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358|评论: 0

[原创] 警惕:网络空间《半夜鸡叫》还在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21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考证《半夜鸡叫》一文的原文,出自高玉宝创作的自传体小说《高玉宝》中的第九章。它讲述了地主周扒皮半夜学鸡叫,逼迫长工早起干活的故事。该作品曾两度入选小学语文教材并被改编为连环画、木偶动画影片问世,爆红半个世纪。最早将其改编并被收录于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文教材,是从1963年开始的。
现年80岁的本笔者,从小是在“不忘阶级斗争 ”的政治思想教育下茁壮成长的,所以在《半夜鸡叫》尚未被收录于小学语文教材之前,早就在街边上的“连环画(俗称“小人书”)书摊上,花一分钱读过了。从此,也就在小小少年郎的心中,埋下了“仇恨地主”的“革命种子” 。
png
百度图片:上世纪50年代的小人书(连环画)《半夜鸡叫》
小说《半夜鸡叫》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故事以旧社会地主剥削长工为背景,通过少年高玉宝的视角,揭露地主周扒皮为压榨劳动力,半夜潜入鸡窝学鸡叫,迫使长工们提前起床劳作的荒诞、恶劣行为。该小说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如玉宝发现周扒皮伪装鸡叫的桥段)和口语化对话,展现了阶级矛盾与社会的反抗意识。
它的核心内容是:地主周扒皮为克扣工钱,每日半夜模仿鸡鸣,诱使全屯公鸡提前打鸣,以此逼迫长工摸黑劳作;少年长工玉宝偶然目睹周扒皮的伪装行为,便与同伴设计反击,最终揭露了地主周扒皮剥削本质;长工们联合教训周扒皮,情节兼具讽刺性与斗争性,成为经典文学片段。
png
网络图片
由于情节简单且具有教育意义,适合儿童阅读或观看改编动画,因而在2000年前后,该课文曾被拍成木偶剧和课本剧,发行量极大,成为建国后文学作品发行量之最。 它也为残酷的长期的所谓“阶级斗争”浇油然火,居功至伟。可是,它毕竟是编造的谎言,经受不住历史真相的检验,作者高玉宝临终忏悔:“我心怀愧疚……”
那是在1990年,63岁的高玉宝回到已经成为“阶级教育基地”的周家老宅(与现在大邑县旅游景点“阶级教育基地”的“刘文采庄园”相似)。《半夜鸡叫》中地主周扒皮的原型是周春富,当时周春富的后人指着墙上“周扒皮抢棉袄”的连环画质问高玉宝:“这故事是真还是假?”高玉宝最终只得推诿道:“那是时代的笔,不是我的笔。”
据媒体报道,2008年春节周春富的第三子周长义去世,他在临死前告诉家里人:“咱家没剥削过人,我们也没见过高玉宝这个人。”2019年92岁的高玉宝去世,他在遗嘱里写道:“对周家后人,我心怀愧疚。愿历史能还每个人公道。”
同年清明,周春富的孙子周明轩在祖坟前烧了一本《高玉宝》,对他的孩子们说 :“你太爷爷不是英雄,也不是坏蛋,他只是那个年代的一个庄稼人。"而今,瓦房店的“周扒皮展览馆”早已闭馆,周家老宅成了普通民房。村里老人会对打听的游客说:“高玉宝不容易,周家也不容易。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周扒皮原型周春富,居住在辽宁省复县(今辽宁省瓦房店市)黄店屯村。周春富是“闯关东 ”的后人,他有五个儿子,家族共有20多口人,拥有200多亩土地,油坊、磨房、染坊、粉坊以及杂货铺各一。
由于1946年东北地区轰轰烈烈地推行土改运动,1947年辽宁各地党政领导决定:“贯彻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打击地主,消灭地主阶级的阶级路线 ”,“彻底解决平分土地问题”,因此在当年末,土改工作队第二次进入黄店屯村。据村中老人回忆,周春富最终是在批斗会上被打死的。
高玉宝心怀愧疚的遗嘱“对周家后人,我心怀愧疚。愿历史能还每个人公道 ”,应当是人性的复苏、良心的未泯......可是,在当今网络空间,为何谎言还在大行其道?难道是那些“高玉宝”们死而复生,又来继续编谎骗人吗?请这类人仰面苍天,严肃的扪心自问吧!
题图_看图王.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