都的黄龙古镇一样,每年的正、二、三月农闲的时候,都要举办庙会,这种庙会不但吸引着周围的人,而且周边七乡八县的人也蜂拥而来,人潮如海、百货云集,除了寺庙的香火鼎盛外,也是一个巨大的物资交流会。随着岁月的流失,大多毁掉了,但“朝庙子” 的习俗还保存了下来,只是没有庙子可朝了,变成了纯粹的物资交流会。   在都江堰境内,现在寺庙还留存而环境又保持完好的,一共还有五处,它们是:普照寺、灵岩寺、般若寺、竹林寺和圆觉寺,都是有几百上千年的历史了,这里林木葱郁,环境优美,游人稀少,红尘罕至,殿堂掩映在绿丛之中,更能体现出那种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山路本无雨,晴翠湿人衣”的意景,不由人生出一种 “剪一片白云补纳,偷半轮明月看经 ”的禅趣。
  由于宣传的原因,这些地方不但很少为外人所知,就是本地的年轻人也大多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所以,我在这里留下一些文字,如果以后这些地方被 开发热 毁掉了,也可在心里少些遗憾。

       普照寺       

川西有古刹,普照为其名。
藏匿在深山,终年伴白云。
僧众禅堂多,四十八天井。
庙宇高且广,傲然若金城。
百尺观音像,巍峨立中庭。
要将净瓶水,普救众生灵。
还有燃灯佛,舍身施善行。
佛光普天照,只渡有缘人。
寺旁多古木,蔚然成森林。
浓荫蔽旷野,清心又逸情。
枝头蝉声唱,树巅百鸟鸣。
野花随处开,香气时有闻。
善男和信女,逶迤画中行。
香烛随身带,用意亦赤诚。
我也能从众,跪拜在当庭。
不求能悟道,只愿心安宁。
备注:普照寺是座落在青城外山的著名佛教寺院,有“川西第一禅林”之称。原寺明末毁于兵燹。清代康熙年间开始恢复,是一座仅占地半亩的简易小庙。乾隆中期,约在1776年左右,普照寺开始扩建。1982年普照寺得以恢复香火,1988年6月29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人首次造访青城山普照寺,为普照寺留下墨宝。2000年五观堂落成期间,普照寺因其人杰地灵迎来了香港慈善家、隐世高人陈伯的护持,影星吕良伟捐资完成了山门的建设,谢霆锋,黎姿,刘嘉玲等海内外大众各发善念,垂重三宝,各捐己财,不辞辛苦,雕像装金,重修宝殿,重播福田,得已成功。


灵岩寺
节日有余暇,今朝上灵岩。
盘磴侵古道,树杪响流泉。
寻幽入深山,诚意拜伽蓝。
殿堂霭烟云,庙貌尚巍然。
万佛碑犹在,雄峙立山前。
黑风洞亦奇,幽深又蜿蜒。
黄老创儒教,流传几百年。
至今留圣绩,崖下有棋盘。
景因青山秀,路随清流转。
仰看白云浮,遐观野花繁。
蝉唱林愈静,鸟鸣意更闲。
清心消俗虑,何必学参禅。

      备注:都江堰灵岩寺是著名的佛、道、儒三教为一体的千年古寺,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是我国佛教禅宗的名刹,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479年)。现在的灵岩寺是唐贞观年间(627-649年)由高僧慧崇主持重建的。位于都江堰市区北5公里幸福镇灵岩山七星岩下,称“灵岩圣灯”,旧为“灌县十景”之一,区别于我国著名的四大古刹(济南灵岩寺、当阳玉泉寺、南京栖霞寺和天台国清寺)中的济南灵岩寺。

般若寺
幽壑藏古寺,般若久闻名。
慕名入山去,随心好逸情。
小径生碧苔,长林少见人
壁绿萝密,路边流水停。


随步入深景,蜿蜒达庙门。
健步拾阶入,殿堂霭烟云。
香火绕殿起,钟声时有闻。
躬身拜我佛,心静意亦诚。


堂上众菩萨,环列如绕城。
一一敬上香,为求身康宁。
又去拜药师,蛇行出后门。
眼见众男女,拜倒在清尘。


二师知我到,趋步来相迎。
奉上好茶水,叙谈在中庭。
不觉天色晚,日脚已西行。
迟迟不忍去,长亭复短亭。
       备注:   蒲阳镇花溪村境内般若寺,是都江堰城北胜境之一。般若寺在丹凤山南麓。两山环抱如凤翼,一岭高如翠屏。寺建于“丹凤”背上,颇擅形胜。“般若”是梵文praina的音译,意即“智慧”。印度语系中含清净无为、智慧深广之意,佛教用来指如实了解一切事物的智慧。    般若寺占地300余亩,寺前松竹参天,浓荫夹道,清幽静谧。寺前后丘顶上各有一亭,故称“般若迎松风”。寺址在两山合抱之中,依山势而建,前后四殿一殿高过一殿。寺基全用石墩砌筑,备极雄峻规宏。寺内有客房舍数间,清洁幽静,翠帐映窗,俯临清谷,游人住此尘念顿消,心舒气适。    般若寺为禅宗“天台宗”法脉,寺院建于明代宣德4年(1429),明末为兵火所毁。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僧海林自陴县金龙寺来开山修葺,又得僧东影于雍正四年(1726年)重修前后殿宇。其后僧福海、胜怀胜知等相继来寺,后又有僧昌圆、隆印相继主持。   后寺渐颓败,僧能清发愿修复,于1921年修观音殿,1927年建药师殿,1944年又整修大殿,数年间先后建成多重大殿。能清法师还着手改造寺周环境,植松种竹,于适当地点修葺,使般若寺香火鼎盛,声誉雀起。据说,当年能清法师昼出耕耘,夜卧隘口,几与林木同生死,终使般若寺绿荫蔽天,蓊郁苍翠,蝉鸣深树,幽鸟相逐。   般若寺环境优美,呈寺在山中,院在林中,房在景中,僧在画中之景。空谷传来声声佛号,悠扬柔情、千转百肠,是为心之皈依处。近年,古寺边扩建大雄宝殿,新建“般若寺”山门,建筑面积达到20余亩。      般若寺现有主殿五重,依山势叠落布局在一条中轴线上,寺前有亭名“松风”,寺左丘顶有亭名“迎晖”,古人 “三岛惊神秀,般若迎松风”之句即出于此。    寺境风光秀丽,古人概括为丹凤朝阳、晕亭远眺、平桥天籁、石锣流韵、金桂飘香、红梅吐艳、铁甲千秋等十二胜景,号称“小青城山”,也许都江堰著名风景太多,不事张扬的古寺就不那么出名了。般若寺集静修与专修净土念佛法门于一体,道风纯厚,学风淳正,是用心办道者一处修学的好去处,难觅的清静正法道场。    寺内关房常年都有闭关静修的僧人,大殿都有共修的僧众居士。自1982年批准作为佛教活动寺院对外开放以来,寺里年复一年举办各种固定佛事活动。山上寺里有大片菜园,长年自产自销绿色生态疏菜,凡到寺里吃过素餐的人无不赞不绝口。    寺内文物有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铸焚鼎一架,三足两耳,高1.5米,重200多公斤,鼎壁铸有铭文,鼎放于大殿正中;二殿尚有铁钟一口,高2米,重1000公斤,铭文为铸者之姓名,康熙六十一年(1722)铸;现唯有观音殿前的铁甲松二株,枝繁叶茂,威武天成此外,有明蜀王妃用银末粉书的《金刚经》一部,绝世珍品,存于市文物局。)


竹林寺
寻胜入幽景,拜佛上竹林。
青峰翻绿涛,高路入浮云。
因山色壮,殿为气势神。
钟罄不绝响,香火忙不停。
古佛照青灯,隐约出帘维。
两旁众伽蓝,排列如雁行。
僧众立案前,合掌念经文。
木鱼伴经声,缭绕在中庭。
居士来皈依,默然槛外临。
青衣加小帽,赤心奉神灵。
斋堂尽茹素,荤腥未曾闻。
面皮皆菜色,不悔因虔诚。
我本不信佛,只为寻逸情。
观此心肃穆,胸中热血腾。
终日缠俗务,哪有此刻宁。
世事无常态,瞬时得永恒。
圆觉寺
圆觉在深山,蔚然多古木。
高树覆殿宇,晨钟响幽谷。
随处山花笑,漫坡野果熟。
红尘飞不到,人迹有还无。
轩庭对广野,敞殿坐七佛。
座前灯长明,经声时有出。
环壁存古画,二十四孝图。
人生当敬老,浮华应归朴。
观音三姊妹,巍然立中屋。
满面带慈祥,暧意透心入。
苑中有异草,嫣红带翠绿。
秀色迷俗眼,清香洗肺腹。
岩上长廊秀,岩边白云浮。
廊下品素茶,清心能忘俗。
举目望群峰,低头赏青竹。
只恨日脚短,归程忙促促。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5-9-12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2023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5-9-13 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紫房沟居士老师介绍翔实。如果再把竹林寺与圆觉寺再备注一下,那就更加完美了。
 楼主| 发表于 2025-9-14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兄的支持、鼓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9-14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fw5086 发表于 2025-9-13 02:24
紫房沟居士老师介绍翔实。如果再把竹林寺与圆觉寺再备注一下,那就更加完美了。

其它的网上有,再说排版又老是排不好,就捡次懒。原谅!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