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月至7月份房地产数据,揭示了市场的全面急剧下行真相。在官媒试图维稳的表述之下,多位财经博主和普通民众的亲身经历,却共同勾勒出了一幅房地产市场“断崖式”暴跌的真实图景。从宏观的投资、销售数据,到微观的城市房价与个人财富,这场风暴已席卷中国数千万个家庭。 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统计一二三线城市划分为: 一线城市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4个城市; 二线城市指天津、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宁波、合肥、福州、厦门、南昌、济南、青岛、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海口、重庆、成都、贵阳、昆明、西安、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等31个城市; 三线城市指唐山、秦皇岛、包头、丹东、锦州、吉林、牡丹江、无锡、徐州、扬州、温州、金华、蚌埠、安庆、泉州、九江、赣州、烟台、济宁、洛阳、平顶山、宜昌、襄阳、岳阳、常德、韶关、湛江、惠州、桂林、北海、三亚、泸州、南充、遵义、大理等35个城市。
8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月至7月份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数据表明,投资端、销售端、资金端均在继续下滑。 投资端,1月至7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下降12%,跌幅较1月至6月扩大0.8个百分点,属于历史较低水平。据此测算,7月单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7%,降幅比6月份扩大4.1个百分点,为年内最大降幅。 销售端也在放缓。1月至7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51,56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降幅比1月~6月扩大0.5个百分点;新建商品房销售额49,566亿元,同比下降6.5%,降幅扩大1个百分点。销售额降幅明显大于销售面积,意味着开发商降价幅度在扩大。 房价继续回落。1月~7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均价为9613元/平方米,同比下滑2.4%。7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仅6个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上涨,比6月份减少8个;仅1个城市二手房价格上涨。 中国房地产网报道,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推算,7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5,709万平方米,销售额5,325亿元,分别环比下滑46%和48%。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一系列楼市数据,无法掩盖房地产市场崩塌的事实——7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环比下滑46%和48%,几乎接近腰斩。这在中国房地产历史上,单月的数据下跌如此之快,十分罕见;同时表明,市场多米诺骨牌效应已经启动,市场情绪已迅速崩坏。
尤其是7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金额比销售面积的降幅比例更大,说明房价在进一步下滑,房地产市场“以价换量”的政策也不灵了。特别是“单月的数据创造了2009年以来历史新低,也是过去17年以来单月数据的最大的跌幅”。再说1月至7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2%,创2016年以来新低且降幅连续六个月扩大,显示开发商对未来前景极度悲观。 2025年上半年卖地收入也大幅缩水,同比下降20.8%,反映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急剧萎缩。总之,无论是投资、购地还是销售,整个房地产产业链都处于“急剧下坠”状态。目前官方公布的新房库存已达7.6亿平方米,超过2015年的历史最高点,且这还不包括海量的在建项目和二手房挂牌量。过去那种房价上涨的“红利”,已不复存在。 许多业内人士一致认为,中国楼市的价格正处于加速下行的通道,市场并没有出现任何“见底”的信号。要看懂中国楼市,不能只看官媒报告的数据或措辞,而必须将数据连贯起来,从趋势和历史背景的角度进行综合判断,才能看到其持续下行的真实面貌。 【注】本文素材取自网络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