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邛卓氏西汉史
李旭葵
历史是指过去发生的事件经历过程,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化等方面客观存在人物和事物的记录和研究及诠释。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研究历史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历史在哪里?就在古人残留的史书里。
读史书,以史为镜,一滴水可见太阳,在跳动的字里行间,可以听到古代人行进的脚步声,还可窥见曾经动荡的岁月风云。
在历史上最早记载西汉朝廷变迁和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爱情故事,临邛卓氏家族的史料文献,至今发现有汉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晋葛洪《西京杂记》和常璩《华阳国志》、张华《博物志》等书。
与成都、郫城和江州(重庆)在战国时期公元前311年一起建城的邛崃,古称临邛,为巴蜀四大古城。在巴蜀的临邛古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才女卓文君的故里,卓文君父亲的卓王孙的铸钱冶铁场不仅是西汉三大冶铁生产场,而且还是富敌天下的富豪。但是从临邛卓氏的兴衰,从中就可以窥见到西汉的社会动荡变迁。因此,临邛卓文君家族兴衰,也是一部西汉史。
汉代共有426年,其中西汉从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5年,共231年。东汉从公元25年至220年,共有195年。称前汉和后汉,又叫西汉和东汉。
西汉是公元前202年正月,刘邦灭秦建立汉朝,做了皇帝被称为汉高祖,定都洛阳。封赏王侯,休养生息。刘邦去世,太子刘盈即位为汉惠帝,吕后专政。开国元老周勃、陈平平定诸吕,迎拥代王刘恆为皇帝,即汉文帝。公元前157年6月,汉文帝病死,由太子刘启即位,称汉景帝。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执政时期,采取休养生息,发展农耕生产,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历史上被称为“文景之治”。在公元前141年,汉景帝驾崩去世,由太子刘彻即位,被称汉武帝。公元前87年,汉武帝去世,年仅8岁刘弗陵即位,被称汉昭帝。后又经刘询、刘骜、刘欣,刘衍等短暂政权不断更替,到了公元25年,刘秀平定诸侯自立为皇帝,东汉的开始。在这从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5年的共231年,在历史上被称为西汉。
在公元前330年秦灭了赵国,为了巩固其统治,除了采取收缴民间兵器和刀具,严禁民间习武等强制措施外,防止六国贵族的反抗和复辟,还继续采取了将被消灭的六国贵族富豪王孙强行分散迁徙并监管的办法,彻底摧毁他们所在地的社会经济基础,将其置于中央政权直接的控制之下,其中并迁徙一部分豪商巨贾到边远巴蜀一带,
赵国被灭,赵国卓氏与其他富豪一起要被强行押解迁徙到巴蜀边地,赵国邯郸离巴蜀相隔千里之外,路途遥遥,跋山涉水,路险水急,还有天寒地冻,狂风暴雨。
离家河北越过河东,进入平畴沃野,阡陌纵横的河南八百里秦川潼关,到陕西咸阳。出宝鸡,过凤州,下略阳。沿斜水南上,越秦岭主梁,顺着褒水峡谷,穿石门,经褒城到汉中。面对绝壁,下临深渊,重山叠嶂,七曲八绕,攀越天梯,然后再翻越绵延千里的秦岭,进入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蜀地。邯郸的卓氏家族是赵国冶铁生产大户的富豪,因此从河北邯郸被强行迁徙到四川临邛,成为四川历史上最早的移民。
卓氏是赵国冶铁的首富,有祖祖辈辈相传的冶炼技术本领和经营管经验,这也给后来卓氏在临邛东山再起带来了机会。后来在艰辛创业的过程中,又攀上汉文帝的宠臣邓通皇权关系,与官商勾结,铸钱流通,而使临邛卓氏发家暴富。
《华阳国志·蜀志》和《史记·货殖列传》中载:“卓王孙僮千数,程郑八百人。”冶铁是西汉时期十分兴盛的行业之一,临邛县除了卓氏、程郑这样闻名遐迩的冶炼大户外,还有不少从被秦灭亡的各国迁来的富豪、贵族和工匠,也从事于冶铁经营。
公元前229年,秦灭赵国,全国三大炼铁场之一的赵国邯郸冶铁富豪卓氏,被强行押解迁徙到巴蜀临邛的八十年后,东山再起,白手起家创业,成为四川秦汉时期最重要的铸铁冶炼生产基地。赵国冶铁富豪卓氏被强行迁徙到巴蜀临邛,开铁矿、招平民,冶炼铸钱,与皇权结缘,成为天下富豪。和河北的赵国邯郸、河南的楚国宛县铁场,同时被称为当时全国著名的三大铁场,成为西汉中国历史上的奇迹。还有邓通被逐出汉宫,最后天下首富落得“老当贫死”,饿死在街头的悲惨下场。从中也可看到西汉的“文景之治”的宽松经济环境,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官场倾扎,穷兵赎武,开疆拓土的连年征战,国富民穷。
直到了公元前119年汉武帝诏令盐铁官营,收归国有。卓氏在临邛到了卓王孙已是第三代,到了卓文君这一代,是卓氏家族第四代。
在卓氏家族的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西汉大才子司马相如曾任反景帝武骑侍郎,梁王去世后回成都穷困潦倒。在古临邛发生了才女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历史上动人的爱情故事,又有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千古风流佳。从中可见西汉时期的婚丧嫁娶,当垆卖酒的市场经济,社会风土习俗,文化生活,习俗风情,展现在其间。
一篇《子虛赋》相如被召进京,走上了人生的文学顶峰。赴京城展现天赋惊世才华,通西夷拓展大统功昭青史。赴京城展现天赋惊世才华,通西夷拓展大统功昭青史。才女文君鼎力相助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平息巴蜀众怒,在西夷开疆拓土凯旋荣归。贤妻良母的文君,相夫教子,辅助夫君,在文学的道路上登上了中国文学史上赋圣的辉煌。
没有司马相如,也就成就不了卓文君的才名。没有卓文君,司马相如也不可能千古垂名。只有两人“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才会演绎出历史上不弃不离最动人的爱情,成为世界爱情的经典。还有感人的《凤求凰》,动情的《白头吟》,悲壮的《长门赋》。从中也透视出宦门深似海的官场刀光血影,争权夺位的血腥残酷。
临邛卓氏家族是巴蜀历史上最早的移民,在临邛期间经历了刘帮的汉高祖建立西汉,经汉惠帝,到汉文帝、由汉景帝,再到汉武帝后西汉的衰亡时期,也是临邛卓氏家族被迁徙到在巴蜀临邛城,从白手起家成首富到最后被收归国有的由兴到衰的岁月。在这期间还有卓氏与西汉皇帝错综复杂的瓜葛、宫廷刀光血影、宦门权利倾扎、商场惊险波折、人生沉浮波折离奇,司马相如的官场坎坷人生。
看古书,进历史,从秦灭赵国后,卓氏家族迁徙临邛,成为巴蜀历史上最早的移民。白手起家创业,成为西汉最大的冶炼基地的全国首富兴衰为线索脉络,展现了从秦汉之争、文景之治、大汉文君到武帝泰山封禅,前后两百多年波澜壮阔的西汉史。
卓氏从河北邯郸迁徙来临邛,白手起家成为西汉最大的冶铁生产基地,在创业的过程,经历了汉文帝与汉景帝的“文景之治”时期,又经汉武帝穷兵赎武,连年征战的开疆拓土,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到后来实行盐铁官营,卓氏的冶铁企业被收归国有。从这些史实,可以看出临邛卓氏族在临邛的创业兴衰沉浮发生的人和事历程,不仅和西汉皇权朝廷有瓜葛渊源,卓氏沉浮与官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卓氏家族在临邛的过程,从中可以窥见西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动荡变迁。
在西汉时期,历史在蜀郡临邛造就了卓文君、司马相如和卓王孙三位与日月同辉,山河共存的中国伟大历史人物。因此,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也是西汉社会两百多年的一个缩影,那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现实版西汉史。