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九派新闻报道,8月9日,广西贵港一女生考上清华大学,高中奖励其100万元奖学金,引发关注。网民发布的视频显示,贵港市某民办学校颁奖大会上,一名女生站在台上,手里拿着一张“清华大学奖学金100万元”的奖金牌,面前的小凳子上摆着厚厚几沓百元现金。
记者了解到,这是该校举办的2025届高考奖学金颁奖大会暨高三年级开学典礼,学校现场除了重奖清华学子外,另奖励考上浙大学生15万元,奖励考上厦门大学学生5万元。同时,该校工作人员称被985、211和“双一流”学校录取的学生才会获得升学奖励,211以上的大学具体奖学金金额依据毕业生录取大学的全国排名而定,每年政策不同。
事件迅速引发热议。支持者表示这是“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现实写照,认为直观的物质激励能让学生更有学习的动力。“没有功利哪里来的动力,能让成绩优秀但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更有拼劲。”“人才是未来的希望,应该被奖励。”“知识就是力量,好多人上班根本都挣不了100万。”但质疑和反对声也同样强烈,不少网民表示功利化的奖励导向,损失教育的纯粹性。“如果考上好大学就能直接变现,我们还需要大学教育吗?”“过于关注物质回报,只会让学生忽视了自身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育人,而不是放在如何获取物质利益上。”“只有考高分上名校才值得被奖励,其他成长和努力都不重要?”
极目新闻评论,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规定,不得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师生,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虽然获奖学生实际获得了利益,但不过是校方利益的工具人。考得好就有巨额奖金,无疑异化了读书的目的。学校功利,也让学生功利。学校对学生应该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考上重点大学当然可喜可贺,但这只是学生成才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否则,就是唯分数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