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258|评论: -1

季宗孟年谱(补正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10 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季宗孟年谱(补正版)
材料提供:季守刚  整理:凡丁

       季宗孟:字叔平。(1889~1935)兄弟中排行第三,今邛崃市 天台山镇 高何人。清光绪庚子科(1900)秀才,获省附生。十二岁时挂水牌。
651f2e8c2e43375b4c467345e6b0cd3.jpg
图片拍至上世纪四十年代高何乡《季氏宗支》
       〔注〕十二岁卦水牌:季叔平十二岁时开始写店家的商品广告牌。
       水牌:告示牌。旧时登记账目或记事用的漆成白色或黑色的木板或铁板,被店家挂在墙壁上,告示顾客的商品目录、介绍、价格等。
       清光绪三十年(1904)废除科举制后,清宣统元年(1907)举行高等正科考试时,给以举人科衔。
       民国二年(1913),参加四川省高等正科考试,以最优成绩奖获得官费留学法国期间,担任旅欧中国留学会负责人,同时推进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并获法学博士和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著有《游法记程》等书。
       1919年,回国兴办实业,在北京、天津等地倡办开明大戏院、电影院和制片公司,因回四川此事停顿。
       为成都市内之新民电影院、清阳冰厂、崇华玻璃厂董事长;重庆三益建筑公司总经理、益记木厂董事长;又为四川民生轮船公司发起人、成都启明电灯公司发起人、川北铁路公司发起人。
       1922年,外交部长王正廷邀请其出川任两广外交总办,因刘湘挽留未去,只好另外委派郭泰祺任两广外交总办。
       1923年初,应 时任四川各军总司令兼省长的刘湘之邀,任四川总司令高等顾问 兼 外国语专门学校校长。
       1923年夏,因通数国语言,长于外交,故而任外交部四川交涉署长职,兼西康财政厅厅长、自流井(今自贡)盐务局长。
       1924年10月13日,担任民国政府外交部特派 驻 四川交涉员,成为刘湘幕僚与高等顾问,兼办海关、商务、外交事宜。
       〔注〕交涉员:北洋政府时期,因办理与外国交涉事务的需要,于各省省会设特派交涉员,官署称为交涉署。由外交部特派,接受外交总长之命,受该省行政长官的监督,办理全省外交行政事务。四川坊间曾经流传:“三师九旅十八团,当不住何场一个交涉员。”
       1925年,与留法归国的中国早期电影人吴特生,一起在重庆创建《环球大戏院》
       1926年初,任刘湘二十一军高等顾问、航空司令副司令督办署参军 和 重庆海关监督,主管通商、外交事务。
       在任航空副司令督办署参军时,季叔平登上香港《伊丽莎白王后号》邮船前往法国,与军火商洽谈签订购买一批飞机合同时,得到法国政府宝章。
       〔注〕法国政府宝章:由法国政府颁发的奖状。
       宝章:1、珍贵的书法真迹。2、指道教经文。3、指皇帝的印玺。
       同年6月聘任为:三军联合总部高等顾问。
       〔注〕三军:指24军刘文辉;28军邓锡候;29军田颂尧。
       1926年8月,在朱德、陈毅的建议下,时任川鄂边防总司令、四川省省长杨森,敦请季叔平全程参与当时震惊中外的“万县九、五惨案”之外交工作。
       〔注〕万县九、五惨案:1926年9月5日,英国帝国主义军舰炮轰四川万县,屠杀中国军民,死亡604人,伤398人,被毁民房千余间,财产损失时值2000万元。
       1927年,任重庆关监督兼办通商交涉事宜,及重庆二五税头任局长。
       〔注〕重庆二五税:二五库券是民国政府于1927年发行的短期债券。以江海关、津海关所征2.5%关税附加税作担保,故名。
       期间倡办自来水厂、电力厂以及二十一军之新武器,均由其一手经办。
       1933年,应国民党上将王缵绪(后任四川省主席)之邀,为建在重庆渝中区著名“巴蜀小学”的名誉校董之一。
       〔注〕(此说参考 杜正廉 《邛崃名宿季叔平先生事略》及《重庆市巴蜀小学校历史》文)
20d2e7eabbf6d3e9a9cd9cafeec34de.jpg
图片拍至上世纪四十年代高何乡《季氏宗支》
       1934年,开办重庆、成都铁路银行,因病未成功。
       1935年3月1日病逝于重庆领事馆巷2号季公馆。
       当时旅居日本的郭沫若闻讯,用电报发《致季夫人》诗悼念亡友。
郭沫若《致季夫人》诗
〔原序〕吊高何季叔平
暮鼓东皋月,铮鸣何处家。
天涯看日落,相思寄横霞。
       【大意】傍晚时分,旅居日本的郭沫若,听到《寿昌山祗园寺》中传来暮鼓之声,同时收到好友季叔平英年早逝的电报。他遥望祖国的方向写下《致季夫人》诗,并用电报发送给季夫人表达哀思。
       东皋月:指日本寿昌山祗园寺中的月亮。
       寿昌山祗园寺:始建于唐代。清初,浙江金华人蒋兴俦(1639-1694)字心越。别号:东皋。
       东皋八岁时在苏州报恩寺剃度出家,后归隐杭州永福寺。康熙十五年(1676)经普陀东渡扶桑(日本)抵九州,驻长崎兴福寺,后应水户藩王德川光国迎请,为新建的寿昌山祗园寺主持,成为曹洞宗寿昌派开山祖师。
       东皋:工诗文,善书画,精篆刻,擅长音乐。是唐鉴真东渡以来,对日本文化有重大影响的杰出人物。
       东皋东渡日本时,携带七弦古琴三张,其中“虞舜”琴现存东京博物馆。《日本琴史》云:“琴学盛于日本,宝师(东皋)之功也。”
       康熙二十三年(1694)九月三十日 东皋圆寂,舍利分葬于清水寺、达摩寺,碑铭曰:“寿昌开山心越大和尚之塔。”
       何处家:双关语。
       一指季叔平祖籍地—民国时期的邛崃县何家乡。历史上高兴乡和何家乡共赶一场,合称:高何。1955年高兴乡和何家乡合并成高何乡。(见1993版《邛崃县志》888p)
       二指路途遥远。
       横霞:傍晚时分,郭沫若在日本寿昌山祗园寺遥望中国方向天空的晚霞。
       〔时代背景〕
       民国二年(1913)郭沫若 与 季叔平同时参加四川省高等学府正科赴京考试后,郭沫若自费留学日本;季叔平官费留学法国,回国后皆在国民党的政界、军界任职。1935年3月1日,季叔平英年早逝,当时旅居日本的郭沫若闻讯,用电报发出《致季夫人》诗悼念亡友。
       季夫人:在高何乡《季氏宗谱》上名叫:季徐淑芳。是季叔平的第三位妻子,秀气温婉,为人大方谦和。季叔平逝世后回到邛崃县西街的“季公馆”(后改为邛崃县中医院西街门诊部)生活,期间季叔平的生前好友段班级给予关照。
       按
       季叔平先后娶过三位夫人。第一位夫人杨氏早逝;第二位夫人李氏;李氏过世后娶徐淑芳为妻,在《季氏宗谱》上记载为:季徐淑芳(籍贯不详)。
       共育四子和一个女儿,其中长子早逝,季叔平逝世后,季徐淑芳一手将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抚养长大。
       其中
       二女儿:季怀玲(传承不详);三子:季怀志(传承不详);四子:季怀辅(为清华大学教授);五子:季怀民(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教授)。四个孩子读书期间,均受到郭沫若的帮助。
       上世纪八十年代,季叔平的孩子尚回过邛崃高何寻根认祖。

       【注】
       季守刚:笔者的启蒙老师——陈良慧 之长子,为《季宗孟年谱》讲述人以及资料提供者。
       陈良慧:1925年冬月~2025年五月。退休教师。
14345368200199dc8b3b2d6ee62a429.jpg
恩师 陈良慧(前排中)九十九岁生日照片


                                                                   此文完成日期:2025年1月2日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5-8-12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后话】
       有某大学历史系的教授建议:“如把年谱内容扩充点更好。”我斟酌后加了一段郭沫若从日本回国后,住在重庆市领事舘路“季公舘”从事抗日宣传期间,为季宗孟侄儿—黄恭义先生摘句明.张居正《陈六事疏》及《论语.述而》题写《集句联》同时书写郭沫若《吊季夫人》诗的“后话”。
       为了不冲淡《季宗孟年谱》主题,仅摘要如下:
           郭沫若《集句联》考释
              作者:凡丁      
       恭义先生 嘱
       谋在于众,断在于独;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郭沫若 知
       〔注〕
       集句联:从古今文人诗词、赋文、碑帖、经典中,分别选取两个有关联的句子,按照对联的声律、对仗、平仄等要求组成联句。既保留原文词句,又语句浑然天成,另出新意。
       恭义先生:指季叔平的表侄儿黄恭义。
       知:多义之使知道。
       郭沫若:(1892~1978)详见《致季夫人》诗考释
       〔时代背景〕
       1935年季叔平逝世后,季叔平的表侄儿黄恭义 和 郭沫若的侄儿郭培谦,共同帮助季夫人照管其家业。
       1938年,郭沫若从日本归国落脚重庆,从事抗日民族的救亡运动,寓居领事巷2号季叔平公馆至1941年,期间由黄恭义照料其生活。
       郭沫若为宣传抗战,白天常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在季叔平公馆聚会,夜晚便奋笔疾书撰写学术文章,并由郭培谦誊写。
       1941年底,时年31岁,常在郭沫若身边伺候的黄恭义买来宣纸,请郭沫若留下墨宝,郭沫若欣然挥毫,写下此幅长四尺的集句联。
       当时,郭沫若还乘兴墨书《致季夫人诗》条幅送与黄恭义。

       上联
       谋在于众,断在于独:句出明.张居正《陈六事疏》:“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在于众,断在于独。”
       意思是:天下的事,贵在考虑周详,并努力实践,谋划靠众人,决策靠自己。

       下联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句出《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意思是:有机会就出山发挥自己的才智,机会不成熟就隐藏起来静观变化。

       黄恭义:(1910~1992)民国时期何家乡人。
       1929年,季叔平安排远房侄儿黄恭义进入汉阳兵工厂当学徒,三年期满后,分别于上海和重庆兵工厂、四川航空修理厂以及渠县石油厂从事车、铣、磨、钳工,技术全面。
       季叔平逝世后,协助季夫人管理领事巷2号的季叔平公馆至1941年,期间照顾郭沫若起居生活。1941年底,郭沫若为黄恭义写《集句联》和《致季夫人》条幅相赠。
       1943年,黄恭义回到老家何家乡。
       1950年土改时,黄恭义娶了一个原先是地主的小老婆为妻,一生无子女。
       1954年,郭沫若《集句联》和《致季夫人》条幅,被“何家乡政府”征集布置办公室。
       1955年,“高家乡与何家乡合并称为高何乡”后,黄恭义去“高何乡政府”取回征集品时,因办公室墙壁长期潮湿,楹联中的“藏”字朽坏模糊;而《致季夫人》条幅,“高何乡办公室的唐建英”说“被盗了。”
       1957年,黄恭义参加新办的:高何乡铁器社,任技工师傅。
       1965年,黄恭义调到邛崃阀门厂工作。
       1992年,黄恭义病逝。
       〔摘录〕
流传有序的郭沫若集句联
何成志口述  凡丁整理
       何成志:
       1947年于生于民国时期的邛崃县高家乡。1955年与何家乡合并后称:高何乡。
       1960年,何成志进入高何乡铁器社当学徒,拜黄恭义为师。
       1965年,何成志随黄恭义调到邛崃阀门厂工作,同年应征入伍到云南,期间学会汽车驾驶技术。
       1975年复原时,何成志被安排到邛崃五金厂工作,同年调邛崃二轻局任小车驾驶员,经常带礼物探望恩师黄恭义,并带他外出游玩。
       黄恭义因为是被政治边缘化的人物,文革中备受歧视,原先四个徒弟中,只有何成志把他当亲人对待,黄恭义因无子嗣,临终前把仅剩的一幅放在蚊帐顶上的郭沫若所赠之《集句联》转赠与何成志。
       1976年,何成志请同部门的康兆明(工艺美术大师、邛崃二轻局土陶厂厂长),无偿地帮他把破旧的楹联修复 并且 重新装裱后,康兆明说:“个人认为几近完美,与郭老的笔法及整体章法气韵一致。”
            1754987368502.jpg
       修复的郭沫若《集句联》(拍摄:唐文栋)
       康兆明还说:“这幅优秀书法作品,得以在我手中修复实乃一生的荣幸,能这样近距离赏析郭沫若的书法艺术是我的眼福!”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