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到来,游泳池里的人也多了起来,下池游泳的同时,泳池卫生是否达标成为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怎样的泳池可以让大家安心下水?日前,成都市疾控中心发布了游泳场所卫生安全指南。
据成都市疾控中心专家谭杨介绍,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游泳场所卫生规范》要求,游泳场所经营者应在醒目位置公示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卫生检测报告和卫生信誉度等级等卫生信息。因此,公众在挑选游泳场所时,一定要认真阅读公示的各项卫生信息,选择卫生合格的场所,最好选择量化级别达到B级以上的游泳场所。
同时,定期水质检测是评估游泳场所卫生状况的重要手段。游泳场所通常会在泳池旁设置每日水质公布栏,上面应包括池水温度、pH值、余氯等指标,这些指标的合格与否直接关系到水质是否适合游泳。《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对游泳池水水质卫生做了明确规定,对于市民广泛关注的池水游离性余氯、大肠菌群等卫生指标,都有限值规定。其中,池水游离性余氯的限值为0.3-1.0mg/L。市民挑选游泳场所以及在游泳运动时均可密切关注该公示信息。
据了解,按照国家规范要求,凡患有甲型或戊型肝炎、性病、传染性皮肤病、重症沙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心脏病、精神病患者、酗酒者等人群应自觉不进入泳池游泳。正规合格的人工游泳场所,应当按照更衣间、淋浴室、强制通过式浸脚池和泳池的顺序,合理正确布局。
“游泳场所的强制通过式浸脚消毒池非常重要,根据游泳场所的国家卫生标准要求,游泳池强制通过式浸脚池的长度不低于2米,深度不低于20厘米,宽度与走道同宽。”谭杨提醒,游泳者入池游泳前也要自觉进行冲淋,洗净身体,换上清洁泳衣,进入浸脚消毒池消毒,家长也应该教育好孩子不在泳池内小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